书城传记刘伯温传奇
22391400000053

第53章 卧龙再转世血染鄱阳湖(5)

陈友谅睡得正好,他根本不知道风是怎么刮起来的,当然更不知道火是何时燃起来的。等他睁开眼睛,目光所及之处已是一片火海,里里外外全是火!

那些诈降的俘虏一见陈友谅水寨外面火起,便知自己人来了,索性将火也烧起来,并乘乱溜之大吉。

陈友谅心头叫苦不迭,可是一切已经晚了,他慌不择路地逃跑,临去还拉上正在睡梦之中的玉奴。陈友谅见偌大一座水寨顷刻间被火魔吞噬,自知大势已去,毫不犹豫地跳上了王昌给他准备好的小船上去,想到张定边的陆营躲过此劫。

朱元璋的船队追了上来。

船上的人拼死保护陈友谅。

朱元璋的旗下小将郭英看个真切,冷不丁地一箭射来,自陈友谅的左眼射入,直透脑壳,陈友谅顿时气绝而亡。

大战一直延续着,直杀到第二日午时方算收场。

鄱阳湖水已被鲜血染得通红,数月不褪,让人一见便心惊肉跳。湖上死尸堵塞水流,绵延长达几十里,恶臭百里可闻。

这一仗朱元璋大获全胜,不仅灭了陈友谅,而且俘虏竟达十万之多,各种各样的船只五千七百余艘,衣甲、器械、兵刃、辎重堆积如山。单单这些就足够再建一只庞大的水军了。

庆功宴连开三日。

但是,刘伯温却不像众人那样沉浸于胜利的狂喜当中,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已经将他锤炼得宠辱不惊了。正当全军上下都在举杯欢饮之时,他却悄悄地从席上溜出来,与朱珠一同去了湖边。

湖边散发着令人呕吐的尸臭。

朱珠不悦地皱皱眉头,道:“温哥,好端端的来这里做什么?简直让人无法呼吸!”

刘伯温不以为然地笑笑。

“来这里看月亮啊。”

可不是吗!今晚的月亮真好。经刘伯温这么一提醒,朱珠登时觉出趣味来,也不顾什么尸臭不尸臭,无声地笑了。

自从鄱阳湖开战以来,刘伯温总是忙忙碌碌,一天到晚见不着人影,闹得朱珠心里很不是滋味。有心帮帮他,似乎自己又插不上手,只得作罢。好久没有一起看过月亮了,朱珠想到这儿,便情不自禁地拉住刘伯温的手。

“珠妹,今天是什么日子?”

刘伯温问道。

“七月二十七,怎么了?”

“对,七月二十七,我今生今世都不会忘记这个日子的,每年到了今日便可以观看‘天地神人镜’了。”

“哦?你还对那个镜子念念不忘啊!不过,那个镜子还真是个宝贝!当初你把它买回来时,还挨了我一顿数落呢!”

“可不是?你好凶……”

刘伯温笑着,伸手从怀里掏出一只白色的布包,打开来是那块“天地神人镜”。

“温哥,你想看什么?”

刘伯温一时愣了,他还没来得及想究竟要看什么呢。

朱珠笑道:“依我看,先国后家,先让镜子看看国家大事吧,好吗?”

刘伯温点头应允,可是他又犯难了,此时此地没有无根之水,这可如何是好?突然之间,他又想起,用人血亦可,于是用牙齿咬破中指,挤出一滴血,在镜子表面涂开。

月光静静地泻在镜面上。

约莫有半盏茶的工夫,只见镜子变得通体暗红,之后转为淡青,最后终于泛起了白光。刘伯温在心中默念几声咒语,只见白光一闪,镜子里闪出一幅图画:元顺帝恣意淫乐,与十六天魔女共舞,与倚纳同席而眠……

朱珠红了脸,扭过身子不去看镜子里的画面。刘伯温一窘,连忙向下翻一页,画面上却是朱元璋在紫金山下面南背北,接受文武百官三叩九拜大礼。“珠妹,快看,朱元璋称帝了,这天下终究要姓朱……”

朱珠也惊诧万分。

“没想到他那副丑样子,居然能当上一国之君?”

朱珠说完,一吐舌,笑了。

“再向下看……”朱珠催促道。

刘伯温又向下翻一页,只见镜子里面全是陌生的面孔。朱珠看不太真切,急问刘伯温,刘伯温默然不语,缓缓合上眼皮,犹如沉思一般。那是刘伯温根据“天地神人镜”上教授的心诀使灵魂进入化境。此时此刻,他肉身虽在,三魂七魄早已飞入镜中去了,任凭朱珠如何呼唤,他也充耳不闻。

过了好半天,刘伯温才缓缓睁开双眸,做了场大梦似的,他不假思索地口喝一偈:

唯万寿之后,

孝子四不安,

燕子飞入帘,

婴儿坐一岁,

德嘉称十全。

正统为十四,

开泰七字连。

顺人年,

化及二三治。

下十八整,

埋八人天。

最久是四五,

阿六岂人间?

历朝一十八,

光明一天显。

本木七事,

崇信九与八。

总则二百八十分,

十七瓣,

人或以问我,

我亦为惘然。

刘伯温念完后,双目怅然若失。朱珠不知所云,一头雾水地望着刘伯温,说道:“你都说了些什么啊,怎么我一句也听不懂?”

刘伯温一笑,道:“这就是你想知道的国家大事,全在这个偈子里啦。”

“可我听不懂……”

刘伯温叹口气,道:“听我诵首诗,你就能懂了。”

大明江山归一统,京师移南偏北阙。

虽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孙。

都城坚固本无虞,不料燕子飞入京。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朱珠半懂不懂地问:“这下好像懂了……但是,温哥,这只燕子是谁,他是指一个人吧?”“对,是燕王朱棣,未来的大明皇帝……”

刘伯温话音未落,却见“天地神人镜”上白光一闪,归于平静。镜中画面烟消云散,如同从未出现过一样。刘伯温十分诧异,看着朱珠,又将镜子对准皎洁的月亮,可是镜子再也显不出图画来。

“温哥,是不是因为你说破了天机,所以镜子才收回神效的?”

“也许……”刘伯温应道。

“既然如此,不妨把话讲个明白,我太好奇了。”朱珠热切地望着他说。

刘伯温淡淡一笑,道:“世人从不敢泄露天机,恐遭天谴。我刘伯温生就一副傲骨,天不怕、地不怕,说出来也无妨,诗与偈子同意,无非是说法不同而已。它是说大明朝一统天下,然而不久便会迁都北方,不会久居金陵。”

“这是为何?”

“不得而知。”

“‘文星高拱防乃孙’是何意,是让朱元璋提防他的孙子吗?”

“不错。”

“为何要防?”

“太孙即位时日不多。”

“那么燕子指燕王朱棣,他……”

“他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公子。”

“‘御驾亲征’何意?”

“帝王后裔骨肉相残。”

“是谁惹起的骨肉相残,是上文所言的燕王朱棣吗?”

“非也,是命数。”

“而后呢?”

“不得而知……我方才入镜中之镜,所看到的只到这里……”

朱珠叹了口气道:“看来真命天子也不易啊,生在帝王家更是可怜……”

她将不快的情绪排解了一番,这才笑着对刘伯温道:“只可惜……”

“可惜什么?”刘伯温追问。

“只可惜没有让镜子来预测一下家事,也不知道你我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的……”

“不必看了,我心里有数!”刘伯温神秘地眨眨眼。

“说来听听。”

“咱们两个嘛,一个变成弯腰驼背的老公公,一个变成满脸皱纹的老婆婆。”

“你……”朱珠气歪了鼻子。

“其实知道了又能如何?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用一颗平常之心静看云生云灭、潮起潮落,不就可以活得自在逍遥了吗,不就胜似神仙了吗?”刘伯温喃喃道。

朱珠使劲地点点头,她更紧地贴向刘伯温的身子,仿佛怕他离去似的。刘伯温也依偎紧了朱珠。

“温哥,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准备在朱元璋登基之后就辞官,和你一起回青田老家去,还住到我们从前的那个洞里面,过神仙般的日子……”

“好呵,好呵!”

朱珠拍手叫好,转而她脸色一沉,仿佛心事很重似的,说:“那朱元璋肯放你走吗?你处处表现得聪明过人,尤其是这次水战,如果没有你,真不知道会打到猴年马月去呢!他放着这么好的谋臣策士不用,难道能让你空老于山野之间?”

“也是……不过,朱元璋这人生性多疑,我自有办法让他放我走的……”

“那样最好不过,人说‘才高遭人妒’,此言不虚。像你这样的奇才宁可埋没于山野,也不要暴露于尘世受他人非议与白眼,还是归隐的好……”

“珠妹说得对,对极了!你等着吧,这样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刘伯温眼望明月,突然一甩手将“天地神人镜”抛于湖中。

“哎呀!你……”朱珠惊叫。

“一块废铜烂铁,留它何用?”刘伯温坦然一笑。

“温哥,你忘了买这‘无字天书’时立下的誓言啦?”

刘伯温听到后心中暗叫不好,可表面上仍笑着说:“时过境迁,往事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