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伯温传奇
22391400000046

第46章 出山辅真龙运筹在帷幄(2)

“是了,这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至于如何除张灭陈,详细的计谋我都已写在《时务十八策》中,元帅可以慢慢看来。这里,我先讲一个故事,以作开拓思路之用。”

刘伯温说到此处有意地停顿一下,环视一下大厅,心中不禁暗自好笑:都说朱元璋手下谋士如云,可连一个区区的除张灭陈之策都谋划不出,真是让人可发一笑。

刘伯温冲着在座的各位开始讲述一个故事:“从前,在一座深山老林中,生活着一只老虎、两只狼。每次老虎捕获到猎物,那两只狼便前来争食,老虎驱赶这只时,那只便乘机偷吃猎物;老虎再去驱赶那只时,这只又跑了回来。老虎为驱赶这两只狼而疲于奔命,在顾此失彼中,所获猎物便被狼叼走,最终,老虎竟被饿死。”

这个故事虽短小但却精悍,尽管是个故事但寓意深远。朱元璋听后,感到有所启发,但还是没有完全明白,他不解地问:“刘先生,猛虎难敌群狼,好汉难敌四拳,眼下我所面临的难题正如故事当中那只虎所处的困境,老虎怎样才不致被饿死呢?”

“老虎欲要活下来,必先除去狼,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元帅,陈友谅、张士诚必须铲除掉,如今便是最佳时机,倘若时机错过,必酿无穷之祸患。”

听到此处,朱元璋看了一眼朱升朱枫林,又瞧了瞧李善长,只见这两人神色凝重,想必是在胸中权衡刘伯温的话。

刘伯温也在观察朱元璋,看到朱元璋这般举动,心中立时明了了八九分,打铁需趁热,刘伯温又言:“元帅,与您争天下者,陈友谅、张士诚二寇,犹如山中那两只狼,您若不当机立断除去恶狼,几年之后敌我之形势便会逆转,到那时您便成了与虎争食的狼了。”

朱元璋面有难色道:“刘先生,眼下敌我实力相比,我恐怕还不能算一只虎,再者,怎样除狼也是个棘手问题,倘若我此时讨伐二寇之一,致使二寇联手共同对付我,形势岂不是要大坏?”

“元帅,您是不是虎咱们稍后分析,除狼之策也很简单,先集全力灭其中一只,一只既灭,另一只则不在话下。”

“哦?那两狼联手,我又该如何是好?”

“元帅,现在我便来分析一下您与陈、张的关系中为何您是虎,而他俩是狼的缘故。陈友谅原本跟从徐寿辉、倪文俊起兵,起先不过是倪文俊的手下,倪文俊专横独权,陈友谅心有怨言而无处可泄,后投奔徐寿辉,反戈一击,灭掉了倪文俊,又在军中私营党羽,驾空了徐寿辉。去岁陈友谅攻陷龙兴,徐寿辉欲迁都至龙兴,陈友谅心生忌恨,幽禁了徐寿辉自立为汉王。从其发迹史来看,陈友谅奸诈多变、野心勃勃、寡德少信,其声望难以与您匹敌,其兵力号称百万,却不过是些乌合之众,其实不堪一击。陈友谅风流成性,贪恋女色,不能自制,可见其人虽有痴心妄想,骨子里却怕苦畏难。其现踞江水上游,虎视眈眈我部,我军与其不时有些摩擦,其灭我之心早生,不日便会顺流而下,水陆并进,将我军歼灭。因而,两狼之中首恶当推陈友谅,灭陈友谅便夺天下三分。元帅,兵家向来讲究‘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我军眼下不早做准备,有所谋划,待到陈友谅部气势汹汹顺江而下,我部便陷于被动挨打之势!我敢断言,与陈友谅决一死战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晚战不如早战!”

刘伯温对陈友谅的这番分析并非空发议论,而是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大厅内的文臣武将们不由得交头接耳起来,扑朔迷离、复杂纷扰的局势在刘伯温的分析下,变得清晰明白。

刘伯温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发干的嗓子,接着分析道:“张士诚原本轻财好施,收买人心,至正十三年起事后,在十六年占据姑苏自立为吴王。但张士诚胸无大志、安于现状、故步自封,其假意归顺朝廷,为朝廷开通潜运,尽失人心!其沽名钓誉、欺名盗世,为博得‘尚贤’之虚名对投靠他的士人一概不拒,不以士人是否贤良为标准,好多迂腐书生为贪图富贵趁机投其帐下,其手下有蔡姓参军,叶姓参军,黄姓参军各一,均为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吴中有童谣云:‘黄、蔡、叶,作齿颊,一夜西风来,干厌。’”

这个风趣的童谣逗得在场之人发出哄堂大笑,朱元璋也禁不住笑出声来,刘伯温等大家平定下情绪,接着说:“张士诚实乃鼠辈,且目中无人,我军若与陈友谅决战,他倒乐意‘坐山观虎斗’,决不会与陈友谅部联手共抗我军,但其人贪小便宜,必定会趁机攻取我军地盘,我军应决不手软,坚决痛击,他吃了苦头后也就老实了。至于方国珍,奸诈成性,狡猾无比,又是朝秦暮楚出尔反尔之辈,对待其可先以金银示好,派使劝其归顺,待灭陈去张后,再将方国珍部制伏。”

朱元璋心有疑惑,说:“去年,方国珍遣使刘因来见我,还奉上黄金五十斤、白银一百斤,商谈合围张士诚事,我答应他了。方国珍不久遣送其子方关为人质,我恩赐方关让他回去了,方国珍又出主意说,倘若我平定张士诚部,他愿出钱出兵,并且在灭张后,将温州、台州、庆元三地献出。可这个方国珍口蜜腹剑,至今未见他有何动作。”

“方国珍是个十足的小人,‘口惠而实不至’,他不过是施了个‘一石二鸟’之计,让我部与张士诚火并,他好坐收渔利。元帅,有关灭陈除张、平定江南、再图江北的谋略细则我都已在《时务十八策》当中写明,请您明察。”

说着,从衣袖中取出一个纸卷,由亲传献到朱元璋近前,朱元璋取下,徐徐展开观之,只见一笔清晰隽秀的蝇头小楷,只是“时务十八策”五个字是刚劲、苍遒的行草,朱元璋当堂一字一句读了下去,这《时务十八策》将当下平寇建国最紧要的十八件事写了出来,只见:

一、灭陈去张

二、剿灭方国珍

三、军屯之自养

四、勿过度扰民、过度使用民力

五、严肃军纪,治下有方

六、粮草供应之对策

七、水战、火战之配合

八、坚城固守与弃城引敌

九、疑兵计与反间计

十、儒学教化

十一、农田水利之构建

十二、招贤纳士之标准

十三、军中将领俸禄

十四、劫寨与反劫寨

十五、谋士参议制

十六、属官编制

十七、北伐

十八、定都

朱元璋用了近一个时辰,当堂看完刘伯温这煌煌千言的《时务十八策》,掩卷之后面上禁不住流露出喜色,对刘伯温道:

“伯温先生,你真乃天赐我之子房也!”

刘伯温刚要谦虚几句,朱元璋未及他开口又说:“先生未来时,我曾问询陶安:‘刘宋章叶四人才学如何呀?’陶安是这样说的:‘刘伯温的谋略乃天下第一,宋濂的儒家学问乃天下第一,章溢、叶琛治民之才远在我之上,元帅可将重任托付予这四人。’今日与伯温先生讨教问题,获益匪浅,又看伯温先生《时务十八策》,真可比得上十年寒窗苦读。我想任命宋濂先生为江西儒学提举,章溢、叶琛为营用司金事。另外,犬子就有劳宋先生多加调教了。伯温先生不授予实职,留我帐内运筹,预谋军机要务。”

刘伯温等四人连忙拜倒领命。厅中马上响起了一片“元帅英明”的赞誉之声。

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常。刘伯温回想自己的遭遇,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少年时求学上进,获得进士,欲以满腹才学报效国家、尽忠朝廷,怎奈几度宦海浮沉,饱尝被弃之苦,今日终受人青睐,说来真是令人感慨万千。让人更觉可笑的是,自己以往出谋划策都是为了剿杀起义军,谁曾料到今日竟站到红巾军这条船上。既来之则安之,让帝星为我从天而落吧!

这一夜,刘伯温站在礼贤馆的院中,望着满天星斗,认真地观察起星象来。

北方,那颗晦暗的帝星虽还没有立时坠下来的迹象,但星光已十分微弱了;南方,有三四颗星星光亮异常,它们相距不是很远,哪一颗都不比另外几颗逊色。

一场龙争虎斗就要开始了,哪一颗会第一个掉下来呢?这个问题如同在冥冥夜空寻找太阳一样让人感到迷茫。

一场晚风吹拂,夹带着泥土的香气和花的香气,沁人心脾,让刘伯温的精神为之一振,哦,又是一个春天,也许再到秋天时不会再收获的都是苦涩了吧?

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准备,朱元璋的水陆两军都已准备就绪,灭陈的大幕被徐徐拉开。经与刘伯温、李善长、朱升等谋士商议后,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常遇春攻打赵普胜的水寨。

这个消息传到陈友谅的耳中时,陈友谅不由惊讶地叫出声:“我还没打他,他倒先动起了手。这个龟儿子,不给他些厉害尝尝是不行了。”

于是陈友谅派精兵增援赵普胜部,并扬言要攻下安庆,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

朱元璋认为安庆乃军事重镇,应以重兵固守,刘伯温却笑着说:“元帅莫要中了陈友谅声东击西的诡计,他虽扬言要夺取安庆,但其锋芒必将指向池州。元帅,倘若他先夺安庆而不攻取池州的话,即便安庆被攻占也是不稳固,还会陷于池州我军的腹背偷袭,这样的话,不如先夺池州再攻安庆。”

这下朱元璋可有些为难了,因为在安庆、池州一线的兵力实在太少,置安庆于不顾实在让他放心不下。李善长这时发言:“元帅,兵家历来好奇兵,出险相,我们可令遇春以老弱病残守安庆,以主力在池州附近埋伏。”

朱元璋反问道:“那在何处设防呢?”

“九华山!”刘伯温、李善长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

“哈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既然两位高参不谋而合,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伯温先生说说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