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
22379400000068

第68章 厚黑学与刘邦(3)

五、坦诚相待

我们知道人才最需要的是什么?尊重。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多发点薪水也不错。你要尊重这些人才,唯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刘邦就有这么个优点。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他也不说假话。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

张良曾问过刘邦,请大王想一想,您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过他。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了这样的问题:大王您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魅力、实力,能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然而,就是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而前提就是,每件事情刘邦都能如实相告,绝不隐瞒。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就会得到对方同样的回报、信任和尊重,这些人就会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坦诚相待,这确实是我们一些做领导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六、用人不疑

做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那边过来投靠刘邦后,就得到刘邦的信任,这让很多刘邦手下的老人不满意。所以就有人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这些去举报的人给了陈平这样一个罪状,可以总结为8个字:“盗嫂受金,反复无常”。但经过“调研”,刘邦觉得陈平虽然有一些德行上的过失,但他的才能对于此时的自己来说更加可贵。于是,刘邦向陈平认错,请他继续留在军中。

正是由于刘邦这样的信任,陈平才愿意为刘邦效力。刘邦和陈平曾经有个谈话,刘邦问:“你看我们现在和项羽处于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请先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够出奇制胜,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呢?”陈平说:“项羽多疑,我们可以使反间计,让项王不再信任手下的人,等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吗?”刘邦说:“这个主意好,那就请陈先生来操作吧。费用没有问题,马上拨款,黄金4万斤。”这是当时那种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措施,表示刘邦对陈平的信任。

七、论功行赏

使用人才,首先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的贡献最实实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甜言蜜语应付人,说你这个人不错啊,你可是人才难得,你是我们的骨干,然后一分钱不给,这个肯定不行。有贡献你就得奖励,要奖励得合适,要赏罚得分明。

刘邦夺取天下以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奖赏这些功臣们。最后刘邦裁定:萧何第一。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定萧何为第一功臣呢?这里面当然有一个亲疏的问题。萧何是沛县人,是跟刘邦一块儿起义的,有这个因素。但是,我觉得刘邦把萧何列为第一功臣,或者说至少把萧何列为第一等功臣,还是有道理的。萧何最大的功劳在什么地方呢?在于抢救了大量的文书档案。当时刘邦打进关中,军队冲到咸阳城里后,那些将军们在干什么呢?抢东西,抢金银财宝。只有萧何冲进秦王朝的国家档案馆,把秦朝的地图、账本、各种文件资料全部保存了下来。最后刘邦一统天下的时候,对整个国家的形势,比方说哪个地方穷哪个地方富,哪个地方有些什么物产,有些什么情况,都了如指掌。是萧何掌握了这样的资料。从这一点来看,萧何确实是一个治国良才,是做总理的人才,他知道这个资料的重要性,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资料、信息等的重要性。

八、暗中控制

比如萧何,他被刘邦列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而且刘邦建国后萧何就担任他的首任丞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后来又拜为相国,在政府当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刘邦。但即便对萧何这样的人,其实刘邦也是暗中进行控制的。只不过刘邦控制得不动声色,不像项羽,一怀疑某个人那个怀疑就写到自己脸上去了,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刘邦的猜忌和怀疑是不动声色的。汉十二年秋,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带着队伍去平叛;萧何则留守京城,他是相国嘛。在战争期间,刘邦不断派使者回来,使者回来一次就一定要去见萧何,一定要说皇上问萧相国好,说皇上问萧相国最近在干什么呢,非常关心体贴的样子。萧何很是感动,更加尽心尽力地为刘邦的作战做好后勤保障。这个时候,萧何手下有一个门客就过来跟萧何说,丞相觉得陛下对您怎么样啊?萧何说,哎呀,皇上对我很信任,你看他频频派使者过来关怀我。

萧何的门客就冷笑了一声,说:您以为皇上是真的关心您吗?那是不放心您。他不断地派人回来看看您在干什么,是看您是不是想谋反!

所以说,刘邦的用人是典型的厚黑之术:一方面你看他好像用人不疑,4万斤黄金交给你不用报销;另外一方面他肚子里极度地猜忌,只不过他猜忌得不动声色。他的手腕非常高明,这是一切所谓“有为君主”的通例,也并非刘邦一人的“专利”。总而言之,刘邦是懂得领导艺术的,具备一个领导人的素质。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加以防范和控制,才能够把当时天下的杰出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优化组合,从而战胜项羽,走向胜利。

有钱能使鬼推磨——重金收服叛军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刘邦委任陈郗戍守边防。陈郗却与被刘邦软禁在京城内的韩信密谋造反。临行前,韩信对陈郗说:“公乃陛下亲信之臣。初次有人告发你谋反,陛下不会相信,再次告发便会产生怀疑,及至第三次告发使他相信后,一定会咬牙切齿地亲自出征。到那时我在朝中举事,你在边镇响应,内外配合,何愁不能取代刘家的天下?尽管放手行事便了。”

陈郗一向对韩信十分敬佩,所以满口应承,高兴地走马上任了。

陈郗到达边镇便积极活动起来,他收养大量食客,广揽人才。有人对此产生怀疑,便向朝廷告发他图谋不轨。刘邦令人调查,果然发现食客中有很多不法行为,且大多与陈郗有关,因此对陈郗心存戒备。陈郗做贼心虚,终日惶惶不安,即与马邑的韩王信勾结,打算一同起兵反汉。刘邦担心陈郗久居边镇,根固难除,便借太上皇病故为由,召他回朝。陈郗害怕陷入牢笼,先是借故推托,继则自称代王,占据赵、代大部分州郡,公开了反汉的面目。

刘邦闻知,异常愤怒,便亲自领兵前去征讨。率军走到邯郸后,他高兴地说:“陈郗果然是个无能之辈,竟不知占据邯郸凭漳河防守,足见其目光短浅,无所作为,看来是不难智取了。”

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陈郗用了不少商人,就更加自信地说:“既是一帮贪利之徒,哪里用重兵相加。陈平能用黄金使项羽众叛亲离,我何愁不能以金银财宝购买陈郗的首级呢?”于是,刘邦安排收买陈郗的部属,瓦解其军队的计划。

有一天,赵相周昌前来奏事,说:“常山郡的二十五城,有二十城为陈郗占领。这二十城的郡守、都尉全部弃城逃跑,现均已被我扣押,请陛下明令处斩,以正军法。”刘邦问道:“这些人全都参加造反了吗?”周昌答道:“虽未造反,却有弃城慢军之罪,理当处斩!”刘邦当即批评道:“既未参与谋反,便是势不能守,弃城来归,何罪之有?为何只知道斩将取威,却不懂得争取人心归附呢?立即全部释放,一人也不许斩杀!”刘邦又问道:“你在赵地多年,也曾发现过有威望的将才吗?”这一问,竟把周昌给问懵了,想了半天,才说出四个在赵民中有点声望的人。刘邦立即召见,四名彪形大汉衣冠楚楚而来,举止神态却显得呆头呆脑。刘邦一见很不高兴,脱口而出,说:“这样的人也能统兵御敌吗?”众人都以为刘邦要把他们呵斥出去,不料他却郑重其事地说:“朕今令你四人为将,均封千户侯,可要尽忠报国,莫要辜负朕之重用啊!”

这四人连连叩头,口称“不敢,不敢!”退了出去。众将见四人连一句谢恩的话都说不到是处,再也不能缄口沉默了,便争着说:“我等追随陛下征战多年,从未见陛下如此轻易封赏,这四人何德何能,如此无功受禄,岂不破坏了军中的法度吗?”刘邦半嗔半嬉地骂道:“尔等竟如此愚蠢,只知道斤斤计较封赏,就没想到争取民心吗?陈郗造反,占据了赵、代大部州郡。我传檄文到各处征调兵马,至今未见一兵一卒到达。而今全赖邯郸的民众征战,为何舍不得封赏四千户,以争取赵地人心归附呢?”众将这才恍然大悟。

刘邦一面以高官厚禄封赏赵地有声望的名士,以争取民心归附,一面又用大量钱财收买陈郗的部属。那一伙贪利之徒,在重金引诱下,纷纷脱离陈郗投奔刘邦,连韩王信派来的支援陈郗的大将王黄和曼丘都被部下捆绑起来,押送到汉营请赏了。不久,便平息了陈郗的叛乱。

韩信也在长安被吕后处死于未央宫。从此,刘邦的天下进一步稳定下来。

忍气吞声,好汉不吃眼前亏

民间有句俗话,叫做“好汉不吃眼前亏”。当你陷入被动地位的时候,一定要懂得低头示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时的服软,是为了大局着想。这个道理刘邦自然懂得。刘邦在项羽面前服软服了一辈子,但最后却把项羽打败了。这就是刘邦的厚黑之处,关键时刻能够做到忍气吞声。

汉初,匈奴已发展成了强大的奴隶制王国。君主冒顿单于的疆域纵横数千里。匈奴骑兵屡屡侵犯中原地区,践踏农田,掠夺人畜,而且千方百计地引诱和招纳汉朝诸侯将领叛变,严重威胁着汉朝的安全。由于汉朝初建,自己的实力在多年的征战中消失殆尽,没有足够的兵力与匈奴对抗,于是刘邦想用其他的方法对付匈奴。

为此,刘邦向熟悉边疆情况的刘敬问计,刘敬告诉他:“对付匈奴可以用和亲的办法,陛下把嫡长公主嫁给他,再送去丰厚的嫁妆,匈奴单于能和大汉皇帝结亲,又能得到丰厚的礼品,心里必定会十分欢喜,必然要把汉皇的公主立为阏氏。这样,公主生下儿子便是太子,以后就是单于。这样,冒顿活着,是汉家的女婿;冒顿死了,继承单于位子的人是陛下外孙。女婿不会打岳父,外孙也不会打外祖父的。”刘邦听后,觉得这是一条好计,但一想到自己的爱女,又有点舍不得。刘敬看出了刘邦的心思,为了坚定刘邦的决心,他特别强调说:“陛下如果不让嫡长公主远嫁,而是另外找个人冒充,万一被冒顿单于知道了,就会对我们的计划不利。”

刘邦点点头,他要与皇后吕雉商量商量。让宝贝女儿去给异族首领当妻子,这可是剜了吕后的心头肉。她娥眉倒竖,断然回绝:“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哪能舍得把她嫁给胡人!”刘邦劝,她就哭,白天哭,夜里也哭。终于哭得刘邦改了主意,找了个宗室的女子代替。为了讨好匈奴人,刘邦搞了一个隆重的送亲仪式,派刘敬作为特使,护送这个“嫡长公主”去漠北与冒顿单于完婚,同时带了许多金银、丝绸和珍奇宝物。冒顿单于见汉朝皇帝把这么漂亮的女儿嫁给他,又贡奉了那么多好东西,喜得眉开眼笑,也不辨真假,把汉公主立为阏氏,答应不再侵略中原。刘邦的“和亲”政策持续了几年后,汉朝的实力得到了充实,当刘邦看到自己的实力可以与匈奴抗衡的时候,马上调动大军,远征匈奴。

由上可知,刘邦的“装孙子”手段不是白装的,他遇强则避,看上去是一个软柿子,随你捏来捏去,一旦他具备了实力后,马上东山再起,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刘邦真是厚黑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