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
22379400000067

第67章 厚黑学与刘邦(2)

在推翻秦朝的斗争中,刘邦领兵率先进入关中后,便不想离开关中。有个儒生,看出了刘邦的心思,悄悄对刘邦说:“关中土地肥沃,地势险峻,位置适中,是成就帝王之业的风水宝地。听说秦朝将军章邯投降了项羽,被项羽封为雍王,派他治理关中。要是章邯一来,沛公您的位子可往哪里摆?”刘邦一听,赶忙要这个儒生出主意。这个儒生说:“您只要派兵堵住函谷关,不让诸侯军队进来,自然就能在关中稳稳当当地称王。”刘邦听他说得有理,立即调派军队,严守函谷关。刘邦刚刚调兵遣将完毕,项羽统率的诸侯联军,就开到了关下。

项羽来到函谷关后,见关门紧闭,关上重兵把守,谁也不许进入。项羽一打听,原来是刘邦早已入关,在这里设下障碍。他不禁大怒,下令强攻。守关的部队哪是项羽的对手。不大一会儿,函谷关就被攻破。项羽怒气冲冲地来到了戏水。这里离刘邦屯军的灞上已经不远了。项羽命令部队先驻扎下来,他要考虑考虑,如何收拾胆敢拦他入关的刘邦。

在鸿门宴上,刘邦灰溜溜地当了一会“孙子”,一再表示对项羽忠贞不二。最后项羽为妇人之仁,刘邦才逃过了一死。

公元前206年,推翻秦朝以后,项羽分封天下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属地为巴蜀。刘邦听到自己被封在巴蜀,鼻子都气歪了。巴蜀山高水险,道路艰险,与关中地区交通不便,当年秦朝政府是把那里作为放逐罪犯的地方。刘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率先进了咸阳,结果不但没有分到好一点的地方,还给贬谪到巴蜀去。他一肚子的怒气直往上涌,即刻调兵遣将要和项羽拼命。萧何赶忙劝道:“人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大丈夫做事要审时度势,能伸能屈。项羽眼下势大,我们只能暂时顺从他,先去汉中,以巴蜀为立足之地,安抚百姓,养精蓄锐,广招天下豪杰,以求东山再起。您可千万不能为了一时的得失荣辱而去白白地送命!”众将也出来相劝,刘邦这才忍了这口恶气,同意去汉中。

刘邦带着人马前往汉中,大军进入斜谷后,行走在峭岩陡壁的栈道上,栈道全长250公里,是古代由陕入川的重要通道。栈道是在险绝之处,傍山岩凿出洞孔,插入横木,铺上木板,以通行人马,栈道下面则是万丈深渊。进入栈道的时候,刘邦痴呆呆地望着这道天险,感慨良久,这时,张良从后边过来,说:“大王应当赶快烧掉沿途的栈道!”刘邦说:“烧掉了栈道,我们以后如何出来?”张良贴近刘邦耳边,悄悄告诉他:“大王虽然离开关中,可项羽对你不放心。

烧掉了栈道,既能截断诸侯军队来犯的道路,又能解除项羽的疑心,表示自己没有东归的意图。至于以后出来,可以修复另一条道路———陈仓古道。”刘邦一听觉得有理,要“装孙子”就装得彻底一些,立即命令士兵,将所有栈道烧毁。

听到刘邦“火烧栈道”,项羽很高兴。然而,项羽不知道“火烧栈道”只不过是刘邦耍了一次手段而已,他这是向项羽示弱。刘邦进入汉中以后,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等有了与项羽相抗衡的军事实力以后,突然杀出汉中,把项羽打得大败。

厚黑用人——用高官厚禄牢笼人心

众所周知,楚汉相争的大战中,项羽败北,无奈乌江自刎,霸王别姬,好不凄惨,霸业未成,而常使英雄泪满巾,而刘邦却春风得意,登上宝座。按常理,项羽素有威名,骁勇善战,士卒精锐,粮草充足,而刘邦相比之下,实力则十分逊色,无论个人威望还是兵力数目,都远不及项羽,但他却能最后成功,原因何在?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他能对部下封赏官爵。

韩信原在项羽帐下做事,但最后却为刘邦打得天下。没有韩信,便没有刘邦的江山,这不同的结果是因为对韩信的不同用法上。项羽对韩信不屑一顾,刘邦对韩信委以重任;项羽给韩信一个小官,刘邦给韩信一个大将军。而韩信则是雄心勃勃之人,欲称侯拜将,建立功名,他自然会选择刘邦。

项羽不懂得用官爵封赏人和拉拢人心,这是他致命弱点之一。正如韩信说:“项羽这人,威风凛凛,他一发起怒来,谁也不敢再吭一声。可是,他不能发挥其他良将的作用,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他对人也恭敬慈爱……可是,当别人立了大功,应该封官赏爵时,他把封赏的印鉴都刻好了,放在手上摩弄得印角都磨灭了,还舍不得交给应受封赏的人,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而刘邦则不同,他反项羽之道而行之,他知道韩信有大将之才,应用之。同时大胆任用其他强将,把金银财宝,城邑土地分给有功之人,从而保证了部下的积极性,使其克敌制胜,打下江山。

韩信原为普通士卒,经萧何一再举荐,刘邦将其提升为大将军,而且建立拜将台,礼仪规格古来罕见,这无疑满足了韩信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从最大程度上刺激了其主观能动性,不但为刘邦占据山东大片土地,更有暗渡陈仓的经典兵法留传后人。韩信打下山东大片领土后,为稳定人心,恢复经济,规范统治,便上奏刘邦,让他封自己为“假齐王”。当时刘邦正被困荥阳,正期盼着韩信为他解围,增派援兵,但不料援兵未到,来的却是他要求加官进爵的请功状,因此十分恼火。

后经张良、陈平规劝,刘邦彻悟了其中的道理:现在处境困难,欲禁止韩信称王也鞭长莫及!还不如顺水推舟做个人情,收买人心,一来让他稳定山东,发展经济;二来则可利用其回报之情,解脱自己困境,这样一举两得,自己善待部下的美名也会流传千秋。因此,他在诸将面前遂改口道:“大丈夫平定天下,要当就当真王,凭嘛当他妈假王!”因此,派张良前往山东,封韩信为齐王。

到了楚汉之战时,刘邦又运气不佳,遭人围困,通知韩信及彭越来解救,而二位大将却没有如约前来会战,刘邦不免气愤不已,此时张良谏刘邦,让其为二人封地奖赏,刘邦也认识到,楚兵就要受挫兵败让出城池,二人不来或许就是等着封地,如果现在划分土地,与他们共分战功,他们定会前来会我。于是,刘邦将从淮阳到海边的一片土地划给了韩信,淮阳以北到谷城之间的大片土地赐给了彭越,让他们各自保卫自己的封地。果真,二人领得封赏后,共谋战术,联合出兵,分进合击,将项羽逼至乌江自刎,从此,刘邦获得了江山。

刘邦只用一官半职,一些封地,便换得二人忠心耿耿,在沙场之上出生入死,可见,投部下所好,赐其官位,这是刘邦厚黑用人的一大手段。

刘邦用人的八个手段

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宝剑崛起于乱世,诛暴秦,抗强敌,定天下,创立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汉王朝。刘邦的成功,除了他敢于斗争,善于学习,能够在战斗中成长外,因为他还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能够把一大批杰出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

在刘邦看来,用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刘邦的成功之道,就是他的领导艺术。刘邦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长处:会带兵的韩信,他敢放手给兵;善于谋略的张良,在他手下能够运筹帷幄;会管账的萧何,他能放手给钱。但刘邦真的是放开手脚用人,什么都不管了吗?当然不是。以下是刘邦用人的8个特点。

一、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才是善任。知人首先在于知己,其次在于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这个确实很难,而刘邦恰恰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这些才能是哪些方面的,这些下属有什么性格、什么特征、什么长处、什么短处,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做领导不是说非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情,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就成功了。这个根本道理刘邦懂,所以刘邦就成为了他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

二、不拘一格

刘邦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我们来看看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在这支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

但是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率领的是一个“杂牌军”,他刘邦是一个“草头王”。刘邦要求的是所有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叫什么呢?这就叫不拘一格。

三、招降纳叛

在刘邦的队伍里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了就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迎,你愿意来,欢迎你来。比方说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就来投奔刘邦。又比方说陈平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因为不能发挥作用就投奔项羽,又不能发挥作用就再投奔刘邦,当陈平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前往汉营时,刘邦是“大悦之”,非常高兴。他问陈平:“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啊?”陈平说:“担任都尉。”刘邦说:“好,你在我这儿还当都尉。”马上任命陈平做都尉。任命公布以后,汉营舆论哗然。但是刘邦不予理睬,你们议论你们的,我任命我的,而且非常信任陈平。

四、不计前嫌

汉六年的时候,刘邦已经得了天下,封了一批功臣,但是还有很多功臣没有封赏———因为这个事很费商量,就这么着把封功臣的事拖了下来。有一天,刘邦在宫殿里面远远地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嘀嘀咕咕,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就问旁边的张良:“子房,那些人在说什么呢?”张良说:“陛下您不知道啊?他们正在商量谋反啊!”刘邦说:“子房你不要乱讲,天下刚刚安顿下来,谋什么反啊?”张良说:“原来陛下不知道啊。陛下得了天下以后,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数都是你的亲信,比如像萧何这些人,还有一些以前得罪过你的人,受了处分。现在这些功臣们都在想一个问题,说这个天下还有多少可以封赏的,像我们这种和陛下关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过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赏了?或者甚至于会被陛下找一个碴子给“咔嚓”了呢?他们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所以在那儿商量谋反。”

刘邦马上醒悟过来了,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问:“为之奈何?”张良说:“请陛下想一想,在这些功臣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他的功劳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关系呢又非常地恶劣?”刘邦说:“有,有一个叫雍齿的,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朕,朕早就想杀他了;可是他功劳太大,朕又于心不忍。”张良说:“好了,请您赶快封赏雍齿。”刘邦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即封雍齿为什方侯。雍齿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你看雍齿都封,大家都知道这个雍齿是皇上最讨厌的人,连他都能封侯,我们这些人都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