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
22379400000055

第55章 收敛锋芒,学会低头(2)

战国末期,秦国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讨伐楚国,秦始皇亲自到灞上为王翦大军送行,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秦始皇赏赐给他大量土地宅院和园林。秦始皇很不明白王翦的意思,不以为然地说:“老将军只管领兵打仗吧,哪里用得着为贫穷担忧呢?”

王翦回答说:“当国王的大将,往往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得不到封侯。因此,趁着大王还宠信我的时候,请示大王赏给我良田美宅,好作为我的子孙的家产。”秦始皇听后觉得这点要求微不足道,便一笑了之。

王翦带领军队先进函谷关,心里还惦记着地产的事,接连几次派人向秦始皇提出赏赐地产的要求。王翦手下的将领们见他率兵打仗还恋恋不忘田宅,觉得不可思议,便问他说:“将军如此三番五次地恳请田宅,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吗?”王翦答道:“不过分,秦王这个人生性好猜疑,不信任人,现在他把秦国的军队全部让我统领,我不借此机会多要求些田宅,以示忠心,难道还要眼看他身居朝廷而怀疑我有二心吗?”

第二年,王翦率领的军队攻下了楚国,俘获了楚王。秦始皇十分高兴,满足了王翦的请求,赏给他不少良田美宅、园林湖池,将他封为武成侯。

汉高祖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谋杀了韩信。高祖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萧何为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相国的护卫。百官都向萧何祝贺,只有陈平表示担心,暗地里对萧何说:“大祸由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朝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俸禄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劝您辞掉封赏,拿出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一语惊醒梦中人。萧何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赏军队,刘邦果然高兴,疑虑顿减。这年秋天,黥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此间派遣使者数次打听萧何的情况。回报说:“正如上次那样,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产辅助军队征战呢。”

这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恩宠。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而心安的。”萧何认为有理,又依此计行事。

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

别跟上司抢镜头

在处理上司的关系时,其中最大的心计就是“别跟上司抢镜头”。通俗地说,就是风光的事要让给上司,得罪人的事自己先揽下来。这样是委屈了点儿,却大有好处。

一般来说,上司都有着非常强的尊严和成就感。行使权力,发布命令,使事情向着自己所预想的目标发展,会给他带来这种感觉。因此,对于上司来说,侵犯尊严等于是对人的污辱和蔑视,是绝对不能被容忍,更不能被谅解的是“大逆不道的犯上之举”。这是身为下属的人在与上司打交道的时候,要切切铭记在心的规则。

然而有许多时候,下属的冲撞会使上司下不了台,面子难堪。如果上司的命令确有不足,采用对抗的方式去对待上司,这无疑会使他感到尊严受损。特别是在一些公开场合,上司是十分重视自己权威和面子的,或许他会表示,可以考虑你的建议,但他决不会允许你对他的权威提出挑战。

有人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段套话:成绩的取得,是领导的教导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忌恨。

好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喜欢;越是好吃的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要是你有远大的抱负,不要斤斤计较成绩的取得究竟你占有多少份,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让给你身边的人,特别是让给你的上司。这样,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悦,上司脸上也很风光,以后,上司少不了再给你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否则,如果只会打眼前的算盘,急功近利,则会得罪身边的人,将来一定会吃亏。对上司让功一事绝不可到处宣传,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倒不如不让功的好。对于让功的事,让功者本人是不适合宣传的,自我宣传总有些邀功请赏、不尊重上司的味道,千万使不得,宣传你让功的事,只能由被让者来宣传。虽然这样做有点埋没了你的才华,但你的同事和上司总有机会设法还给你这笔人情债,给你一份奖励。因此,做善就要做到底,不要让人觉得你让功是虚伪的。

作为下属,绝对不能“跟上司抢镜头”。如果你与上司的交往中总是咄咄逼人,不知道给上司留面子,就会引起上司的反感。更有甚者,把本该属于上司的光辉硬往自己脸上贴,完全忘了自己的身份,老做一些“越位”的事,抢上司的“镜头”,恐怕离被上司“炒鱿鱼”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常言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逼虎伤人”,这话讲得还是十分有道理的。因此,在与上司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给上司留足面子,则很可能会收到更佳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巧妙地给上司留面子,把镜头让给上司呢?职场中与上司相处的心计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表现出对上司应有的尊重

当他向你交代任务或发出指示时,你要仔细聆听,不要显得无精打采,漫不经心。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必然会大大伤害上司的尊严和面子,他会觉得你缺乏应有的尊重。

二、无论上司对错,先要听下去

无论上司是对是错,你都要先听他说,然后再婉转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上司正确的情况下,下属对上司表现出应有的尊重,这点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假如觉得上司错了,一般下属的心里就憋不住劲儿,想和上司理论一番,甚至直接指出他的过失。这样,上司虽然在心里认为你可能是对的,但面子上肯定会挂不住,一定会把你视为一个可恶的下属,从而不会想着给你晋升的机会。

三、千方百计把上司交办的事办圆满

细心的人都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单位里,同样都是服从上司、尊重上司,但每个人在上司心目中的位置却大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能否掌握做下属的艺术。有的人肯动脑子,会表现,主动出击,经常能让上司满意地感受他的命令已被圆满地执行,并且收获很大。相反,有的人仅仅把上司的安排当成应付公事,被动应付,不重视信息反馈,甚至先斩后奏,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四、把功劳让给上司

擅长处理上下级关系的职场人士,都会对自己的功劳淡化,不显山不露水,必要的时候将一切功劳、成绩、好名声都归之于上司,而将过错骂名留给自己,用当今一句流行的话就是:“干得好是由于上级领导的英明、伟大,干得不好是由于我们没有很好地理解上级的意图,执行上级领导决策时出了偏差,水平不高。”试问对于这样的下属,哪一个上司能不喜欢、宠信呢?

大多人其实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处于高位的人,在下属面前更是这样。因此,即使上司做错了你也要尊重他,而不是攻击和责难。如果你在与上司打交道的过程中,处处“谦让”的话,那么上司心里就会对你有好感。因而,一旦有晋升机会时,自然就会优先想到你。吃小亏占大便宜,“以退为进”,不跟上司抢镜头,正是这种处上策略的巧妙运用。而且,在你“退”时,也根本没有吃什么亏,兴许许多小便宜还照沾不误啊。

职场做人一定要低调

在古代,伴君如伴虎,也有不少大臣采取“装聋作哑”的策略,来保护自己。比如,宋朝的杨信就是一例。

宋太祖赵匡胤酒杯释兵权,解除了几个大臣的兵权,送给他们钱财和粮食,让他们回家养老。但是,兵马还得有人带,于是赵匡胤提拔了一批原来的中下层军官。其中,最重要的岗位是殿前都虞侯一职,先有张琼顶替。张琼救过赵匡胤的命,这个人不识字,但为人正直。不过,两年之后张琼被赵匡胤赐死,由杨信代替这个职位。杨信上任不久,忽然染上怪病,发音功能遭到破坏。宋太祖看到其他部分正常,不耽误使用,于是保留了其原职。第二年,又进一步授给他节度使一职。蒙受如此恩典,口不能言的杨信更加谨事朝廷。据说,杨信有个家童具有体察主人动向的能力,每每入朝上奏,或在军中传令,只消杨信比划几下,该人就能准确地表达出主人的话语,所以不仅不影响对太祖表忠心,而且能够自如地掌控军队。

杨信这一哑就是11年,虽然从他的履历上看不到任何值得一提的战功,但他最终成了武将军中军衔最高的人物。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临死前一天,杨信多年的失音顽疾突然消失,就像当初患病一样迅速。此时,赵匡胤的弟弟已经登基坐殿,是为宋太宗。太宗皇帝闻讯十分惊诧,马上来其家探视。杨信对宋太宗表达了自己感念两朝的知遇之恩,说到感慨处不禁泪流满面。时隔几年,翻看杨信的资料,越看越让人生疑,如果他真是哑巴的话,何以在死前突然又能说话?这就难免不使人猜测:素来谨慎的杨信看到前任的悲惨结局,便以装哑来保护自己;而宋太祖在杨信变“哑”之后,也确实更加信任他,不仅赐以重金,而且将殿前司最高职位也交给他。他也因此得到了善终,这在赵匡胤时代是很难做到的。

同样,在职场上,你也需要采用低调做人的策略。

小刘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员,平日只是默默工作,并不多说话,和人聊天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后来,这家公司里来了一个姓王的女职员,这个小王很有心机,喜欢在公司里表现自己,一不高兴就攻击同事,弄得同事们都很反感她。很多同事在她的攻击之下,不是辞职就是请调。最后,小王的矛头终于指向了小刘。有一天,小王抓到了小刘的把柄,立刻点燃火药,噼里啪啦一阵猛轰。谁知,小刘只是默默笑着,一句话也没说,只偶尔问一句“啊?”最后,好斗的小王主动鸣金收兵,但也气得满脸通红,哑口无言。沉默的力量是何其的大,面对沉默,所有的语言力量都消失了!职场中你要有面对不怀善意的攻击的心理准备,你可以不去攻击对方,但保护自己的防护网一定要有。职场厚黑学给你的建议是:不如装聋作哑!

在一家企业任职的市场部经理,一次酒会正酣之时,集团的副总裁神秘兮兮地问他:“如果我和老板都给你工作任务,你先做谁的?”市场部经理当时不知怎么回答,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无论怎么回答似乎都不完美,都难以立足,这个问题也困惑了他多年。如果你陷入这个困惑的问题的话,你只能考虑以下几个方案:一,报告老板,后果很可能是你的上司比你更重要,老板在上司的狡辩之下只好解聘你以安慰受到伤害的他。二,和上司同流合污,可是你忘了,这只是你的一相情愿,你的上司为了安全起见,会把所有的不轨行为全栽到你的头上。以上是很多职场极有可能出现问题的一种假设,看起来像是危言耸听,其实细细分析起来还是有道理的。其实有些事情永远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可能永远没有准确的答案。在这里,职场厚黑学建议你,如果是无伤大雅的问题,可以糊涂过去,老板、上司包括你都会心知肚明,应该继续努力工作。

不要轻易泄露心事

心事是自己的秘密,只可留给自己,千万不能搁不住事,成为别人要挟你的把柄。那真是单纯过头,吃亏吃尽,糟糕透顶。普通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肚子里搁不住心事,有一点点喜怒哀乐之事,就总想找个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对象、场合,见什么人都把心事往外掏。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坏的东西当然不能让它沉积在心里,要说可以,但不能“随便”说,因为你每个倾诉对象都是不一样的,说心里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该说则说,不该说千万别说。

之所以处理心事要这么慎重,是因为心事的倾吐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面,脆弱面会让人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的一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面被别人掌握住,会形成他日争斗时你的致命伤,这一点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必须预防。其次,有些心事带有危险性与机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与牢骚,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当你快乐地倾吐这些心事时,有可能他日被人拿来当成修理你的武器,你是怎么吃亏的,连自己都不知道。

那么,对好朋友应该可以说说心事吧!答案还是:不可随便说出来,你要说的心事还是要有所筛选,因为你目前的“好”朋友未必也是你未来的“好”朋友,这一点你必须了解。

然而,闭紧心扉,心事“滴水不漏”也不是好事,因为这样你就成为一个城府深,不可捉摸与亲近的人了。如果你本就是这样的人,那无太大关系,如果不是,给了别人这种印象是划不来的。所以,真正有聪明的人应该这样做:偶尔也要说说无关紧要的“心事”给你周围的人听,以降低他们对你的揣测与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