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
22379400000056

第56章 厚黑识人,独具慧眼(1)

厚黑学认为,识人在先,用人在后。知人善用,只有识人知人才能正确地用人。领导者要想“善用”,必须先从事业的全局出发,充分考虑人才的具体特征,才能人尽其才。

能识人才能用好人

如果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能用好一个人。这句话对任何一个领导而言,都是真理!人才犹如冰山,浮于水面者仅30%,沉于水底者达70%。怎样才能识人?其先决条件在于领导能公正无私,一视同仁。领导者必须具备如此胸襟,方能发掘真正人才。归纳知人之难原因,首先是客观障碍:第一,知人知面难知心。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外有所感于物虽同,内有所触于心则异;人之表里未必如一,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有存诸内者,未必形诸外,愿形乎外者,未必存乎内。所以孔子曾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第二,人总在变化。

人之学行,因时而易;互有长短,隐显不一;其变化因时因地而各有不同,甚至同一人在同一日情绪亦有变异,起伏难测,捉摸不定。

其次是主观障碍:第一,好恶爱憎囿于个人心理偏见与成见,此即心理学上之晕轮效应,评价者对被评价者一两种品质具有良好印象时,对所有品质都评价高,反之亦然。因此,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孟子说:“人莫知其子之恶,人莫知其苗之硕。”司马光也讲:“心苟倾焉,则物以其类应之,故喜则不见其所可怒,怒则不见其所可喜;爱则不见其所可恶,恶则不见其所可爱。”故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人可去邪勿疑,任贤勿贰。有时领导者本身缺乏鉴评他人之能力,或师心自用,忌真才、喜奴才,以求巩固其既得权益,亦因而埋没人才。第二,受资历、资望、资格、现实问题等因素的限制,人才易被埋没。我们若一旦误奸为忠,误恶为善,误愚为智,则必误人误己,败事有余。反之亦两失其平。故欲求知人善任,必先祛除上述障蔽,方能奏其功效。

个性各异,每个下属的个性都有差异,这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的经历、所具的学识等方面的影响形成的。具体讲,决定个人之因素甚多,包括出身、背景、环境、习惯、交友、阶层、职业、生理、动机、愿望等。故身为企业领导,要知道下属的个性,必须客观了解对方体形、容貌、身世、品德、性格、修养、智能等情况,而加以深切体察,设身处地,了解对方本质及其环境,作合乎情理的评价,万不可先入为主,臆断为事。

要成为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人,必须懂得人是有个性、有特征的,只有了解人的个性特点,才能够真正做到管理好企业。古人指出:用骏马去捕老鼠,不如用猫;饿汉得到宝玉,还不如得到一碗粥。用物、用人,在于得当;使用不当,埋没了宝物、人才,还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在管理中应根据人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使用。这方面有许多正面见解,现不妨从另外一个方面列举8条。

了解人才的方法:

1.有德者不看重金钱,物质利益难以引诱他,就可以让他管理财政。

2.勇敢者蔑视困难,艰难险阻吓不倒他,就可以让他处理紧急事务。

3.睿智者通达礼数,明于事理,弄虚作假者难以欺骗他,可以让他负责要事。

4.愚拙者容易被欺骗,不可从事谈判、判断工作。

5.不忠者容易动摇,不可让其知道商机。

6.贪图钱财者容易被引诱,不可让其管理钱财。

7.重情者容易变换观念,不可让其做决策者。

8.杂乱者容易把事情弄得乱七八糟,不可从事井然有序和长效性的工作。

慧眼识人,一眼把人看透

观察一个人的平常表现,就可以明白其品质的复杂情况;观察一个人感触外界变化的反应,就可以确定其平常情况的态度;观察一个人的突出素质,就可以知道其确切的声誉;观察一个人所作所为的动机,就可以分辨出其亲近与相似的类别;观察一个人对爱和敬的坚守程度,就可以了解其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观察一个人的情感变化机能,就可以分辨出胸怀的宽窄;观察一个人的缺点,就可以知道他的优点;观察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就可以了解他将成为何等人才。

领导要了解一个人才,一要面对面地交谈,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二要灵活、主动地掌握谈话议题,以便及时、深入地了解情况;三要有问有答,可以迅速交换意见和看法,及时沟通感情和认识;四要可长可短,达到目的为止,容易操作。

古人有一套识人的方法,包括派他到远处去任职,以观察其忠诚;让他在身边任职,以观察其谨慎;派他做烦杂之事,以观察其能力;突然问他问题,以观察其机智;仓促约定会见的时间,以观察其信用;托付他大笔财富,以观察他是否为仁人君子;告诉他情况危急,以观察他的节操;故意灌醉他,以观察其本性;与众人杂处中,观察其为人处世的态度。

凡是谋大事创大业的人大都很注意发掘和使用人才,如秦始皇之用商鞅、李斯,刘邦之用萧何,刘备之用诸葛亮等,用人的方法是:必须发掘对方的优点,容忍他的缺点,使人有被重视的感觉。以这种方法接近对方,逐渐喜欢他,然后活用他的长处。

宋朝时,大帅宗泽曾对初出茅庐的岳飞说:“你的英勇与智谋,武艺与才气,就是古代的良将也不能超过你,但是只擅长野战,还不是万全之计。”宗泽非常喜爱岳飞的才华,因此,有意对其栽培,使其了解、精通更多的作战方法,给岳飞一张作战的阵图。岳飞接过阵图仔细看了以后,便对宗泽说:“古今时代不同,平地和山险不同,怎么能用一定的阵图用兵?”宗泽反问道:“像你这样讲,阵法岂不是没有作用了?”岳飞回答说:“列阵而后战,乃兵家的常规,但其运用之妙,却存乎于心。”宗泽听了岳飞的议论,心中十分佩服,认为岳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才。

世上真正有才能的人,常常隐蔽得很深而不容易显现出来,不遇到一定的事件和机会,有的人往往一辈子都发现不了。琢玉的匠人最担忧的是像玉一样的石头;相剑的人最担忧的是有劣剑。忠奸相混、贤愚相杂,不易识别,所以“大奸若忠”。

玉和石的样子相像,只有技艺精良的人才能识别出来。松树未成材长高时,有谁知道它有傲霜雪的品格。虽然得到天下的人,以了解人为最困难,以亲近贤才为最急迫的事。但由于潜伏着的感情和隐藏着奸诈,是很难从一个人的外貌了解到的。

在管理中,做一个有才能的人并不太难,发现有才能的人才真正困难。有人感叹贤才与非贤才之间,似是而非难以分辨。识才不易,而能识别人才的人必是有见识的人。

现今的人们都没有识别凌云木的慧眼,直到它高耸入云的时候才称说其高。如果不是刘备三顾茅庐,谁能认识隐居茅庐的“卧龙”诸葛亮呢。所以,世俗人常说,画老虎,画皮毛容易,画出内部骨骼就困难了。认识人的外貌容易,认识人的内心就困难了。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天下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因为识别人才的人太少了。

言为心声,从言谈中识别人才

常言道,言为心声。了解人才的直接方法就是和他交谈。平时,领导要多接触人才,与他们多交谈,有意识地询问他们一些你关心和正在思考的问题,进而从他们的谈吐中初步判断对方是良才还是庸才。

一、目光远大的人可以共谋大事

在询问对方“公司应该向何处发展?”“你有什么打算?”等问题时,领导如果发现对方不满足于现状,有远大理想,有不同寻常的发展眼光,且想法也不空泛,那么,这是一个值得重用的人,可以提拔重用,成为共谋大事的搭档。

二、善于倾听的人能担大任

善于倾听别人谈话,能够抓住对方本意,领会其要旨,回答言简意赅的人能担当大任。因为他们善解人意。善听是一种修养,它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形成;同时,这些人想必是有谦逊的品德,有随和的个性,具有领导和管理的天赋。一般来说,三言两语就能切中问题要害的人,往往是思维缜密、周详而又迅速果断的人。他们对事物体察入微,而且客观全面,做出的决定也实际可靠,他们是能担当重任之人。此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启用他们,公司业务扩展获得的成果定会是实实在在。

三、“胆小”心细的人比轻易许诺的人更可靠

在布置任务时,有的人常说“我担心……”,“万一……”之类的话。乍看起来,这种人给人一种胆小怕事的印象。其实不然,因为他们往往思维比较严密,能够居安思危,经常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和结果,同时也善于自我反省,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其可能的结果,很有责任感。由于他们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做起工作来,就会有条不紊,越做越好。领导应当给他们加压,委以重任。一个常轻松地说“肯定是……”、“就这么回事”、“一定成”、“没问题”等如此之类的话的人,往往给领导一个爽快能干的印象。事实上,这种轻下断言、轻易许诺的人是靠不住的。轻易断定没有任何困难,这至少表明他工作草率、不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轻易许诺是缺乏承诺的诚意与能力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