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
22379400000011

第11章 厚起脸皮,百忍成金(3)

勾践不但性格能忍,而且还善工心计,他抓住了吴国君臣贪财好色的弱点,让留在国内的大夫文种不断地向吴王进贡一些珍禽异兽,瑰宝美女,同时还不断给伯嚭送些贿赂。伯嚭得了越国的贿赂,不断地在吴王夫差面前为勾践说情,吴王夫差对勾践也产生了好感。勾践这一招的确厉害,他以忍来激励自我,同时还用计使吴王君臣纵情声色,荒废朝政。

后来有一个绝好的机会为勾践回国创造了条件。吴王病了,勾践为表忠心,在伯嚭的引导下,去探视吴王,正赶上吴王大便,待吴王出恭后,勾践尝了尝吴王的粪便后,便恭喜吴王,说他的病不久将会痊愈。这件事在吴王对待勾践的态度上起了决定性作用。或许是勾践真的懂得医道察言观色能看出吴王的病快好了,或许是勾践有意恭维吴王,或许是上天垂青勾践,总之,吴王的病真的好了,勾践此时已彻底取得了吴王的信任,吴王见勾践真的顺从自己,就把他放了。

勾践在这件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忍辱的确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我们不排除勾践是想尽一切办法回国,就其这种行为的确让人自叹不如。纵观这一时期勾践的忍,是极其恭顺的忍。因为勾践很明白,这种为人奴仆的生活可能是茫茫无期,也可能近在咫尺。何也?因为这完全取决于吴王,只要吴王高兴,对自己所做的事满意,那么自己则有可能会提前获得自由,所以勾践极尽恭顺讨好吴王。当然,勾践这里面有阴险的成分,这是人格的问题,我们自然不提倡,但勾践的忍却值得后人敬佩和慨叹!

勾践的忍性的第二个阶段是回国后的忍。

这一时期勾践的忍是怀着极其强烈的报复心理的忍耐。勾践的性格原来也是很残暴的,仅有一例就可以说明:当他刚刚继承王位时,吴王阖闾带兵来伐,兵临城下,他命人组成一群敢死队,皆袒胸露乳,手提利刃来到阵前,面对吴兵,切开胸腹,把肠胃等物尽皆取出。勾践用这种办法吸引吴兵注意力,然后乘机杀出而取胜。这充分地暴露了勾践残暴的性格,以及他后来称霸成功后,杀功臣,无一不是残暴、阴险的表露。

自古以来,哪个君王不好色?哪个君王不喜欢安逸舒适的生活呢?勾践也不例外,但他回国后,想到在吴国受的屈辱,就想报仇,但现在还不是时候,还必须忍耐,努力治理国家,等到兵精粮满时便一举伐吴。于是,他取来动物的苦胆放在座位旁,或坐或卧都要仰视苦胆,每顿饭前尝一点苦胆。他为了激励自己复仇的心愿,经常自己问自己:“勾践,你忘了会稽山的耻辱了吗?”他还和普通人一样亲自参加农田耕作,让夫人像普通妇女一样亲自纺线织布,吃粗劣的饭食,穿普通衣着,尊重贤才,虚心待贤,救贫吊丧,与老百姓同甘共苦。

另外,勾践之所以能坚忍不屈,还得力于两个人的帮助,一个是范蠡,一个是文种;其实勾践的一系列计划皆是二人的功劳。他二人对勾践可谓忠心耿耿,向吴国借贷粮食,搞得吴国国库空虚;向吴国进献美女使吴王纵情声色;收买吴国的奸佞小人,离间吴国忠直之臣,尤其是用计使吴王杀了伍子胥,更为越国复仇除了一大障碍。这些复国大计虽然出于文种、范蠡,但勾践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勾践不但能忍,还善于用计,他的性格能忍之中还有阴险的成分在里面。

坚忍不拔,忍辱负重,其结果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勾践坚韧能忍是为了灭吴兴越,忍到一定程度总有爆发的一天,如果一味地忍下去,则是性格懦弱的表现,勾践终于忍到该向吴国发难的时候了。结果正如勾践所愿,一战便把吴军杀得大败,这次卑躬屈膝的不再是越王勾践了,而是吴王夫差。夫差也想像当年勾践向自己称臣为奴一样,打算投降勾践,勾践很可怜夫差,想答应夫差的请求,但被范蠡劝住了,最终吴国灭亡了,吴王夫差自杀身亡,当时中原的几个大诸侯国,都处于低潮,不少小国投降了勾践,于是勾践俨然成了最后一代春秋霸主。勾践终于一吐胸中二十多年的压抑。

国王、奴仆、霸主把勾践人生命运的轨迹勾画得清清楚楚,难道我们不能从此例中受到启发吗?

忍是一种厚黑手段

忍有两种,一种是忍而不发,以忍求安;一种是忍而待发,以忍求变。每个想功成名就的人都应该学会后一种。忍只不过是手段,胜利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在忍耐中等待反攻的时机才是厚黑高手的明智之举。

战国七雄的赵国在赵武灵王在位时,因地处中原,常被卷入战争的旋涡,因而广行富国强兵之策来得更为急切。赵武灵王经过多年征战,认为北方游牧民族骑马作战是值得仿效的战术,其机动性大,集散自由,对战场条件适应性很强。于是,他想改变军队的作战战术,但当时的中原服装不适合骑马作战,就要改穿游牧民族的胡服。胡服的下身相当于今人普遍穿着的裤子。要穿胡服,并不那么简单,服装式样的改变在中国古代是一场大的改革。赵武灵王的决定一下,预料中的反对势力便蜂拥而来。朝中的大臣不支持这项改革,主要理由是不能出卖自己的祖宗去穿胡服丢丑卖乖,不能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式样。面对大批的反对势力,赵武灵王采取了极其克制的态度,他不发王者之威,不以王者之尊强行推广,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从战争的发展,富国强兵的要略,反复地阐述己见,拿出了强大的忍耐力推行战术。赵武灵王依靠“忍”终于达到了目的,这是一种目标明确的“忍”。小不忍则乱大谋,只有咽得下这口恶气,才能办得成大事。

忍只是手段而已,胜才是最终的目的,任何人都不应该忘记这一点,而且务必做到在忍耐中等待反扑的时机,一招制敌。忍作为一种处世的学问,特别是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所以,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一事当前忍为高。

对自己的朋友、上司,你不可能事事据理力争。对于自己的长辈、老板的某些指示、某些命令,由于主观理解上的偏差而得不到很好地实施,而你却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在这种情况下,上司、长辈、老板、领导对你批评和指责是很正常的,不要急于辩解,认为自己无比委屈,其实错误就在你的身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尊老、尊上、服从的习惯,许多人都是在忍让和服从了多少年以后,由小媳妇熬成公婆的。在这之前,他们不知道忍了多少回,从这方面一想,你就容易忍耐了。

当然,对于许多下属来说,遇事不加辨明,便着手去实施也是一大弊病,这是因为下属和领导之间缺乏必要的默契。下属对于领导,首先是服从,然后才能有改变。不是让领导去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领导。上司给予的指示和命令,必须清清楚楚地理解,然后才有可能有效地执行。对于上司,他们发一发脾气也是很正常的,不要希望每个领导都慈祥无比。你需要忍受这种压力,同时要以积极的行动去尽量避免这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