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
22338900000015

第15章 高质量的相处:相处之道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5)

看似无意的一句话,却触动了霍奇尔的心灵。他伫立在书店门口,陷入沉思。不一会儿,暴雨停了,避雨的人纷纷离开,霍奇尔仍然站在原地很长时间,才缓步离开。几天以后,他做出一个出乎公司所有人预料的决定,主动辞去副总裁的职位,出让了部分股权,只保留了自己身为董事会成员的投票权。他的敌人大获全胜,胜利来得全不费功夫,他们很快就推出了新的副总裁人选,推翻了霍奇尔的一系列决策,抹掉了他的功绩。

每当愤怒至极地想要反击时,霍奇尔就会想到格伦随口说出的那句话。自己是信奉上帝的,但上帝不能阻止一场席卷纽约及整个美国东部的大暴雨,哪怕这场暴雨会酿成一些事故,夺走很多人的生命。“我奋起反击,就能改变事情的结局吗?不能。”想到这儿,霍奇尔好像悟到了什么,也许什么都不做,才是自己最好的策略。

不久以后,事情的转机不期而至,新任副总裁的经营决策并不能给公司的发展带来有力的推动,反而加速了业绩的下滑。连续几个月的低迷后,公司的盈利终于跌到了谷底。这引起了董事会大部分成员的强烈不满,他们撤销了他的职务。最终,人们重新想到了霍奇尔。在对比中,人们发现霍奇尔才是那个最适合担任副总裁职务的人,尤其是他在这场公司风暴中表现出来的顾全大局的态度,让董事会的股东们深感敬佩。霍奇尔重新出任副总裁,并在半年后成为公司的一把手,成为总裁的不二人选。

导致这一切结果的,竟然是一名书店雇员的一句话。这句话给霍奇尔造成的心灵震憾,远比他过往学到的任何知识都要大。人在困境中的心灵是非常敏感的,此时谁能在心灵层面给予激励,谁就可能成为他念念不忘的人。后来,霍奇尔成了格伦很好的朋友,他经常光顾那家书店。他们之间的友谊超越了金钱和信仰,因为在霍奇尔看来,格伦的心灵境界远比自己更为高远,这比拥有多少财富更重要。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灵魂伴侣

“灵魂伴侣”是我们在心灵层面的朋友,就像公司总裁霍奇尔和书店雇员格伦的结识。它不是一种终生关系,也不需要指定某一个人,而是特指一种必要的超越物质的友谊。它的特点是:我们在心灵层面有着对彼此的信赖与理解,能够顺畅地沟通,并且互相提供有益的价值。在这种关系的相处中,双方不会强求对方必须履行多少朋友的义务,而是本着来去自由的原则,注重心灵的交汇,享受彼此思想上的价值。

实现心灵交流,比世俗的来往更重要

我想到自己一位在中国南方做生意的朋友。我们以前是很好的伙伴,大学毕业后,经常约几个人一起去城市的每个地方,也在事业上共同做过一些尝试。但是现在,我们大约有七八年的时间没见面了,远隔重洋,消息很少。平时过节时,我们只通一个电话,发一个邮件,互相做些简单的问候,但每次都让我印象深刻。这表明,这样的一位朋友反而在我们的心中留有一个特别的位置。没了世俗间的来往,却多了很多心灵的交流,让我们惦念并且享受这种友情。

真诚地为彼此提供价值,告别无效的社交

塞勒尔在自己的课堂上讲到了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一个聪明人和一个傻子各自得到了一斤羊肉和做羊肉的配方,两个人一手拿着羊肉,一手拿着配方赶回家。但在路上,突然有一群鸟冲下来,把他们手中的羊肉都给叼走了。这当然是一件非常倒霉的事情,羊肉没了,损失是很大的。

这个聪明人怎么反应的?他气坏了,简直气急败坏。他上蹿下跳,手指天空叫骂,恨不得抓住那些鸟碎尸万断。因为他觉得自己损失了一笔钱。可是傻子的反应与他不同,这个傻子却哈哈大笑,指着那些鸟儿说:“你们虽然抢走了羊肉,但是配方却在我这儿。”

故事说明什么?塞勒尔分析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都是有得有失的,丢了东西,要想想留下了什么。故事中的聪明人用功利心看待生活,傻子则是用一种收获的态度,损失了东西也仍有收获。假如你抱着功利的心态去生活,你从任何事情中看到的都只有失,那么对待朋友也不会真诚;假如我们用傻子那种心态,不管你的生活中发生什么事,或者交到什么样的朋友,你都能从中看到收获,这种社交就是有意义的。”

塞勒尔用一个如何对待得失的故事启示人们,保持一颗从容无利的心态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同时也是获得优质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不要怀着功利的情绪去为人处世,更不要用功利的态度对待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得失。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让自己具备这样的真诚的心态,而不是非要从对方身上得到一些实际的东西。事实是,你越在意得失,你的社交可能就越是无效的。

只有真诚地为彼此提供价值——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并且不奢求回报,我们的心态才能达到平衡。无论和对方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纯粹的朋友还是商业的伙伴,不管对方是贫是富,有没有现实的利用价值,我们的心情都会是平静的,与对方的关系也是平和的。

我发现,人们在今天的社交网络中的人际关系普遍是“多”而且“无效”的。你们在为自己推特、微博上粉丝的飞速增长而欣喜若狂,因为人人都为网中有自己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而感到自豪。但是仔细想一想,除了毫无意义的“点赞”和“转发”外,这些海量的好友中有多少人和你建立了有效的关系?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小王说:“在虚拟和虚幻的社交泡沫中,人戴着一层又一层的面具,彼此都有所图,互相都不真诚,就像无数只野兽身处一个布满陷阱的丛林,没有哪只是安全的。”

小王来到美国后通过互联网交到许多朋友,到处参加聚会。但他渐渐发现,绝大多数通过社交网络认识到的好友都是不真诚的,很难从他们那里获得慷慨的帮助和实质的友情。有时候你展示了自己的真诚,反而会因为真诚受到伤害。广而不精的人际网络所带来的形形色色的朋友,不会是我们有效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不能和你实现真正的价值交换。

1.不管处于何种社交环境,一定要将真诚保持下去。

真诚永远是一种高贵的品格,是开展社交的好方法,你一定要保持下去。放弃广撒网的交友战略,以诚换诚,去结交精品朋友,即使暂时遇到挫折,也不要为此伤心。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检测朋友含金量的过程,说明那些不真诚的人不配成为你的朋友。通过挫折把虚伪的关系踢出自己的社交圈,留下优质的朋友。

2.坚持正确的交友原则,对朋友怀有感恩和无利的心态,你一定能收到丰盛的回报。

很显然,全世界的社交环境都在变差,这是一个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我们不断地感受到真诚的消失与功利风气的兴盛,但你需要始终保持清醒,坚持正确的社交原则:把别人的付出看在眼里,要对他们怀有感恩之心。因为感恩之心是我们的一生中会越用越多的可以增值的财富,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往纽带。

带着一颗真诚和无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朋友,去换取真正的价值:从享受双方心灵的沉静,获得交友的快乐。

既能亲密无间,也可相忘于江湖

有一次,加州大学的理查德博士问我一个问题:“朋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我回答说:“既能亲密无间,也可相忘于江湖。”

这句话怎么解释?形象地说,就是不因距离的变化而彼此疏远,不因时间的流逝而互相淡漠。无论身处何地,时间过去了多久,内心的情谊都不会有半分淡化。同时,谁也不会对对方提出任何违背意志和人生规划的要求,充分尊重对方的各种选择。

在我的生活中,就存在着这样一位朋友,他就是杭州的陈老——他实际上很年轻,比我还要小两岁,“陈老”是大学时代我们给他起的一个绰号,调侃他年纪轻轻就有些脱发。今年3月的一个晚上,我睡得正香,陈老打来了电话,说他出差到了洛杉矶,问我第二天有没有时间见一面。也就是在这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他与我长达20年的友情。

读大学时,我和陈老算得上是同一种人,形象普通,性格寻常,他有些脱发,我走路有些慢,都有各自的“缺陷”,同时与其他人相比,也没有不可思议的能力,没有脱颖而出的野心,但我们的内心都装着一片平静的湖水。总有人说:“好朋友是需要终生黏在一起的。”或者:“朋友分开以后一年的时间,友情基本就可以宣告结束了。”但陈老与我的友谊,完全让这类说法变得幼稚而肤浅。

大学时代的朋友总是非常亲密无间的,我们住同一间宿舍,一起参加各种活动。这和所有的学生时期的朋友没什么两样。大学毕业以后,我和陈老各奔东西,瞬间就断了联系,长达6个月的时间,我们没有打过一次电话,也没有写过一封信。直到我突然需要找他帮忙——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生意就赔了个底朝天,做电脑配件投资的20万元血本无归,还欠下客户与员工十几万的债务。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是一笔巨款。

为了解决问题,我到处筹钱,东拼西凑,勉强筹到10万元,最后的5万实在没有地方去借。这时,我想到了陈老。陈老的家庭条件好,父亲是杭州当地有名的商人,陈老一考上大学,家里就给他备下了30万的创业金,让他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使用。但是大学四年,这笔钱陈老分文未动,他靠假期打工赚取生活费。

不过,我觉得自己完全开不了口,毕业后那么长时间没有和他碰头,甚至一个电话都没打过,现在刚一联系就张口向人借钱,是不是很难为情?恐怕所有的人都会觉得这是一种非常不光彩、说不过去的行为。因此,在准备联系陈老的前一天夜里,我彻夜无眠,抽了一晚上的烟。

开口?我们的友情很可能走到尽头,而且我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彻底毁掉。

不开口?当前严重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我在“借”和“不借”这两种念头之间来回打转,天亮后我还是打通了陈老的电话。听到我的声音,他很淡定:“你现在怎么样?”我停顿了足有10秒钟,说:“我找你是有事相求。”他似乎马上就听出了我的难处,直截了当地问,“是需要钱吗?多少?”

没想到他会主动问我是否需要借钱,我只好实话实说:“还差五万。”

“好,半小时。”他先把钱打给我,又打过来电话,仔细地询问事情的前因后果。

最后他说:“有时候失败不见得是坏事,我会支持你的。”

这一瞬间我就明白了,真正的友情是不受距离和时间影响的。我前一晚数个小时的担心是多么地愚蠢,恰恰是看轻了这种友情的表现。

“真不好意思,陈老,一找你就向你借钱。”我向他道歉。

他笑道:“没事,你就把我当成投资人就行了。”

这件事过后没多久,我还清了所有的欠款,把陈老的钱也打回去,然后又在上海做了几个月生意,便来到了美国,陈老则留在杭州经营他父亲的公司。从这时起,我们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有时六七个月都不会有任何的互动,但我们始终惦记对方——相忘于江湖,忘的是距离,是时间,而不是彼此的情谊。

时间是最好的漏斗,它能帮你发现那些真正的友情

毫无疑问,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确会忘记许多人。从幼儿园就厮混在一起的发小,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铁杆兄弟,实习期间的前辈,生活中遇到的好朋友……我们不断地结识新朋友,忘记老朋友。只要距离变远了,曾经温馨亲密的友情瞬间便感觉陌生。从这座城市搬到另一座城市,过一段时间,有的人可能你还记得他们长什么样,但也许已经忘了他们的名字。

这就是时间的魔力——它会自动帮你从生命中剔除许多人的身影,既残酷又公平,每个人的圈子都面临这种“审判”——在时间大浪淘沙的过程中,真正的友情留了下来,华而不实的社交都会被过滤掉。这时你会发现,那些最值得珍惜的好朋友,通常都会在隔着很远的地方仍然为你祝福,时刻准备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我们和这样的朋友之间互相不会索求,只会默默地保持关注。

优质的朋友根植于我们的心里,不会被距离和时间改变

这是一种升华到心灵层面的友谊。“既能亲密无间,又能相忘于江湖。”说的便是友情对于距离和时间的超越。它既可以近距离地保持亲密,无话不说,也可以相隔千里、彼此失去音讯却仍然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拥有这样的关系,是我们每个人的幸运,也应该是我们对于社交的终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