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非常使命
22310500000031

第31章 “彭大胆”和“彭拍板”

“在几十年从事核动力的生涯中,别人送了我两个外号,一个叫‘彭大胆’,一个叫‘彭拍板’。”彭老喝了一口水,放下水杯,他笑了笑说道,“其实,我早就知道,在核动力论证初期,同事们就私下送了我这两个外号。”

“在科学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崎岖的山道上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句话,彭士禄一开始就把它记在了日记本上——既然科学的山道是崎岖的,那么在这山道上攀登的人,自然就难免会产生分歧产生争论——纵观世界科学史,哪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没有进行过激烈争论?这种争论,有时还延绵几十上百年,甚至几个世纪。

在我国核动力事业开创初期,学术上的争论当然也不例外。当时,年轻的彭士禄既非学术泰斗,也非权威大家,他超常的思维也往往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更多时候,他还处在反对意见的合围之中。

“当时各种争论实在太多了,这当然是好事——激烈的争论能使人的智商发挥到极致,说明每一个人都调动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在创造性的思维领域里,集体的智慧肯定是无穷的。”彭士禄回忆道,“等大家争论得差不多了,总得要有人来拍板呀!就像足球场上,不可能让球员把球踢得个没完没了呀!”

通常的情况是,彭士禄说:“大家别吵了,还是做实验吧,用数据说话!做完实验,我来签字!干对了,成绩归大家;干错了,我来负责。”就这样,凡事有七分把握,彭士禄就敢于“拍板”,余下三分问题,再通过实践解决——自然,这比无休无止的争论高明高效得多。

下面几个实例,或许可看出大家叫他“彭大胆”和“彭拍板”的由来:

在核反应堆设计初期,一回路有个主参数,压力选为200个大气压。这个参数选于已经取得成功的某国核动力船舶设计。彭士禄经过计算,画出曲线,断然指出这个数据是错误的。若选这个参数,临界热流小,元器件还会烧毁,引发大事故。他认为,国外的”孤立的最佳值法”和“电能价标最低值法”很难再实际中运用。他根据参数矛盾的性质,主次矛盾的关系,提出了“独立参数分析法”,从100个以上的重要参数找出几个重要参数,确定合理范围。根据这个法则,在一回路中取了一个最佳值的大气压。

对于成功的大树,敢于不去攀附,而自己独辟蹊径,这是要冒巨大风险的。可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彭士禄,却把这个“板”拍定了。后来得知,某国的杂志公布,他们也不敢取200个大气压——实践证明,彭士禄这个板拍对了。

在核反应堆与潜艇装配前,要不要先搞一个陆上模拟堆?这也发生了激烈争论。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因为陆堆不仅使试制费提高一半,而且还会推迟潜艇下水时间。若控制不好,还会爆炸。彭士禄通过计算和判断,认为建陆上模拟堆,花这个钱是“吃小亏,占大便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次性成功。彭士禄又将他那“啤酒和酒精”理论复述一遍后,他断然说道,即使控制失灵,它也不会爆炸!

陆上模拟堆一次试验成功,证明彭士禄的判断完全正确。

另外,陆上试验时,蒸汽发生器的安全阀总是漏气,彭士禄毅然拍板把它割掉!因为在他设计计算中,最高的温度也不会使二回路压力超过设计压力。为了安全,控制棒搞了N个自动停车信号,结果试车时常停车。彭士禄仔细分析了原因,说:这样反而不安全!断然拍板去掉几个装置。

敢冒风险,敢于拍板,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底气啊!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连说错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反革命”;做事稍有差错,就有可能被投进监狱——何况是在国防重点工程中敢于大胆拍板啊!

彭士禄敢冒风险,敢于拍板,缘于他手里握有“三张牌”。

第一张牌:数据为王。“但凡工程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心中有数。”他说,“搞核潜艇时我们没有计算机,只有计算尺和手摇计算器。科技人员夜以继日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并建立了自己的反应堆物理计算公式。”

第二张牌:是“简单牌”。他认为,凡事越简单越好,做事不能做“加法”,而要做“减法”,要繁中求简。他总是善于把复杂的工程问题、经济问题做最简单的求解。

第三张牌:被他戏称为“懒汉牌”。这就是,他相信群众,善于发动群众,依靠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完成任务。中国核动力设计院总工程师黄士鉴说:“他善于培养年轻人。他总说年轻人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要放手让年轻人去干。跟着这样的领导干,心里很是痛快。”

“其实,我还有一张最关键的底牌没亮出来。”当年采访彭老时,他曾神秘地对笔者说道,“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凡是知识分子,你要去查他的祖宗八辈,谁家查不出一点问题来呀!他们工作中稍有疏漏,说不定就会给人家上纲上线。在那样的政治空气中,谁敢轻易拍板呀!但没有人拍板,那工作怎么往前推呀!我敢拍板,因为我‘苗红根正’呀!退一万步说,即使我工作上有点失误,人家都不会轻易给我戴‘反革命’帽子呀!”

哦,原来如此!他敢冒风险,敢于拍板,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严格的数量化基础上的拍板;是无私无畏,对人民、对历史敢于负责的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