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漫漫长路沁梅香
22293400000015

第15章 思维之河 耕读作舟(2)

“一分为二”是革命的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准确、生动而又通俗地表达了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即对立统一规律。正确地掌握和运用“一分为二”,必须划清三条界限。

一是必须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为革命的目的而运用“一分为二”,就要划清无产阶级同非无产阶级立场的界限。“一分为二”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强烈的阶级性,不是任何阶级的人都能掌握的。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为了革命的目的,才能掌握运用它。反动阶级是不能理解和掌握“一分为二”的。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看问题一定不要忘记划清这两种界限:革命和反革命的界限,成绩和缺点的界限。记着这两条界限,事情就好办,否则就会把问题的性质弄混淆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对革命人民内部的人,可以找出他们的成绩和缺点,先进和落后,这样“一分为二”,是为了更好地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保持先进,使落后转化为先进。对于敌人,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绝不是从他们身上找成绩和优点,这首先要划清敌我界限。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只能从现象和本质上“一分为二”,他们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是被蛀空了的一棵大树,是钻入火阵的野牛,迟早总要灭亡。这样以长革命人民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以达到革命的目的。

二是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认真分析,不能主观想象,随心所欲地对待事物。这里要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注意“一分为二”的客观性,防止主观性。对(实)事物不能用幻想、抽象推理虚构的进行“一分为二”,而是对现实矛盾进行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客观存在的矛盾总是现实的和具体的,绝不是幻想的、抽象的东西。所以必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如实的反映。毛主席教导我们:“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物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说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三是要注意事物的全面性和特殊性,不能机械地片面地生搬硬套。要同形而上学划清界限,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一分为二”不是形而上学的半斤八两,要分别主要和次要,现象和本质,主流和支流,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千差万别的,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因此,要虚心的学习外地区、别单位、别部门的经验和本地区、本单位的情况结合起来,加以改进,加强相互学习,克服故步自封,骄傲自满,也要防止不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的生搬硬套。不能用一个框子千篇一律地往每一个人身上去套。在阶级社会中,应当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在现阶段,要正确处理好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人民内部,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是各不相同的,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运用“一分为二”时,要熟悉被分析的事物,了解被分析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分析和处理好各类不同性质事物的矛盾。

如上所述,要正确掌握运用“一分为二”这个普遍规律,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才能很好地观察和处理问题。

我们学习辩证法的目的,就是要自觉地掌握“一分为二”的方法,去揭露矛盾,解决矛盾,推动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伟大历史任务,就是要把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把“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具有“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以便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既改造社会又改造自然的伟大而又艰巨的革命性工作。需要我们每个革命者和人民群众一起,通过一项一项的具体的转化工作来完成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提倡人的因素第一,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人可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一定的客观基础上改变旧的条件和创造新的条件。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因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同时,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部环境对个人的成长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把内因和外因正确结合起来,促进自己的成长,需要我们正确对待机遇和辩证地对待自己。事物的转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没有量变中的一个一个具体的部分质变,是不可能实现根本的质变和转化的。毛主席说:“打仗只能一仗一仗地打,敌人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工厂只能一个一个地盖,农民犁田只能一块一块地犁,就是吃饭也是如此。”(《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百花园的花木靠一株一株地培植,万丈高山要一步步地攀登。必须做许多扎实细致的工作,才能实现思想作风革命化,做革命的促进派,做好革命性的转化工作。

总结工作要“一分为二”,要经常注意总结经验,做了一段工作,就总结这段工作的经验,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对于我们不熟悉的事物,要认真地、细致地去调查它,去研究它,去熟悉它。进一步认识建设的客观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尽快地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主席常常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产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100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史所反应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

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又可以变物质,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可以创造出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一分为二”(两点论、两分法)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两点论”是全面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革命干劲与科学分析;干劲要大,步子要稳,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精神与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都是对立统一的。)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个飞跃,再回到能动的实践中去,是认识过程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飞跃;由物质变精神,由精神变物质。一个正确认识的完成都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质的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完成。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事物就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分为二”就是辩证法的本质,是辩证法的核心。也可以说,辩证法就是“一分为二”,“一分为二”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矛盾的同一性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而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学习它的精神实质,学会怎样运用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实践问题,就是要学会掌握和运用这种本领。

“两点论”是发展观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分清内因与外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和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主流与支流、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弄清政治与经济,革命与生产,改革与开放,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深化改革的步伐。

1965年

认真学习和运用毛主席著作的基本观点

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要带着三大革命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加强主观世界观的改造这个根本目的,抓住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若干基本观点,认真学习,反复运用。

一、学好用好实践第一的观点

毛主席教导我们:“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观点。”人的正确思想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而只能是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来。我们学习实践第一的观点,就是要彻底划清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界限,克服主观主义,要懂得正确的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等等,只能从实践中来,而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要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真理作为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准则,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亲自参加革命实践,重视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坚决抛弃脱离实践、脱离群众的坏作风。要把革命实践作为斗私批修的最好战场,自觉地在革命实践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二、学好用好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观点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我们学习这一观点,就是要划清辩证唯物论和机械唯物论的界限。机械唯物论只承认物质决定精神,不承认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把人看成是客观世界的奴隶。我们辩证唯物论者,不但承认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承认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承认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甚至在一定条件下,有时可以超过物质力量。运用这一观点,就必须把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培养人、改造人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就必须坚信最大的战斗力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是勇敢,不怕死。要反对那种忽视革命理论的经验主义。要克服那种只见物、不见人,只看重物质成果、不重视精神成果的错误倾向,坚持用毛泽东思想统率一切,推动一切,改造一切。

三、学好用好“一分为二”的观点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一分为二”是说每个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统一又斗争。这是毛主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立统一规律最精辟、最准确、最生动、最通俗的表述。懂得了“一分为二”,就懂得了辩证法。毛主席就是用这个哲学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一分为二的。资本主义制度有好的一方面,有不好的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也有好的一方面和不好的一方面。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是好的一方面占的比重大,还是不好的一方面占的比重大,资本主义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先进性和落后性已经清楚地摆在世人的面前,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资本主义就其自身固有的弊端,是不可能完善好的。毛主席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苏联社会主义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他在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提出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思路,虽然我们推翻了一个旧世界,但那个旧世界如果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我们也一定学,虽然资本主义有其腐朽性,但是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学习,为我们所用。所以毛泽东反对的只是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腐朽的东西,用他自己的话讲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干工作的时候,要自觉地承认矛盾,大胆地揭露矛盾,认真地解决矛盾,绝不能回避矛盾,掩盖矛盾。在解决矛盾时,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看到主要的,也不要忽视次要的,坚持“两点论”,克服片面性。

四、学好用好共性和个性关系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