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的光荣历程
22293100000007

第7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7)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他们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3.延安整风运动

遵义会议后,党纠正历史上的“左”、右倾错误,在全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对党的历史上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特别是没有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对造成过去“左”、右倾错误的根源进行清算,党内在指导思想上仍然存在一些分歧。因此,深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清算错误路线,教育全党学会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处理中国革命中的具体问题,就成为加强党的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41年5月,毛泽东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9、10月间,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党的高级干部开始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从政治路线上分清是非,达到基本一致的认识。这次会议初步统一中央领导层的思想,为全党普遍整风作了准备。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5月,中共中央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讲话并作总结,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

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党的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左”、右倾错误,从思想根源来说都是主观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要克服主观主义,就必须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反对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消除主观主义在组织上和文风上的表现,也是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

整风运动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着重于提高思想认识,团结同志,而不是对犯错误者进行组织处理。通过认真阅读整风文件,联系个人的思想、工作、历史以及自己所在地区或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方法,使全党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了努力方向。

在全党普遍整风的基础上,从1943年9月起,党的高级干部进一步讨论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曾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批判王明的错误路线及其影响,成为整风运动的重要内容。一系列地区工作与历史座谈会的召开,使许多干部更好地认识了党史上的路线是非,提高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

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召开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经过深入讨论和反复修改,集中全党的智慧,全会于1945年4月20日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使全党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致。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整风运动既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使全党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破除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它是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一个创造,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一次成功实践。它所积累的经验对党的建设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整风运动为党的七大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

七、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3年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也渡过了严重困难,进入了再发展时期。特别是1944年,各根据地军民普遍对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恢复和扩大原有根据地,并向敌后进军,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一年中,共作战约2万次,歼灭敌军近20万人,攻克县城20多座,解放人口1700多万。

但是,这时的国民党仍然采取避战观战的态度和限共反共政策。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但尚未发展成大规模武装进攻便被制止。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被日军打得一败涂地。国民党在军事上的溃败和统治区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激起各阶层人士的强烈不满。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迅速高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废除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5年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在中国战场,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对日军发动夏季攻势作战。沦陷区城市的共产党组织也积极开展瓦解日、伪军工作,组织地下军,准备发动武装起义,里应外合,配合反攻。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发表对日作战宣言。9日,苏军进入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

在极为有利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向日、伪军发起猛烈的全面反攻,很快解放县以上城市150余座。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上签字。日本军队128万人向中国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

中华民族也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人民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耻辱,在世界上展示了新的形象。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这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中国抗战的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共产党在敌后的艰苦条件下,广泛发动、组织和武装以农民为主力的各阶层群众,开展游击战,使日本侵略者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共产党也在抗战中发展壮大,党员数量超过120万,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所有这些,为夺取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在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才20岁左右。

在庄严的《国际歌》歌声中,大会秘书长任弼时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他还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

大会充分发扬民主,对重要报告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七大原定会期较短,由于代表们纷纷要求延长,大会发言人数也突破了原定人数。大会经过深入讨论,一致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方面的报告,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和新的党章。

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七大的另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其中,中央委员44人,中央候补委员33人。随后召开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主席;选举任弼时为中央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这是一个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够团结全党的坚强的领导集体。

1945年6月11日,大会举行隆重的闭幕式。毛泽东致闭幕词。他说:“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他在闭幕词中向全党发出了鼓舞人心的号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党的七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雄厚基础。

第五节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重庆谈判

中华民族经过浴血奋战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面临着未来要建立什么样国家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中国。然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用内战的方式来剥夺人民已经取得的权利,使中国社会退回到抗战前一党专制独裁的反动统治。因此,一场关系中国走向光明还是黑暗的大决战不可避免。

蒋介石打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但是,抗战刚刚结束,发动内战不得人心,要求和平是大势所趋。1945年8月中下旬,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外局势和国民党的内战阴谋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政治口号,毛泽东接受邀请赴重庆谈判,同时,人民军队作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各种准备。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前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毛泽东亲赴重庆,充分显示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社会舆论的高度赞誉。

经过43天复杂而艰苦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但双方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双十协定”是以国共两党协商的方式产生的一个正式文件。这个文件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国民党再要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

二、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通过战争来削弱和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企图就已经暴露出来。国民党重新秘密印发反共的《剿匪手本》,阎锡山出兵攻打山西上党地区的人民军队。“双十协定”刚签订,蒋介石便调集110万军队,分三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图谋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进而占领整个东北。

面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共产党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抽调11万军队和2万名干部进入东北,争取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与此同时,各解放区军民对国民党的军事进犯坚决反击。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部队取得上党战役的胜利。人民军队连续进行邯郸、平绥、津浦三个战役,共歼敌10万余人,阻滞了国民党军深入华北、进军东北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