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司马
22285100000041

第41章 赌注里的大秘密

司马懿再次坚守不出,诸葛亮再次无计可施。

但老天爷开始帮司马懿的忙了。诸葛亮殚精竭虑,操劳过度,竟然口吐鲜血,在军营中病倒了。诸葛亮卧床不起,蜀军诸将群龙无首,不知所措。诸葛亮吩咐部属不得泄露自己的病情,然后趁着夜色,当晚拔寨而走,撤回汉中去了。

蜀军走了五天,司马懿才得知讯息。这自然是还是上次诸葛亮“三连退”的后遗症。魏营的探马以为这依然是诸葛亮的诡计,因此“坚决”不为所动,又因为担心会被上司训斥而没敢及时上报。

司马懿不知道诸葛亮退兵的真实原因,还以为诸葛亮在“三连退”后再施一计,虚虚实实,虚可转实,实中有虚,神鬼莫测,忍不住长叹一声:“孔明真有神出鬼没之计也。我还是比不上他啊。”

世事奇妙,这边厢诸葛亮得了重病,那边厢曹真的病却渐渐好了。这对司马懿的前景自然是有影响的。

曹真病重之时,不知生死,分外慷慨。此后,他病情好转,就以为自己的慷慨善举已经得到了上天的认可了。等到身体基本恢复了,曹真的心思就不一样了。他重又惦记上被司马懿取走的那颗都督大印了。

曹真立即谋划着复出,把都督大印拿回来。司马懿的这一次惨败正好给了他一个借口。曹真去见曹叡,说:“蜀兵数次侵犯中原,如不剿除,必为后患。我愿意和司马仲达同领大军,杀入汉中,剿灭乱贼。”

曹叡见曹真主动请命,当即同意。曹真这一招玩得很高。无论是官职,还是与皇帝的亲疏程度,曹真都胜过司马懿。两人同领大军,自然是以曹真为尊。这样,征西大都督的大印就重新归曹真所有了。司马懿在都督的宝座上没坐多久,就又成了曹真的副手了。禀赋效应同样也会在司马懿身上生发影响。司马懿心中不快,一时却也无可奈何。

曹真和司马懿的这一次主动进攻,却很不顺利。大军到了陈仓后,大雨一连下了三十多天,行动不得。曹真心生退意,曹叡闻报,下诏撤军。司马懿担心诸葛亮追击,设下了两路伏兵断后。

诸葛亮此时已经康复,重又恢复昔日神采。他料敌机先,知道司马懿会有所防范,于是纵放不追,却又别出心裁,分兵两路,径出斜谷和箕谷,直取祁山会合。

魏军撤军后,司马懿伏下的两路兵马,一直没有等到追击而来的蜀兵,于是向曹真司马懿汇报。

曹真认为:“现在秋雨连绵,栈道断绝,诸葛亮必不知道我军已退,因此不追。”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虚虚实实、虚实转换却更有心得。他觉得如果蜀兵来追,倒是好事。否则必有他谋。再考虑到诸葛亮每次出兵,都是以出祁山,直取长安为战略目标的,于是大胆预测蜀兵必定是去取祁山了。

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绝顶高手之间的智力博弈,实在不是曹真这种智商平庸的人所能理解的。司马懿说了之后,曹真自然不信。

司马懿和诸葛亮交手良久,细心揣摩后,对诸葛亮的思维模式已经有所了解。他见曹真无知者无畏,大言不惭,自以为是,不由十分厌恶。司马懿又想起曹真复出后,再次压了自己一头,顿时涌起了报复、捉弄曹真的念头。

司马懿说:“子丹,你不相信我的判断?我料定诸葛亮必从斜谷和箕谷出兵,去取祁山。你要是不信,不如我们两人打一个赌。你我二人各守一个谷口,以十日为期,如果蜀兵不来,我愿意面涂红粉,身穿女衣,到你大营中请罪!”

曹真本不是个宽宏大度的人,一看司马懿主动邀赌,而且赌注十分作践,摆明了他是必胜无疑,顿时气往上涌,怒声道:“好!我就和你赌了。如果蜀兵要是来了,我愿意将天子赏赐给我的一条玉带和一匹御马输给你!”

赌注往往代表着一个人内心最为看重的东西,从而也是观察一个人价值观的重要信号。从司马懿和曹真所下的不同赌注来看,司马懿更为重视名誉、面子等精神性资产,而曹真则更重视奇珍异宝等物质性资产。

同时,司马懿的赌注还暴露了他内心的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就是他的另一个内隐偏见。每个人都有深藏于潜意识中的某一种情感认知或反应。这就是内隐态度。而内隐偏见则是指某一个人对某一类群体或事物所持有的一种负向、消极的内隐态度。

那么,司马懿的内隐偏见到底是什么呢?

司马懿以面涂红粉、身穿女衣作为赌输后对自己的惩罚,说明他深深以此为耻。也就是说,司马懿是很看不起女人的。在他所处的年代,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顽固,属于主流的价值观。曹真也是有这种内隐偏见的。所以,司马懿以此为赌注,才会大大刺激曹真,让他毫不犹豫地参赌。

当下,两人兵分两路,曹真引兵屯于祁山之西的斜谷口,司马懿另引一军,屯于祁山之东的箕谷口。

司马懿安好营寨后,先在山谷中伏下一支兵马,再让其他兵马在侧旁要害路口屯扎。这时,秋雨依旧绵延不息,魏营将士多有怨言。司马懿为防诸葛亮来袭,不敢大意,亲自到各个营寨巡察。

司马懿来到一个营寨,正好听到一员偏将仰天抱怨道:“大雨下了这许多时候,偏不回去,却又驻扎在这里,搞什么赌赛,岂不是苦了军兵?”

司马懿听了,先是一惊,随即心生恼怒。他惊的是,如果部属人人都是这样的心态,无心作战,等到蜀兵一至,必败无疑。他恼的是,自己的威信依然不足以让部属个个凛遵,不敢有违。

司马懿当下回营,召集诸将,将那个公开抱怨的偏将揪了出来,呵斥道:“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你怎么敢口出怨言,怠慢军心?再说了,我也不是为了赌赛而让大军屯扎在此的,只不过是想战胜蜀兵,让你们人人立功而归。你胡言乱语,自取其罪,给我推出去砍了!”

自从与诸葛亮交手以来,司马懿表现出来的一直是他的坚忍特质。但是,当他觉察到自己的权威不足时,他的残忍特质也不由自主地涌冒出来。这个偏将就此成为他严肃军纪的祭刀之鬼。

偏将人头落地,诸将悚然惊服,再无一人敢口出怨言。司马懿再次强调,要诸将枕戈待旦,严防蜀军。

这边厢司马懿高度警惕,小心提防,那边厢曹真却根本不信蜀军会来,军备松弛,士气低落。

再说诸葛亮派魏延、张嶷、陈式、杜琼四将,率两万兵马,往箕谷进发。此时诸葛亮接连受挫,在内部的威信已经大大下降。魏延等人正行之间,诸葛亮突然派邓芝传令,让他们提防魏兵埋伏,不可轻进。大将陈式立即就不高兴了,说:“丞相何故如此多疑?我们正当加速前进,歼灭魏军才对。”一直不受诸葛亮待见的魏延早就心怀不满了,见状立即帮腔陈式。邓芝气得无语而退。

魏延陈式两人,相互壮胆,决定不听诸葛亮号令,直接杀向箕谷谷口。这一去,立即中了司马懿的埋伏。魏延、陈式大败而归。

诸葛亮又派王平、马忠、张翼等将兵出斜谷,直杀得毫无防备的曹真鬼哭狼嚎,大败亏输。幸好司马懿及时赶到,才杀退蜀军,救了曹真一命。

司马懿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诸葛亮命人扮作魏兵去诈司马懿说,曹真处并无一个蜀兵。但司马懿对于诸葛亮虚虚实实的套路早有防范,正话当作反话听,反话当作正话听,于是判定曹真必遭诸葛亮大军袭击,因此急忙前去救援。

曹真听了司马懿的解释,心中冰冷,仿若死灰。这一战的失败,终于让他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智谋能力确实远在自己之上,自己这辈子无论怎么奋发努力,都赶不上他们的皮毛。

司马懿却又摆出了一副高姿态,对曹真说:“子丹,你虽然中计,但切莫再提赌赛之事。我们还是同心报国为重。”

曹真并不是输不起玉带与御马。司马懿这句话挺阴狠的,连输都不让曹真输,更显示出自己高人一头的优越感。

曹真听了,又气又急,竟然旧病复发,再一次卧床不起。

心理感悟:每一个赌注的背后,站着的都是价值观。

内隐偏见对某一类群体或事物所持有的一种负向、消极的内隐态度。

赌注信号赌注往往代表着一个人内心最为看重的东西,从而也是观察一个人价值观的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