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092

第92章 赢政雄才大略统一中国

秦王赢政在平定叛乱和处理了太后与吕不韦的事件后,开始进行统一六国的宏图伟业。

经过了商鞅变法,当时的秦国,国力已十分强盛,它西吞巴蜀、汉中;南进楚国郢都,置南部;北以占据韩、赵旧地上郡以东,拥有河东、上党、太原三郡;东达荥阳、成皋,建立三川郡。秦国在经济上、军事上占有强大的优势,成了东方六国韩、赵、魏、燕、楚、齐的劲敌。为了抵御秦国的侵犯,东方六国多次联合起来,互相救援,共同抗秦。因此,秦军经常被六国联军打败,无法东进。

针对以上情况,年轻的秦王赵政亲政以后,便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首先是广泛招纳人才。在战事纷争的年代,要取得胜利,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但秦王赵政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一个曲折的过程。事情是这样的:与秦国邻近的韩国经常迫于秦军的威胁,昏庸无能的韩王听说秦国特别喜欢大兴土木工程,于是派一个名叫郑国的人入秦,劝说秦国修筑水渠,企图以此来消耗秦国的经济实力,使其无力东进。当这个工程正在进行之际,韩国的“弱秦之计”被秦王赵政发觉了,而秦国的宗室大臣也在一边煽动说:“诸侯各国来秦的客卿,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国家而来的,应将他们统统赶走。”秦王赵政听从了这些意见,便下令“逐客”。当时的长史李斯是由楚人秦的,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他就向秦王赵政历数了秦国用外人而使秦富国强兵的事实,例如秦缪公用了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枝而称霸西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而使国富兵强;秦惠王时用张仪之计,使六国四面事秦;秦昭王时用范雎,使秦成就帝业。这些人都非出自秦国,但都给秦国立了大功。因此秦国要想天下无敌,就必须广纳人才;如果把这些有才干的人逐出,这无异于帮了敌人的忙,秦王赵政听了李斯的进谏,就决定废除“逐客令”,并重用李斯。诸侯各国的一些谋士和人才,也都纷纷投奔秦国,从而壮大了秦国的力量。

其次,秦王赵政听从尉缭的建议,用重金拆散六国的联合。尉缭,原名缭,魏国大梁人,在秦王废“逐客令”后到秦国为客卿。他向秦王进言:当前,以秦国力量之强,是东方诸侯各国所不能比拟的,但若各诸侯国联合起来,合纵抗击秦国,结果就很难预料了。因此,他主张秦王赵政用重金买通各国掌权的大臣,离间六国之间的关系,以拆散他们的联盟。秦王赵政采纳了尉缭的意见,并把他升为国尉,掌握全国的军队。

再次,在离间六国联盟的基础上,秦王赵政还制定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先后对六国实施各个击破的政策。具体方法是:先拉拢收买与秦国相距较远的楚、燕、齐三国,从而使与秦国相邻的韩、赵、魏三国腹背受敌,且处于孤立无援之地。在攻占韩、赵、魏三国之后,随着战线的东移,再一一吞并楚、燕、齐国。秦王赵政就是按照这个步骤统一了六国。

秦王赵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率兵去攻打势力较弱的韩国,俘虏了韩王,韩亡。在韩、赵、魏三国之中,赵国国力最强。赵将李牧曾屡败秦军。秦灭韩后,赵国也就成为秦国的最大劲敌。秦王赵政运用尉缭的离间之计,用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让他诬告李牧。李牧被赵王赐死后,秦军则得以长驱直入,攻占赵都邯郸,赵王迁被俘,赵国灭亡。

韩、赵灭亡以后,秦军兵临易水,直接威胁着燕国,燕国的国君名喜,人很平庸无甚才干。燕太子丹过去曾与赵政在赵国同为人质,交往非同一般,后来太子丹又成为秦国人质,秦王赵政忘却旧情,对他非常不好。太子丹逃回燕国后,怀恨在心,一直想报仇。当秦军压境之际,太子丹便派刺客荆轲去行刺秦王。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荆轲带着燕国的督亢(今河北涿县东南)地图和秦国叛将樊于期的首级去见秦王,秦王缓缓展开图,图穷而匕首现。荆轲左手抓住秦王袖子,右手握匕首,向秦王扑来。秦王绕着柱子跑,最后在手下人的提醒下,拔剑刺死了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慷慨悲歌、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虽一直为人们所推崇,但不可逆改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趋势。秦王赵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灭燕,俘燕王喜,燕亡。

韩、赵被灭,与秦相邻的魏国危在旦夕。秦王赵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兵攻魏,挖开黄河,水淹魏都大梁,魏王假请降,魏亡。灭魏以后,秦国乘胜向楚国开进。秦王赵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攻人楚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楚亡。秦王赵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攻齐。齐国佞臣后胜接受秦的贿赂,齐王建对他却一味轻信,秦军一到,齐王建被俘,齐亡。

从公元前238年秦王亲政时起,到公元前221年,在这短短的17年间,具有雄才大略的秦王赵政,终于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了封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