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085

第85章 宋襄公争霸取辱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宋国想与各诸侯结盟相会。十二年(前639年)春天,宋襄公要在鹿上结盟,向楚国提出请求,楚人答应了他。公子目夷进谏说:“小国争当盟首,是灾祸。”襄公听不进目夷的劝告。秋天,各诸侯在盂与宋襄公聚会结盟。目夷说:“灾祸难道在此吗?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怎么受得了呢!”果然,楚拘捕了宋襄公以讨伐宋国。冬天,诸侯再次在毫相会,楚释放了宋襄公。子鱼说:“灾祸还没有结束呢。”十三年(前638)夏天,宋国讨伐郑国。子鱼说:“灾祸就在这里了。”秋天,楚国为援救郑国而讨伐宋国。襄公要出战。子鱼进谏说:“天抛弃商很久了,不可以战。”冬天,十一月,襄公在泓水与楚成王作战。楚军渡河未完时,目夷就劝说:“彼众我寡,要趁他们渡河时攻打他们。”襄公不听目夷的意见。等到楚军渡完河还未排列成阵势时,目夷又建议:“可以攻打了。”襄公却说:“等他们排好阵势再打。”楚军阵势排好,宋军才出战。结果宋军大败,襄公大腿受伤。宋国人都怨恨襄公。襄公辩解说:“君子不能乘人之危,不能攻打未列好阵势的军队。”子鱼说:“打仗胜了就是功劳,说些空洞的道理又有什么用呢!真的按襄公说的做,就当奴隶服侍别人算了,何必还打仗呢?”

这一年,晋公子重耳路过宋国,襄公因为被楚国打伤,想得到晋援助,于是厚礼重耳,赠送给重耳八十匹马。十四年(前637)夏天,襄公终于死于泓水之战时的腿伤,儿子成公即位。

司马迁评论说,宋襄公在泓水吃了败仗,有的君子认为他值得赞扬,认为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这也许是对的,但究其根本,宋国作为一个小国也想争霸,这就太不自量力了,兵败受辱,又是该当如此的了。齐缗王想称帝,苏代劝阻了他,说这样做很危险,等于给别人作了靶子。宋国的政局不安定已经有十多代了,到了襄公,修行仁义,国力强大起来。但尽管如此,与先期称霸的齐仍然不能同日而语,甚至连楚国的势力都不如。继续加强实力,以图将来,也许才是明智的选择。明代朱元璋采纳谋土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可谓是深谋远虑,等到全部征服了敌手,你自然就是王了,你想不称王也不由你了。这里不仅有个时机是否适当的问题,还有个采取一个什么姿态的问题。

宋襄公自命为君子,却不顾自己的实力,强行与大国一争高下,可谓不明。打仗以胜败论英雄,襄公却又要讲仁义,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最后兵败受辱,可谓不智。

单纯地看待泓水之战,宋襄公也不乏可爱之处,有君子之风。可一个不明不智的人,又怎能称得上君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