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082

第82章 王翦的故事

(一)擒贼擒王击溃联军

由于秦对外兼并战争的不断取得胜利,陆续夺取了韩、赵、魏、楚等国的大片土地,到秦昭王末年时,秦疆域之广大、国力之强盛,六国罕能有和其匹敌者。秦王政继位后,更是加紧了对六国的“蚕食”。东方各国为了遏制秦国东扩,保存自己,于是各国采取合纵的策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

公元前241年,除齐国外,东方韩、赵、魏、燕、楚五国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因楚国的实力相对强大,被公推为合纵长,拜楚国春申君黄歇为上将军。五国联军在楚的率领下,气势汹汹地直扑秦国的函谷关。秦国也派遣王翦、蒙恬等五员大将,各带兵五万,分头迎击五国联军。

面对强大的敌人,王翦决定用擒贼先擒王之策略,首先攻击楚军,如果楚军败,其他各国军队必定会不战白溃。于是王翦秘密传下军令,让部队做好夜战的准备,打算利用夜间,向楚军发动突然袭击,攻其不备。春申君通过王翦部下的楚国奸细得知此讯后,大惊失色,顾不得通知其他四国军队,就连夜下令撤兵。四国军队见楚军未战先逃,军心动摇,都无心恋战。秦抓住时机,将五路人马合为一军,向四国军队发动猛攻,四国联军不战自逃。这样,表面上声势浩大的五国联军就被王翦的计谋轻而易举地击溃了。

(二)巧用离间亡赵灭燕

秦王政掌权后,对赵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公元前236年,秦乘赵用兵于燕之际,派王翦率大军三路攻赵。王翦指向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县);副将桓龅攻邺(河南安阳北);杨端和攻撩阳(今山西左权)。三路大军从太原出发,分路进攻,受王翦节制。王、杨两军进展顺利,很快打下了阏与和撩阳,桓龅一路受阻于邺。秦王下令三路大军合并为一,由王翦总指挥。王翦挑选精兵,士兵及斗食以上的军官十抽其二,组成敢死队,由桓龅率领猛攻邺城,经过了十八天,攻下了邺城等九座赵城。邺城是赵国的军事重镇,拱卫国都邯郸的南大门。这一战役为秦灭赵铺平了道路,也大大提高了王翦的声望。

赵襄王眼看邯郸不保,调在北方防守匈奴的名将李牧来对付王翦。秦赵两军,苦战三年,多次被李牧击退。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国,于是集中兵力增援王翦。王翦在秦王政十八年再次大举攻赵。他率主力从上郡(陕西榆林东南)出征,为北路大军指向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之师为南路大军。两路大军都指向邯郸。羌疣再率一支军往来接应。王翦吸取教训,不与李牧硬拼,而是釜底抽薪,用反间计假赵王之手杀了李牧,然后才大举攻赵。赵失良将,军心瓦解。经过一年的激烈战斗,于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攻破邯郸,王翦灭了赵国。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遣荆轲人刺秦王。秦王大怒,令王翦击燕。王翦提兵攻破燕都蓟(今北京市西南),派副将李信追击燕王喜和燕太子丹于辽东,取太子丹之首而还。

王翦破燕以后,回师南下攻魏。秦王赢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翦灭魏班师。王翦灭赵、破燕、下魏,连年征战,一气破灭三国,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与此同时,王翦之子王贲也率军沉重地打击了楚国。

(三)精算兵力智高一筹

楚是南方大国,全据长江,“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秦王赢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发动了灭楚之战。此时楚国只有半壁河山,只据有长江中、下游之地了。但是楚国仍有相当实力,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淮南地区比较富庶,又有名将项燕抗秦。秦王政命王翦攻楚,王翦提出要六十万大军,这差不多是秦国的全部兵力。倾国远征,把军权都交给了一个臣下,秦王政犯了疑心病,他罢了王翦的官。

秦王政派李信出征,问他需要多少人马?李信说:“二十万人就足够了。”这符合了秦王的口味,他十分高兴,就命李信为大将,蒙武为副将,领兵二十万伐楚。

王翦告老还乡,家居频阳。

公元前225年,李信和蒙武率二十万大军分兵伐楚,李信攻克平舆,蒙武攻下寝邑,大破楚军。接着李信又攻克了鄢和郢。连战皆捷后,李信十分得意,自以为必定可以成就灭楚的大功。不料楚国大将项燕为了争取战略主动,避开了秦军的锋芒,改向秦的南郡进攻,迫使李信不得不抽调大军回救南郡。项燕乘机突然发动反攻,大败秦军。李信向城父败走和蒙武会合,项燕率军连续追击三天三夜,连破秦军两个营垒,杀死了七名都尉,李信大败而逃,秦军死伤无数。

李信惨败的消息传来,秦王政十分后悔不该轻信李信,他急忙亲自赶到频阳,请王翦出征。秦王一见到王翦,就一面道歉一面诚恳地说:“当初我没有采纳将军的意见,让李信带兵南征,结果使秦军蒙受耻辱。如今事已至此,只得有劳将军辛苦一趟了。”王翦推辞道:“老臣年迈多病,脑子糊涂,还是请大王另请良将吧!”秦王再三恳请说:“好了,将军不要再推辞了。”王翦感到实在难以推托,就说:“大王一定要用我的话,非有六十万人不可。”秦王完全答应了王翦的要求,并用自己的车马把王翦接回朝廷,拜他为大将,仍以蒙武为副将,让他们率六十万大军再度伐楚。

大军出发的那天,秦王政亲自到灞上为王翦设宴饯行。席间,王翦请求秦王多赐给他良田、府第、园林、池塘。秦王笑着说:“将军你就放心走吧,等你凯旋归来,定会享尽荣华富贵,难道还怕受穷吗?”王翦说:“当大王的部将,即使有再大的功劳,终究也难封侯,所以趁大王现在信任我的时候,请求您多多赏赐给我田地、房产,以便为子孙后代留点产业罢了。”秦王听后哈哈大笑。

王翦领兵启行,一路上连续五次派人回朝廷,请求秦王赏赐良田、园林。为此引起了人们的议论,就连王翦身边的人也说:“将军一路上不停地请求赏赐,未免太过分了吧!”王翦笑着对身边的人说:“你们有所不知啊!秦王为人粗暴而不信任人,现在他将全国的军队都交给了我,他怎么能放心呢?我如果不多多请求赏赐田地住宅,让他知道我别无所图,他又如何会让我放手用兵呢?”众人听后,连连称是。

(四)以逸待劳平定强楚

王翦率大军进到平舆一线。楚国听说王翦带六十万人伐楚,于是动员全国的军队来抗击秦军。王翦见楚军兵多将广,士气高昂,就决定采用以逸待劳、伺机出击的作战方针。他下令士兵构筑坚固的T事,守卫阵地,与楚军相持不战。楚军多次出动挑战,秦军始终不出来。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沐浴,并用丰盛的饮食犒劳士兵,他还亲自和士兵们一道用餐,以此抚慰士兵。秦楚两军对峙了一年之久后,王翦才问部将:“军营中在玩游戏吗?”部将回报说:“现在士兵们身体强壮,吃饱饭后就比赛投石头,进行跳跃活动,劲头可大了!”王翦高兴地点头说:“士兵们可以用了。”此时,楚军见秦军长期固守不战,就错误地认为,王翦并不敢轻易出击。为了避免与秦军长期对峙和减少消耗,楚军主将项燕下令部队向东方撤退。王翦见时机已到,便出动军队向楚军发起全线进攻。由于秦军长期养精蓄锐,加上楚军麻痹大意,甫一交战,楚军就手忙脚乱,四散逃亡。秦军乘胜追击,在蕲南将楚军彻底击溃,楚军主将项燕自杀身亡。一年多以后,俘虏了楚王熊负刍,完全平定了楚国。

秦灭楚后,还剩下半个燕国和山东的齐国。公元前222年,王贲灭燕,回师灭齐。齐国有四十年没有打仗,齐相后胜受秦国收买,不支援六国,不设兵备。公元前221年,齐国向秦投降,“和平解放”。至此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王翦、王贲父子名垂青史。王翦被秦王封为武城侯,晚年死于故土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