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078

第78章 晋献公假途灭虢

晋献公是春秋时代的晋国君主。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向虞国请求借路讨伐虢国。虞国大夫官之奇警告虞公说不可以让晋军攻打虢国,因为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的话,虞国一定随之而亡。虞公不听劝谏,官之奇离开了虞国。结果,晋国灭亡了虞虢两国,俘虏了虞公和虞国大夫百里奚。晋献公把女儿许配给秦缪公,把百里奚当作陪嫁的仆人送到秦国。

晋国的南面有两个国家,一个叫虞(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一个叫虢(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南)。这两个近邻国家的祖先都姓姬,所以相处得很好。可是,虢国的君主常派兵到晋国边界闹事,晋献公因此想发兵讨伐。

公元前655年的一天,晋献公问大夫苟息:“现在能讨伐虢国吗?”

荀息说:“不能。因为虞虢两国的关系很好,再说虢国戒备森严。我看这样,先给喜欢玩乐的虢公送些美女去,让他尽情享乐,消磨他的意志。”

虢公得了晋国的很多美女,果然只顾玩乐,不理政事了。荀息这时对晋献公说:“现在可以攻打虢国了,不过,我们最好不要让虞国去援救它。我们可以给虞公送一份厚礼,向他借条路去讨伐虢国。这样一来,虢国就会恨虞国,虞国也就不会帮助虢国了。”

荀息到了虞国,向虞公献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对最名贵的玉壁,说:“虢国老侵犯我们晋国,我们打算跟他们干一仗。今向贵国借一条道儿,让我们过去。如果打赢了,所有战利品都送给您。”

贪财的虞公玩着玉璧,又瞧瞧千里马,说:“行呀,行呀。”

虞国大夫宫之奇走到虞公面前劝阻道:“不能把路借给晋国,晋国会灭亡虞国。”虞君说:“晋国与我同姓,它不应该攻打我国。”宫之奇说:“太伯、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逃走,因而未能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是文王的卿士,他们的功勋都在王室中有记载,收藏在掌管盟约的官员手中。定要将虢国灭掉,又怎么会爱惜虞国?况且,晋亲近虞国能胜过亲近桓叔、庄伯家族吗?桓叔、庄伯家族有何罪过,晋君竟然全部杀死了他们。虞国与虢国关系,就如同唇与齿的关系,唇亡齿寒。”

虞公嘴唇贴着玉璧吹了一口气,瞪了宫之奇一眼,说:“人家晋国送来这么多好的宝贝,咱们连条道也舍不得借给他们,这说得过去吗?再说,交结一个强国,总比交结弱国合算。”

宫之奇见虞公听不进自己的忠言,料定虞国必然要被晋国灭亡,就带着一家人离开了虞国。

晋军很快拿下了虢国,虢公丑逃到周京。晋军返回时,袭击灭亡了虞国,俘虏了虞公及他的大夫井伯、百里奚作为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人,并派人办理虞国的祭祀。

荀息把献公过去送给虞君的名马又献给了献公,献公笑道:“马还是我的马,可惜也老了!”

虞公糊里糊涂地做了俘虏,那对名贵的玉璧和那匹千里马,又回到了晋国。

这个故事中,虞君是个目光短浅、愚蠢可笑的人。他深信晋国不会灭虞国,他的理由是晋国和虞国是同姓。官之奇分析了晋国灭虢国的举措,说虢国和晋国的关系是比虞国和晋国的关系更亲近,虢国都要灭,还能在乎虞国吗?这是其一。其二,从利害关系上看,虢和虞的关系好比嘴唇和牙齿的关系,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虞公还是执迷不悟,结果为了一匹好马而亡了国,不也是应该的吗?虞国和虢国一样,都是小国,而晋国是大国,强国。且虞、虢是近邻,远亲不如近邻,虞君如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应内修仁义,外连诸侯,还能抗争一番,不似这般被顺手牵羊地灭亡了。

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不应该放过。晋献公以一对名贵的玉璧和一匹千里马的代价,借道灭了虢国,又顺手牵羊地灭了虞国,是由于他乘虚而人,抓住了对方的薄弱环节。最终,花费的极其微小的一点代价也回到自己手中,却还慨叹那匹马比以前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