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076

第76章 晏子的故事

晏子是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县)人,名婴。晏子历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国君,后来位列齐相。晏子虽然做了大官,但生活俭朴,品德高尚,深受齐国民众敬重。

齐国有个叫越石父的人,贤明有德行,却不知为什么犯了法,被抓住了。这时晏子正好有事出来,在路上碰到了。晏子久闻越石父是个贤人,同情他的处境,当即解下自己马车左边的马作交换,为他赎了罪。接着载着越石父回到自己府上,意思是收下越石父做他的门客。

越石父到了晏子府中,晏子叫人来给他安排住处,与其他门客一般对待。越石父也不称谢,转身就跟着晏府家人到指派给他的屋子去了。晏子见了,也不以为意。

晏子公务繁忙,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当时齐国政局不太稳定,时不时闹出一些乱子,晏子一心留意政务,未免对府中门客招呼不周。

一天,越石父来见晏子,向他辞行。

晏子有点吃惊,不知什么地方得罪了越石父,赶忙正正衣冠表示,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请越石父原谅。并且说:“我虽然谈不上有什么仁德,但以前先生困窘的时候,是我把您救了出来,先生怎么这么快就要走呢?”

越石父说道:“话不是这样说。大凡有才德的人,他的抱负能够借助了解自己的人加以施展;相反的,会被不了解自己的人所束缚,以前我被囚禁,那是他们不了解我所致。您既然明白了他们的错误,赎了我,是了解我的了;了解我却待我无礼,倒还不如仍被囚禁了好!”

晏子听了,深悔自己因为救了人而存有骄矜的心思,赶紧向越石父道歉。

越石父果然很有才能,晏子从此以后把他待为上客,国事家事有什么疑难总向他请教。

还有,晏子和他的车夫的一个故事也体现了晏子的胸襟。

那是晏子已经做了齐相以后的事了。晏子贵为国相,位尊权重,车夫整天驾着马车载着晏子来来去去。他见自己驾着四匹马拉的车,头上顶着宽大的车盖,车厢坐的是朝廷重臣,不禁得意洋洋,吆喝的声音很大,赶马的动作也不可一世,仿佛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似的,好不意气风发。

他这副得意姿态有一天被他的妻子看见了。

妻子心里很不好受,丈夫不过是个车夫,驾的是人家的车,吃的穿的都要仰仗人家,非但不以为耻,反而认为是莫大的荣耀,真是没出息。傍晚,车夫把晏子送回府,回家安歇。

妻子饭也没做,自个坐在客堂里,板着脸,像是生气的样子。

车夫自高自大惯了,见这模样,气不打一处来,便问妻子这是想干什么。哪知妻子从从容容地站了起来,行了礼,说:“你让我回娘家去吧!”

车夫听了大吃一惊,回娘家就是表明不跟他过了,他搞不懂日子过得好好的,为啥她突然提出要走。妻子很贤惠,他是知道的,忙转变了态度,小心地赔了不是,问她为什么要走。

妻子就说道:“你看晏相国身长不满六尺,竟做了我们齐国的相,名声远播,诸侯无不敬佩。今天他出来,我暗中观察了他一番,见他举止稳重,并不骄傲自大,总认为自己有不如人的地方,待人非常谦和。你就不同了,堂堂八尺之躯,不过替人做个车夫,受人使唤,但我看你那举止神态,非常满足。你的这种态度,我看了感到耻辱。和你这样的人一起过日子,我心里觉得窝囊,所以要走!”

车夫听了,大感惭愧。回想自己的行为是不对。于是红了脸,向妻子认错,表示以后坚决改正。

妻子见丈夫听从了自己的劝告,也就回嗔作喜了。

第二天,车夫果然一改往日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态,恭敬有礼。

晏子看惯了车夫往日的举动,一下子见他有了这么大的改变,感到奇怪,就问是怎么回事。

车夫把事情原原本本给晏子讲了,并说以前耀武扬威,给晏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晏子没有责罚他,使他能自己认识到错误并改正,心里感激万分。

晏子听了,很是高兴,见他知过能改,表示嘉奖。

后来晏子见这个车夫很有才能,不嫌他出身低微,举荐他做了大夫。

齐国棠公的妻子棠姜长得非常美丽,她嫁给棠公没几年,棠公就病死了。国相崔杼去吊丧,看见了棠姜,为她的美色所倾倒,便托人说媒,娶棠姜做了继室。

有一天,齐庄公到崔杼家喝酒,崔杼让棠姜为庄公斟酒。庄公看见棠姜如此美丽,神魂颠倒。从此,他经常借故到崔杼家,不久就与棠姜勾搭成奸。棠姜私下把崔杼的帽子送给庄公,庄公得意洋洋,竞把这帽子当礼物赏给别人。这些事情都传进了崔杼的耳朵,他深感耻辱,决心报复。庄公这时正率军攻打晋国。崔杼派人与晋国联系,想里应外合杀死庄公,但庄公很快就率军回国了,崔杼的阴谋没有得逞。

庄公的侍者贾举得罪了庄公,庄公十分生气,用鞭子抽打他,打得他遍体鳞伤。事后,庄公又好像什么事没发生似的,仍然让贾举做贴身侍者。贾举怀恨在心,就与崔杼私下勾结对付庄公。贾举负责在暗中监视庄公的行动,随时报告崔杼。

齐庄公六年(前548年)五月,莒国国君来朝见庄公。庄公设宴款待莒君。齐国大夫都参加了宴会,只有崔杼声称有病,没有赴宴。他在家里布置了伏兵,准备谋杀庄公,并暗地里派人通知贾举,以便配合行动。

庄公迷恋棠姜,听说崔杼有病,觉得正好可借探病为名去崔家。酒宴以后,庄公就带着一帮随从到了崔家。在崔家的大门外,庄公问守门人:“相国病情怎么样?”守门人撒谎说:“病得很厉害,刚刚吃完药睡下。”庄公问:“睡在什么地方?”守门人说:“睡在内厅的卧室里。”庄公听了暗暗高兴,急急忙忙进了大门。庄公的随从正想跟进去,贾举拦住他们说:“国君要做什么,你们都清楚,最好等在门外,免得进去碍事。”守门人于是锁上大门,把庄公的随从都关在门外。

庄公走进内厅,一下子就看见了棠姜。棠姜见是庄公,连忙躲进卧室。久久不出。庄公在外面等急了。就拍着房柱唱起情歌,想引棠姜走出卧室。庄公正在引吭高歌,忽然听见剑戟碰撞的声音,惊讶万分。他高声叫贾举,却无人答话,只见一群武士手持剑戟冲进厅内,庄公方知不妙,急忙奔向后门逃命,谁知后门已锁上。庄公力大无比,一脚踹破了后门,拼命奔跑。恰好不远处有一座高台,庄公就慌不择路地跑上高台。

武士们围住高台,大喊:“奉相国的命令,捉拿淫贼。”庄公大叫:“寡人是你们的国君,快快退下。”武士们回答:“相国有命令,我们遵照命令行事。”庄公说:“相国在哪儿?寡人愿与他订立盟约,再不骚扰他家。”武士们说:“相国患病,不能前来。”庄公说:“寡人知罪了,请允许我到太庙中自尽。”武士们不答应,说:“这里靠近国君的宫殿,难免有人假冒国君的名义干坏事。我们奉命捉拿淫贼,其他的事一概不知。”庄公无计可施,只得冒险爬墙逃跑。武士们搭弓放箭,射中了庄公的大腿。庄公从高墙上倒栽下来,武士们一拥而上,杀了庄公。武士们又打开大门,冲出去围杀庄公的随从,把他们全部杀光。

齐国贤臣大夫晏婴闻讯赶来,站在崔家大门外对众人说:“国君为国家而死,臣子应该为他殉死;国君为国家而流亡,臣子应随他逃亡。如果国君是为了私利而死或者流亡,那么,除了他宠幸的私臣外,别人是不会为他殉死或逃亡的。”开门以后,晏婴就进入院内,把庄公的尸首枕在自己的腿上抚尸大哭,起来后又顿足一次以表示哀痛。有人对崔杼说:“必须杀晏婴!”崔杼说:“他深得众望,放过他以争取民心。”

崔杼拥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国君,称为景公。景公即位,就让崔杼当右相,庆封当左相。两位相国担心众人不服,引起内乱,就与大夫们盟誓说:“谁不跟两位相国谁就别想活。”晏婴仰天长叹说:“我做不到!我只跟随忠君利国的人。”不肯参加盟誓。庆封想杀晏婴,崔杼说:“他是忠臣,放过他。”

齐国史官太史在史书上记载:“崔杼弑庄公。”崔杼杀了他。太史的二弟接替兄长的职位,又如实记载,崔杼又杀了他。三弟也遭到同样的命运。最后,太史的小弟弟还是如实记载了这件事,崔杼无可奈何,放过了他。齐国的另一位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接连被杀,怕无人记下历史的真相,便手捧记载“崔杼弑庄公”字样的竹简驾车前往宫中,途中听说太史的小弟弟已如实记载,南史氏才转身回去。故代史官正是这样不惜牺牲,前仆后继,用生命为后世记载了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