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071

第71章 军事家孙武的故事

突飞猛进的吴国

吴国本来是长江下游的一个小国,长期受到中原诸国、甚至同属“蛮夷”的楚国轻视。可是,随着长江下游的日渐开发,吴国的人口渐渐增多,也厚积起成为大国的国力。而当伍员赴吴、公子光夺位成功以后,更是开始积极地建设起来,想要一跃而成为强国。于是,整个吴国便在如此欣欣向荣的情况下,快速地建设发展。

吴王阖闾和急于伐楚复仇的伍员,都是以邻近的楚国,当作第一个要击败的目标。可是,要攻打长期以来一直是南方之霸的楚国,除了国力必须雄厚以外,一个杰出的统帅,更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吴国却始终缺乏让人放心的良将。因此,对于任命何人担当伐楚重任,一直都是阖闾相当头痛的问题。

这个问题,随着一位名叫孙武的齐国人来到吴国以后,出现了解决的曙光。孙武,一般认为即是著名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另一说为孙膑)。然而史书的记载混乱,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孙武声称自己善于用兵,并以此求见阖闾。他对阖闾说:“大王,臣是齐人孙武,善养兵用兵之道。此次南来,携有拙著《兵法十三篇》,讲述用兵之法,谨呈大王参考。”

阖闾起初不知道孙武的底细,所以没有很认真地对待孙武,只是收下了孙武的著作,便请他先回去休息。没想到,翻开这《兵法十三篇》后,才看了一两卷,就发现孙武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阖闾深怕这绝顶人才就这么走了,便立刻去将孙武请来,恭恭敬敬地对孙武说道:“先生的大作,实在是千古奇篇,寡人已经全部拜读过了。先生的高才,寡人实在是仰慕不已。不知先生是否愿意在敝国国内,先做个小规模的练兵,让寡人观其成效。未知先生意下如何?”

孙武到吴国本就是来求官的,自然不会有异议,于是他便对阉闾一揖,答道:“孙武愿为大王效力。”

此时阉闾脑中却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考验孙武的办法,他露出了一个诡异的微笑,对孙武问道:“如若寡人希望先生以妇女为兵,将其练成精兵,不知先生可否完成任务?”

然而孙武竟只是淡淡地一笑,一派轻松地回答:“养兵之道,无分男子、女子也。孙武愿为大王,训练一支精良的‘娘子军’,以供战阵之用。”

(二)“娘子军”的训练

阖闾见孙武竟然面不改色地答应了这项任务,内心很是惊异。但是,这也是一个绝佳的试验机会,可以知道孙武是否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草包。因此,阖闾很快地便从宫里选出一百八十名女子,命孙武将其训练为精兵。孙武将这群妇女集中到校场以后,先将妇女们分成两队,再发给她们基本的武器和装备,使她们先有了表面上的军队形式。随后,孙武任命阖闾的两名爱姬各为两队的队长,命她们负责军令的执行和监督。任命完成之后,孙武便对着全军说道:“全军听令!”

这群从阖闾宫里选择出来的女子,平常的“工作”只是娇喊几声,让阖闾开心而已。对军事战阵之类的事情,根本不想理会,更不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此,一群女子都在玩闹,没有人认真地听孙武说话。孙武无奈,先是对她们问道:“你们可知道你们的心、背和左右手的位置吗?”

孙武问完,女子全部笑成一团,觉得这位将军的问题很无聊,便嘻笑着回答:“知道。”

孙武接着说:“那好。以后本帅若说‘向前’,全军就朝向自己的心口方向看;‘向后’,就看向自己的背部所朝向的方向;‘向左’就看左手的方向;‘向右’就看右手的方向。如此解说,清楚吗?”

女子们又笑成一团,回答:“清楚了。”

孙武见她们知道了,便开始他的训练计划。可是这群女子,自从分成两队以后,就没有正经听过孙武的话。上至两名队长,下到其余女兵,全都一直嘻嘻哈哈地笑闹,完全没有认真执行过任何孙武的命令。孙武知道女子平日受尽娇宠,必然较为难带,因此一直耐着性子,讲解自己的军令。但是这群女兵,仍旧没有把孙武的话当作一回事,仍是玩闹不止。

突然,孙武大声喝道:“来人啊!部队不听号令,速将两名队长,拖出斩首!”

刹时,整个校场突然安静了下来。所有的女子都停止了嬉笑,怔在当地,而一旁的卫士,也不知道是否该执行孙武的命令。

孙武见无人敢动,便沉下脸来,向卫士吼道:“本帅方才所下的命令,不够清楚吗?”

卫士们受到威吓,不敢再迟疑,立刻便将两名队长押了下来,要拖到校场之外行刑。两名队长吓得花容失色,高声呼救:“救命啊,大王!大王,救命……”

原在一旁观看孙武练兵的阖闾,见到两名爱姬将被处死,也立刻遣人到孙武身旁,对孙武说道:“大王已经知道先生练兵的才干了。此二女乃大王爱姬,还望先生看在大王面上,手下留情。”

孙武向使者解释欲杀两女的原因。“军士对军令不熟悉,是臣下身为将军却没有将命令说明清楚的责任。可是将令已经不断地解释过了,应该不会再有问题。然而军士却仍然不能执行军令,这就是队长的责任。臣已给了她们很多次机会,却仍旧不见改善,是以必须处刑,以正军心。”

(三)严整治军,拒绝君主的求情

使者对孙武说:“先生所言极是,但大王特别强调,此二女乃是……”

孙武没等使者说完,便伸手一挥,让阖闾的两名爱姬,身首异处。

随着两名队长人头的落下,瞬间便将现场的气氛凝结起来。所有的女子,都不敢再嬉笑了,全部都振奋起精神,专心地听着孙武的号令。终于,孙武说向右转,她们再不敢往左转;孙武说蹲下,便没有人敢站着。见到这群女子已经服从军令了,孙武便认为练兵已大致告成。于是,他走下校台,走到阖闾面前禀报:“大王,此‘娘子军’的训练已初成,恭请大王点校。”

阖闾自从爱姬被杀后,一直恍惚无神,听到孙武要他点校,哪有一丝心情。于是他便请孙武先回去休息,自己暂不点校。孙武知道阖闾是心疼爱姬之死,便叹了口气,说道:“唉!原来大王也不过如此!”

这句话传到阖闾耳中以后,让他骤然醒悟。他想到如此良将人选,若是被自己逼走,那可真是自己的大错了。于是,他立刻向孙武赔罪,并且命他为将,请孙武将吴国全国之兵,训练成能够以一当百的精锐之师。从此以后,孙武便留在吴国,为吴国的军事发展,贡献心力了。

阖闾即位后的第三年,吴国便觉得对楚国兴兵的准备,已经大致差不多了。于是,阖闾便先从楚国的附庸小国开始着手。吴军攻陷了楚国边境的舒国(在今安徽省舒城县。舒国是当初被吴王僚派出伐楚的公子盖余和公子烛庸,在得知吴王僚之死后,投降于楚,被楚国所封的小国)。阖闾和伍员,本想趁势直攻楚都郢都(在今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区西北,当时是楚国国都)。但是孙武以一个战略家的观点,力劝阖闾不可鲁莽——“现在还不行,我国还没有大败楚国的能力。”孙武据理力争,阖闾思考了一下,决定听从孙武的意见,暂时罢兵归国。孙武对军事的感觉是十分敏锐的,当时吴国的国力确实还不及楚国。若是阖闾一意孤行,恐怕日后吴军直驱郢都的得意之状,还没办法发生呢!

许多人都知道,让吴国能够迅速崛起,是靠着伍员和阖闾的锐意建设才造成的。可是大家往往都会忽略,吴国军事力量之所以能够快速进步,孙武的重要性实在超乎其他人之上。尤其孙武并非是一个靠着一味猛攻作战的莽撞猛将,而是一个兼具战术与战略观念的元帅之才。伍员虽然也有领兵作战的才能,但是一来单就作战方面未必能较孙武更好,二来是吴国有更重要的政治事务,等着伍员处理。所以吴国的军事发展,几乎全维系于孙武的努力。而阖闾对孙武也十分敬重,并没有因为偏厚伍员而忽视孙武,因此也更让孙武得以发挥长才。阖闾准备攻楚之时,一定会参考的意见,便是孙武的意见。只有等到孙武点头,吴国的大军才会出动。吴国图强的历史,若聚焦在孙武身上,便是一个绝佳的“良禽择木而柄”的例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