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056

第56章 秦霸西戎

齐桓公死后,楚国势力向北发展,齐国内乱,丧失霸主地位。宋襄公起来试图接过齐国的“尊王攘夷”旗号,阻止楚国势力,成为霸主。无奈宋国因国小力弱,承受不起这副担子。接着是晋文公兴起,与楚争霸,秦晋联盟,共同对付楚国。楚国势力收缩,秦晋关系紧张。秦晋两国时战时和。晋文公、秦缪公两个英主,同在一个时代,晋强秦弱,秦国只好主要经营西方,一来解除后顾之忧,二来拓地西戎,增强国力再向东发展。这就是秦缪公称霸西戎的时代背景。

秦国祖先赢氏,本东夷人,与商近亲,西周初被迁西方替周朝看守西疆,杂于戎狄之间,被视为戎狄之人,不得与东方诸侯会聚。西周灭亡,平王东迁,秦襄公护驾有功,被平王封为诸侯,但东方各诸侯国仍然轻视秦国为蛮夷之国。从秦襄公到秦缪公又经历了一百多年,秦国更换了八个国君,势力日益增强,但处于戎狄包围之中,国力还不足以参与中原盟会。秦缪公面对这一局势,主动采取与晋国联姻的办法,一方面追随晋国之后参与中原事务,另一方面大力向西发展,并国二十成为西方大国,占有关中全境,向东的疆域直达黄河岸边。秦缪公是秦国发展史上的一位贤君。

秦晋联娴结盟。秦缪公娶晋献公之女为夫人,晋惠公、晋文公与秦缪公夫人是兄妹关系。秦缪公又把秦的宗室女先后嫁给晋惠公、晋文公。民间风俗,男女双方定亲,称为结秦晋之好,就从这里开始。不过秦晋结盟,各为自己利益打算,晋与秦结盟,为的是与楚争霸没有后顾之忧。由于秦晋两国近邻,利害相关,只要中原平静,秦晋两国就起冲突。结合是暂时的,斗争是绝对的。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原大战,争夺黄河西岸地方,秦军大胜,俘虏了晋惠公。晋惠公允许黄河西岸为秦人势力范围,秦缪公释放了晋惠公,灭了河西地区的梁、芮等国。公元前632年,秦缪公亲率秦军支援晋文公与楚在城濮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但没有几年,晋文公死了,晋襄公即位。公元前626年,秦军向东扩展,与晋国发生崤山之战,秦败晋胜,两国又烽烟交结。总体实力,晋强秦弱,秦缪公就采取收纳人心,任用贤才,先让一着,后发制人的战略,秦晋相争,秦国反而占了上风。就拿公元前645年的韩原之战来说吧。先是秦缪公帮助晋惠公登上国君之位,晋国闹灾荒,秦国援助粮食。反过来,秦国闹灾荒,晋惠公不但不援助,反而趁火打劫进攻秦国,挑起韩原大战。结果晋军师出无名,吃了败仗。秦缪公释放晋惠公,以德报怨,树立了好名声,挖了晋国的人才丕豹、公孙支入秦。

秦缪公治国有方,外交灵活,得益于众多贤才之助。李斯《谏逐客书》说:“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十二,遂霸西戎。”这段话是对秦缪公任贤的生动写照。秦缪公为了得到由余,千方百计挖敌人的墙角。他听说虞国大夫百里奚贤能,虞国亡后,百里奚沦落为楚人一个富人的家奴,他用五张黑羊皮赎出了百里奚,任用为大夫。百里奚推荐蹇叔,秦缪公立即请来蹇叔也任用为大夫。蹇叔的儿子孟明视在崤山打了败仗,秦缪公自己承担责任,赢得了孟明视卖死命,终于报复了晋人。秦缪公招揽人才,不仅传为佳话,而且成为秦国的求贤任贤传统。后来秦孝公下求贤令,敞开秦国大门招纳贤才,卫人商鞅入秦,变法图强,秦国大治,从此称雄诸侯。秦惠王用魏国人张仪连横诸侯,破了苏秦的合纵,东取三川,西并巴蜀。秦昭王用魏国的范雎,远交近攻,蚕食三晋,削弱楚国。到了秦始皇,秦国三分天下有其二。秦始皇又用楚国李斯,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从秦国发展史来看,有秦缪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四个国君,四个发展阶段,都是重用客卿人才、包容天下之才为我用而取得的。秦缪公任贤,开风气之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