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034

第34章 能说会道的子贡

要说到春秋当时儒家弟子在商业界的代表,那自然非子贡莫属了。《史记》上说,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说他不愿接受命运贫贱的安排,努力从事商业;而他屡次推测行情趋势,竟都能中,因此得以致富。这样的说法,似乎让子贡的成功,沾染上了幸运的成分。然而身处如此纷乱的时代,子贡又岂能单凭幸运便获致成功之理?因此,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子贡有何能耐!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子贡是他的字,卫国人士。他比孔子最推崇的弟子颜渊要小一岁,擅长言语、能说善道。但是因为他太过于巧于辞令,不合孔子的思想,因此孔子常常借机压制他。有一次,孔子故意问子贡说:“你觉得,你和颜渊比起来,谁比较优秀?”

聪明的子贡,马上就知道老师的意思了,因此收敛起自己的锐气,乖乖地说:“我岂敢和颜渊相比?颜渊闻一能知十,我最多只能闻一知二吧!”

孔子笑了笑,不再说话。然而孔子并非只想压抑子贡而已,在他心中,对子贡其实有着很高的期望。因此,子贡在修业完毕以后,问孔子对自己的评价,孔子即以“瑚琏”比拟子贡。瑚琏是用于祭祀时盛放食物的礼器,极为尊贵,孔子以此比之,可见他对子贡的看重。后来,子贡果然被孔子委以一件大任。

那时,齐国的权臣田常,想要在齐国发动叛乱,但是却忧虑齐国其他势力的干涉和阻止,因此想要调动这些势力的军队,出兵攻打鲁国,来一出调虎离山之计,便于自己在齐国国内发动叛乱。孔子听说了这事之后,便对他的门下弟子说道:“鲁国是你们祖先坟墓的所在之地,是你们的父母之国。现在它遭到危难了,你们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

听了孔子的这番话,有些弟子便有了反应。子路首先请求要出去活动,孔子却认为子路过于鲁莽,恐会坏事,因而拒绝了他;子张、子石接着提出要求,也被孔子打了回票;直到子贡提出要求,孔子才点头应允。于是,子贡便身负孔子和门下弟子的期望,向齐国出发。

到了齐国,子贡立刻前去田常的住处,请求田常接见。见了田常以后,子贡对他说:“您要攻打鲁国,那是十分困难的,因为鲁国是个难以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又低又薄、护城河又浅又窄;国君愚昧、臣僚虚伪、百姓厌战,这种国家不能和它作战。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吧!吴国城墙又高又厚、护城河又宽又深,武器精良、士卒勇悍,又有能干的将领镇守。这种国家比较容易攻打,您不如选择吴国进攻吧!”

田常一听,以为子贡是来愚弄他的,甚为愤怒,说道:“你把一般人认为容易的事,说成难以做到的;又把一般人认为困难的,说成容易做到的。你这样说,到底是什么意思?”

子贡微微一笑,对田常说道:“大人,我听说忧患来自国外的,就要攻打弱小的对象以化解之;忧患来自国内的,就要借着攻打强大的对手来转移之。今天您的忧患,正是来自国内,不是吗?我听说过去您总是因为受到国内其他势力的阻挠,而没能成功达成心愿,这不就是忧患来自国内的例证吗?所以您当然就该引他们去打强大的国家,要借攻打外国来转移他们的力量啊!否则,您让这些势力攻打弱小的鲁国,轻易地取得功绩,不是更让您不能如愿在齐国取得更高的地位了吗?让他们攻打吴国,死伤势必较为惨重,更能削弱他们的势力,到时控制齐国的就只有您了。”

田常恍然大悟,却立刻忧虑了起来:“可是,我已经派他们前往鲁国了。如果现在从鲁国撤兵,开往吴国,不是会启人疑窦吗?”

子贡手拍胸脯,对田常说:“您只要按兵不动,暂时不攻鲁国,我必可使吴国来援救鲁国,从而让吴国与您派出的部队交战。”

田常于是答应了子贡,子贡便立即前往吴国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