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016

第16章 岐山颂歌

周的始祖后稷的名字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tái)氏的女儿,名字叫姜原。姜原是帝喾(kù)的元妃。姜原外出到郊野,看见一个巨人的脚印,心里感到很高兴,想去踩一脚。一脚踩上以后,就感觉身子振动,好像怀孕似的。后来,她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姜原认为不吉祥,就把他扔到狭窄的小巷里。然而,牛马路过时,总是从他身边绕开,不肯踩他。姜原又把他扔在树林里,正赶上树林里人很多,就换了个地方,把他扔在水渠的冰面上。奇迹又出现了,一群飞鸟飞过来,有的用翅膀盖在他身上,有的用翅膀垫在他身下。姜原觉得太神奇了,就把他抱回来。因为起初想把他扔掉,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

弃从小就不同寻常,情操高远,很有伟人的志向。他做游戏的时候,喜欢种植麻、豆之类,种出的麻、豆长势都很好。成人以后,他特别喜欢耕田务农,善于观察土质,根据土质的情况选种适宜的庄稼。民众纷纷来向他学习。帝尧听说他的情况,就选拔他担任农师,天下人都得到了他的好处,他的功绩显著。

帝舜说:“弃,黎民开始挨饿时,你主管农事,播种各种谷物。”他把弃封在邰,号称后稷,另外赐他姬姓。

后稷去世以后,他的儿子不窑(zhú)继任。不窑晚年时,夏后氏政治衰败,废弃农师,不再务农,不窑失去官职,流落到戎狄地区。传到不窑的孙子公刘时,虽然仍然生活在戎狄地区,公刘又从事后稷的事业,专心地耕作,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很多人都来归附他。周朝的兴盛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公刘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庆节在豳(bīn)地建立了都城。

从庆节一代代相传,传到了古公亶(dǎn)父(fǔ)。古公亶父很重视后稷、公刘的事业,他积累德政,推行仁义,国人都爱戴他。

戎狄中有一个部族叫薰育,他们前来侵扰豳地,想要夺取财物,古公亶父就送给他们。后来他们又来侵扰,想要夺取土地和百姓。百姓都很气愤,想要开战。古公亶父说:“民众拥立君主,是想让他给民众谋利。现在戎狄入侵,是想夺取我的土地和民众。民众跟我还是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呢?民众为我去作战,我杀死别人的父子,却要做他们的君主,我不忍心这样做。”

他马上带领亲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水、沮水,翻越梁山,来到岐山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扶老携幼,全部跟着古公亶父来到岐山。其他诸侯国的人听说古公亶父仁爱,也有很多人来归顺他。古公亶父废除戎狄的习俗,营造城郭,修筑房屋,让民众定居下来。他还设立各种官职,管理各种事务。民众都很高兴,他们由衷地唱起了颂歌:

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太王:指古公亶父)。

居岐之阳,实始翦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