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137

第137章 文景之治

吕后死后不久,大臣周勃、陈平、灌婴、刘章等合力,清除了企图夺权的吕氏集团,迎立代王刘恒为皇帝,就是汉文帝。

汉文帝继位的当晚,拜宋昌(汉文帝任代王时的中尉)为卫将军,统领南北军;张武(汉文帝当代王时的郎中令)为郎中令,巡行宫殿中。汉文帝知道自己没有势力,地位还不巩固,要保住君位,只有尊重高祖时的大臣,减少百姓的痛苦,来换取拥护。他连夜下诏,大赦天下,又废除了连坐法。

元年三月,文帝下诏:救济各地的鳏、寡、孤、独、穷困的人;照顾老人:八十岁以上的,每人每月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岁以上的,每人每月再给布两匹,丝棉三公斤。

某地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地百姓凑钱做路费,公推那个主人去把千里马献给文帝。百官见了千里马,争相向文帝道贺,文帝却说:“我出去时,前面有旗车,后而有属车;平时巡游,不过五十里。我骑了千里马,跑到哪去?”他吩咐把千里马还给原来的主人,又给了他路费。汉文帝怕还有人来贡献,就下诏:不准奉献任何礼物。

汉文帝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老百姓也都安居乐业。

汉文帝感到,要治理好国家,必须重用人才。河南郡守吴公治理河南很有成绩,汉文帝把他调来,任命为掌管全国刑狱的廷尉。吴公又推荐洛阳人贾谊,汉文帝任命他为博士,随后又升为中大夫。

汉文帝重视贾谊,因为他敢于直言。长期以来,人们是不能谈论政治,批评朝廷的。汉文帝却下诏,让人们多提意见,议论政治的得失,并下令“举贤良方正敢于说话者”,授予官职。

此后上奏章的人就多起来了。即使在路上有人上书,汉文帝也要把奏章接下,他说:“可以采纳的就采纳,不能采纳的搁在一边,这有什么不好呢?”

公元前178年,贾谊上奏章,请汉文帝提倡生产,奉行节约。大意是说:

管仲说过:“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却能把天下治理好的事情,从没听说过。古人说过,一个男的不耕种,就右人挨饿;一个女的不纺织,就有人受冻。生产季节,消费没限制,财物一定不够用,治理天下,重视节俭和积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奢侈的习气很厉害。生产的人少,消耗的人多,财物就少了。积蓄是根本,粮食多了,什么事情不好办呢?朝廷该劝老百姓好好地种庄稼,使人都能自食其力,好吃懒做的游民都该转到农村里去。多生产、多节约、多积蓄,百姓就能安居乐业。

汉文帝完全同意他的意见。他下诏,劝百姓多生产粮食。

汉文帝觉得肉刑太不合理。他召集大臣们说:“犯了罪,应当受罚。可是受过了罚,该让他重新做人,现在惩办一个犯人,毁了他的肢体,这就太过分了。毁了肢体再也长不上,没法再做好人,怎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再议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丞相张苍和几位大臣共同拟定了几条办法:

1.废除脸上刺字的肉刑,改为服苦役;

2.废除割去鼻子的肉刑,改为打三百板子;

3.废除砍去左右足的肉刑,改为打五百板子。

汉文帝下诏废除肉刑,为天下人做了一件好事。

汉文帝在位十几年,国内太平,边境安宁,国家有了积蓄,加上汉文帝一生节俭,国家更加富足了。有人建议造一个露台,汉文帝说:“十户人家的财产不过一百金。我住在先帝的宫里已经觉得害臊,何必再造露台呢?”

为做个俭朴的榜样,他的衣服全是用黑色的厚帛做的。皇后的衣服也很朴素。宫女们更不必说了。帐幕、帷子全不刺绣,也没有花边。

为做个勤劳的榜样,汉文帝制定了一种男耕女织的仪式。春耕时,率领臣下耕种一块土地,生产粮食。皇后率领宫女采桑、养蚕、生产蚕丝,作为做祭服的材料。

汉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终于开创了一个民富国强的局面。文帝去世后,太子刘启继位,他继承了文帝的业绩,励精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