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103

第103章 陈涉一怒斩故旧

陈胜字涉,是秦朝时阳城(今河南登封县境内)人。秦末,二世无道,征发数百名征夫前去戍守渔阳,恰逢天下大雨,延误了期限,要被杀头。时值百姓苦于苛政,天下民不聊生。陈胜便发出“怎样都是死,不如死得其所”的倡议,大家一致拥护。于是在大泽乡起事,揭开了推翻秦王朝的序幕。由于各地纷纷响应,使这次起义迅速发展成燎原大火之势。陈胜、吴广虽在起义后不久身死,但各地纷起响应的起义部队终于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因其首倡之功,司马迁把他列人世家,和诸侯并称。

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一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涉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涉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涉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涉就把来客杀死了。从此之后,陈涉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陈涉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将领们攻占了地方回到陈县来,命令稍不服从,就抓起来治罪,以苛刻地寻找群臣的过失作为忠心。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陈涉却很信任他们。将领们因为这些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他了。这就是陈涉所以失败的原因。

贾谊《过秦论》里说,陈涉是一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苦人家的子弟,是耕田的人,是供人役使的人,是被征发戍守边境的人。他的才能比不上一般的人,既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明,也没有陶朱、猗(yi)顿那样的富有,置身在戍卒的行列之中,兴起在乡野之间。带领着疲乏散乱的戍卒,统率着几百个人,转身攻打秦国。砍下木棍做武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天下的人就像风云那样迅速汇集起来,像回音那样应声而起,挑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崤山函谷关以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来,就把秦王朝推翻了。陈胜虽然已经死了,他所封立派遣的侯王将相终于灭掉了秦王朝,这是由于陈涉首先起义反秦的结果。汉高祖时,在砀县安置了三十户人家为陈涉看守坟墓,到现在仍按时杀牲祭祀他。

司马迁分析说:陈王斩杀了故旧,便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手下的官员做事也毫无法度,对不服从命令的人,不交给有关的官员而是自行处置,陈胜却信任他们。那些将领也因为这个缘故不亲附于他,一旦形势危急,便混乱得不可收拾,陈胜最后也还是被自己的车夫所杀,这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陈胜为反抗暴秦而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着特殊的地位,历来都被人们看作英雄。他发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震聋发聩,被历代农民起义者奉为圭皋。陈胜出身农民,然而当了王就忘了本,产生了很强的虚荣心,一个前来投奔的故旧说出了他的一些旧事,便被他杀了,这样一件小事正暴露了陈胜这样草莽英雄的劣根性。

陈胜自己也说过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贵种这样的话。怎么自己当了王,就觉得自己理应就是王,天生就应该是王了呢?只要别人稍稍冒犯了他做王的尊严,便不能容忍,杀之而后快,还没取得天下,已骄横若此,若真做了皇帝,又不知如何呢,兴许又是一个秦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