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010

第10章 大禹治水

夏禹的名字叫文命,他的父亲就是鲧(gǔn)。帝尧时期,洪水泛滥成灾,民众的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帝尧根据四岳(四岳:四方诸侯的领袖)的推举,派鲧治理洪水。九年的时间过去了,鲧对洪水的治理没有一点成效。这时,帝尧已经让舜代行天子的政务。舜在巡视的途中,发现鲧治水无功,民众怨声载道,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舜正式继位做天子,他根据四岳的推举,决定派禹去治理洪水。

禹为人聪敏勤奋,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的德行可敬,他的仁爱可亲,他的言语可信。他做事认真,责任心极强,是百官的良好典范。

接受了帝舜的命令以后,他命令各地诸侯和百官征发那些服役的罪人分别治理九州的土地。父亲治水无功而受处罚的事情让禹心里感到非常难过,他接受父亲的教训,决定实地考察洪水泛滥的情况。他告别了结婚仅四天的妻子,踏上了艰苦的路程。一路上,他翻山越岭,不顾劳累,苦苦地思索治水的方法。每到一地,他都要竖立木桩作为标志,对高山大川进行准确的测定。平时他节衣缩食,居室十分简陋,所有的财物都尽可能地集中用来治水。在陆地上行走,他乘车;在水面上行走,他乘船;在泥沼中行走,他用木橇;在山路上行走,他穿齿鞋。他在外面奔波了十三年,几次路过家门都没有时间进去。

禹的治水是从冀州开始的。他在冀州首先完成壶口的治理,又治理了梁山和岐山。平整了从太原到太岳山以南的地区,疏通了衡水和漳水,理顺了恒水和卫水,连大陆泽也整治一新。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沇(yǎn)州:这里有九条河,都得到疏通。雷夏泽成了大湖,雍水和沮水汇流其中。土地种上桑树,就可以养蚕。民众纷纷从山上搬下来,定居在平地上。沇州的黑土非常肥沃,草木生长茂盛,充满了生机。

大海到泰山之间是青州:这里的堣(yú)夷得到整治,淮水、淄水畅通无阻。

大海、泰山到淮水之间是徐州:这里的淮水、沂水治理以后,蒙山和羽山一带便可以种植作物了。大野泽成了蓄水湖,东原的洪水自然全部退去。

淮河到大海之间是扬州:彭蠡(lí)汇聚成湖,成了南归鸿雁的柄息地。松江、钱塘江、浦阳江在这里人海,震泽地区终于平静下来。经过这样的治理,这里又看到了密布的修竹,繁茂的野草,高大的树木。

荆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荆州:这里的长江、汉水流入大海。长江的支流有了合适的通道,沱水、涔(cén)水得到疏导,云泽、梦泽得到治理。

荆州和黄河之间是豫州:经过治理,伊水、洛水、瀍(chán)水、涧水已经流人黄河,荥(xíng)播也汇成湖泊,荷泽得到疏浚,明都泽修筑了牢固的堤防。

华山南麓到黑水之间是梁州:汶山、蟠(bō)冢山可以耕种了,沱水、涔水得到疏通,蔡山、蒙山的道路已经修好,和夷地区的治水取得明显的成效。

黑水与黄河西岸之间是雍州:弱水经过治理,已经向西流去,泾水、漆水、沮水、沣(fēng)水全都流人渭水。荆山、岐山的道路已经修通,从终南山、敦物山到鸟鼠山的道路也已经竣工。高原和低谷的治理收效明显,一直影响到都野泽一带。三危山地区可以居住了,三苗也非常顺服。

就这样,禹总共治理了汧(qián)山、壶口山、砥柱山、太行山、西顷山、熊耳山、蟠冢山、内方山、汶山等九条山脉,疏导了弱水、黑水、黄河、漾(yàng)水、长江、流水、淮水、渭水、洛水等九大水系。所有的山川河流都得到治理以后,中原大地终于成为安居乐业的好地方。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北方还是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

帝舜为了表彰禹治水的功劳,赐给他一块黑色的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从此太平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