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为指出自大者的缺点,将一个石子扔进了石堆中,让那个自大者去寻找,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而当上帝将自己的金戒指扔到石堆中时,那个自大者便很轻松地找到了。至此,自大者醒悟到:自己的形象原来与别人无异。
当男人的事业开始有所起色时,这时最为要紧的就是能让对方认同或接受自己,然后顺利地进入对方的世界,从而与对方合作共事。所以,自我形象是一个人开始办事的通行证,也是一件事情能否办成和办好的先决条件。
货卖一张皮
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人,都是易于交往合作的人。而一个人的仪表又是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基本要素之一。
可以想象得到,一个衣冠不整、邋邋遢遢的人和一个装束典雅、整洁利落的人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同去办一件事时的结果,恐怕前者会受到冷落,而后者却容易得到善待。特别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办事,能否给别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世上早有“人是衣服马是鞍”之说,一个人若有套好衣服配着,便仿佛把自己的身价提高了一个档次,而且在心理上和气氛上增强了自己办事的信心。聪明的人切莫怪世人“以貌取人”,人皆有眼,人皆有貌,衣貌出众者,谁不另眼相看呢?着装艺术不仅给人以好感,同时还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气质与情操,它往往能在尚未认识你或你的才华之前,向别人透露出你是何种人物,因此在这方面稍下一点工夫,就会事半功倍。
装饰打扮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也许大家都有同样的感觉,要到一流饭店赶赴宴会时,总会将自己体面地打扮一番,若是到一般商店、市场购物,则是一套轻便的休闲服。其实,并不是每到一家一流饭店,都规定必须西装革履,而是这些饭店的气氛和其他人的穿戴,会使你不得不注意自己的服装仪容。
盛装赴宴,不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礼仪,而且也是为了不辜负酒店的豪华气派。所以,装扮仪容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预防被气氛吞没信心的心理武装。这种情况下,身上的衣装已不仅是件普通的衣服而已,而是一幅保护心灵的药剂。质地好的服装,可以强化自我意识,达到与观光饭店平等的关系。初次见面的对象,就像一流的饭店,只要你能将可以与对方建立平等关系的“东西”,加诸己身的话,便会更加大方自信。
自然,人们对于着盛装和不讲仪表两种人,明显会产生不同的感觉。美国有许多家大公司对所属雇员的装扮都有“规格”,所谓规格自然不是指高档的衣料,而是必须具备一定的“观感”水准。
其实,不只是美国,世界各地都一样。如中国的几家保险公司中的业务员,他们在向人们推销保险的时候,着装一定会很得体。无疑,人们对于穿得整齐的人,总会产生一种信任感。
所以,请你不要对“先敬罗衣后敬人”这种风俗嗤之以鼻。我们在办事时,应该重视现实,并要推已及人,不然的话,一些不必要的失败将会不期而遇。
包装是一种文化
有人说:不懂得包装,便无法成功。这话虽然说得有点太绝,可也不无道理。
当然,包装是需要技巧的,如果包装不当,反而会引起大家的反感。比如化妆,有经验的人都懂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道理,但有的人却不明其中的道理,一味的浓妆艳抹,结果钱是花了不少,却把自己打扮得像“夜叉”似的,真是得不偿失。
我们和人见了面,在开始聊天前,其实就已经用一种古老而全球通用的语言交谈过了,这种语言就是衣服、饰物和所有个人装饰品。
着装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作为文化,它自然有很多讲究,合乎场合的打扮往往成为工作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正式的工作环境中,自然应选择庄重、文雅的服饰。即使平常喜欢穿着随意、不修边幅的人,在庄重的社交场合也不应随随便便,那样会使人产生不被尊重的感觉。相反,在一些轻松、愉快的社交场合,或个人的业余文娱活动中,则可选择活泼、鲜艳、式样随意一些的服饰,使人感到富有生活情趣,不拘一格。
不讲究着装、没有着装品味的人,势必影响办事效果。因此,想要纵横于职场,就从现在做起,从自己的着装做起。
社会阶层和社会团体中,着装规则一直存在,并有不成文的约定。尤其是行走于政府部门的一些办事人员,他们一般比较正统,没有人胆敢标新立异。而只要标新立异,他就很可能会鹤立鸡群、离群独处,受到上司甚至同事无以名状的排挤。
约翰.T.莫莱被《时代》杂志誉为全美第一位服装工程师,他认为,成功人士的保守、不逾越身份,在着装方面表现得相当明显,他们在着装上尽可能符合公司的要求。
他认为机构的高层行政人员在着装时,蓝色和灰色西装最为合适,而咖啡色则不太适宜。
认真对待着装是让别人认真对待自己的提示。穿着与众不同,一定要和你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在的单位相协调。不同的团队,职业服装标准也不相同,这与团队经营的种类、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公司位置、公司历史与传统等等密切相关。以往,我们对正确的职业服装的概念来自于以男性占主导的中上层职业--银行家、律师、医生和军官,有时也包括商人。而现在,一种源于工业革命后维多利亚时期的男性服装,经过女性化修改,已作为职业服装被广为接受。这种传统的职业服装,代表着一种正式而保守的形象,对男人女人同样地适用,但有些单位却不鼓励这种被人接受了的传统城市化着装,他们认为这种着装对其产品或服务太过正式,从而希望其职员的着装能随和一些。
以优势吸引注意力
无论是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关注,生活在这个世上与人相处。
与人相处要从初次接触开始,以后关系发展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你初次接触是否将自己的优势展示出来而定。
展示优势就是吸引人们的注意。要吸引得很适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就是说,你在初次跟人结交时,一定要给别人留下一个有优势的好印象。
一次,某商店登出了一段招雇实习生的广告,有个小孩兴冲冲地前去应征。应征的那天清晨,那商店还未曾开门,但门口却早已挤满了前来应征的人。
那个小孩一看到这个景象,便对一同来的小弟弟说:
“你快回去一次,叫小朋友们抓些狗来,在墙角边等着,你自己则捉一只猫放在布袋里,我一使眼色,你便把猫放出来。”那位小弟弟一一遵命办到,这孩子便放心了。
一会儿门开了,老板出来了,就在人们要争先恐后去应征时,那个孩子使眼色叫弟弟把猫放了出来,一群狗便围着猫打起架来,许多人因此放弃了应征转而去瞧热闹,老板不由得皱起眉头走到门口。
那个聪明的孩子迎上去说:“先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是我将他们打发开了,可以和你谈了吗?”老板的注意力一下被他吸引了,不用说他对这孩子的印象是非常棒的。于是这孩子被录用了。
那个聪明的孩子正是运用了掌握初次印象的诀窍。他若不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引起老板的注意,老板根本就不会去理会他。
当你初次和别人见面时,别人是不会把你放在心上的。也许你是由别人介绍给对方的,或许对方正把心放在别的事情上面而没有理会你的到来。若想要对方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分外注意你,你一定要做一些什么事,或是说几句超出常人的话,在别人受到感动以后,你就会在他的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就是说,要使他人的视线或思想集中到你的身上,最好的方法便是利用你的优势!
优势是使他人注意的条件,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只要你有优势,别人便会对你分外的注目。比如,你站在一大群人面前进行演说,众人的眼光都集中在你的身上,你暂时得到了他们的密切关注。但是你是否失去这种关注或是能否引起大家非常的注意,这就要看你将会有的演讲是否有魅力。
总之,要想引人注目,必须想办法彰显出你的特点和优势,使人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注意你,这样你所获得的效果一定不同凡响。
发挥优势要恰到好处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为自己“评功摆好”,即使肚子里真有货色也是枉然。不经意地露一手,或偶尔说一鸣惊人之语,就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巧妙的方式发掘自身特点,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将会有助于人生的成功。
英国某知名作家的儿子,在跟父亲与丘吉尔见面时,竟当了一次首相的“语文老师”。
在“玛丽亚王后”客轮上,作家的儿子穿着停当,跨进丘吉尔的舱房时还有点迷迷糊糊。他如释重负地发觉丘吉尔不在房内,客人很多,丘吉尔夫人开始替人作介绍,这时屋里“刷”地肃静下来。他转身一看,丘吉尔本人竟站在屋里,抽着一支硕大无比的雪茄烟,穿着他在二次大战时的战地服装。
丘吉尔从人群中走过,边走边同人握手致意。接着他挽住英国作家的胳膊,大步走到屋子的另一头。作家的儿子拼命往前挤,就在这时,丘吉尔恰巧朝他的方向瞥了一眼。丘吉尔莞尔一笑,招手示意他过去。他走到丘吉尔跟前,英国作家迅速对儿子使了个眼色,要他绝对保持沉默。
丘吉尔谈起自己在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大学所作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丘吉尔首先使用了“铁幕”一词。英国作家说:“你的预言又一次实现了。英国和西方之间存在着可怕的分歧,你准备怎么做呢?”
吉尔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了小孩一眼,仿佛在看他是否听得懂这番话。接着他扫视了一下屋里的其他人。“哦,现在,”丘吉尔提高声音,字斟句酌,一字一顿地吐出下面的话来,仿佛在议会中发表演说似的,“现在--你是在要求我踏上--把陈辞滥调和信口开河分隔开的--那道鸿沟上的独木小桥。”
人们哄堂大笑。自从进屋后,他第一次感到轻松自在。他感到如此自在,竟不觉开口说话了。于是问道:“丘吉尔先生,如果俄国人研制成原子弹,你认为他们会对使用它犹豫吗?”
英国作家眨了眨眼睛,猛地一晃脑袋,盯着自己的儿子。他立刻后悔自己不该多说话。可是丘吉尔似乎挺高兴地说:“嗯,那得视情形而定,不是吗?东方可能会有3颗原子弹,西方则可能有100颗。但是,假如反过来呢?”我父亲刚要开口,可丘吉尔继续只顾自己往下说。“你明白--”他照旧字斟句酌,一字一顿,声音逐渐增大,口齿含糊不清地说,“你明白--就原子弹而言这全是一个--”(屋里又安静下来)。
丘吉尔似乎想不出精确的词来圆满阐述自己的想法。他当时没看出丘吉尔仅是在等待屋里所有的人都凝神静听,却只觉得丘吉尔忽然苦恼不堪地没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自己的父亲不知为何并不打算去救他出困境。
“先生,”他说,“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全是一个--均衡的问题?”
英国作家睁大了眼,惊慌地凑上前来,可是丘吉尔举起一只威严的手,拿着那支令人敬畏的雪茄指着他说:“就是这词儿,千真万确!‘均衡’是个很好的词,可是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这个词经常被人遗忘。年轻人,你每天早上一醒来就该说这个词,每次站在镜子前刮胡子时,就该对自己说这个词。”
听了这番话,作家儿子的头都发晕了。他看出自己的父亲不再生他的气了,不觉释然,于是得意洋洋地默然静听他们继续交谈……
这小子确实够露脸的,连他老爸也觉得脸上贴了金,很有面子。他并非是什么博学之辈,关键是他敢于说话。其实只是个风险不大的问句而已,却非常抢眼,给全场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在日常交际中,大学者、名教授能有多少,关键在于感觉。对方感觉好,就会看好你,而他本身也未必就是专家。即使是专家面前,你也可谈他不专的话题。这对于你自己是难能可贵的机会,因为这个机会就是你优势发挥的时候。
不轻易许诺
不要轻易许诺,办事首先要衡量自己的能力,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不自量力,对朋友要求帮忙的事情,不分轻重缓急,大包大揽,事情办好了自然相安无事,可是如果办不好或只说不做,那就会背上“不守信用”的名声,朋友自然就会埋怨你。
有一位先生本来在火车站没有熟人,硬是对别人吹牛,说自己在火车票售完后依然能买到火车票,结果有很多朋友、同事请他帮忙购买火车票,他则是有求必应。为了不失言,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他不得不在半夜三更去排队买票。有求必应,使得托他买票的人越来越多,从未他把自己逼上了死胡同,有时甚至还要购买高价票。这就是不考虑自己办事能力,而轻易许诺带来的恶果,其结果最终将是失信于人,朋友关系也渐渐地疏远,真是得不偿失。
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不要轻率地对朋友做出许诺,并不是一定不许诺,而是要三思而后行。尽量不说“这事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了”之类的话,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顺口的承诺,只是一条会勒紧自己脖子的绳索。
始终保持一种声音
现实中事业有成的成功者,已经越来越重视先进而科学的理论、正确合理的经营方法,很少有人再去靠胆量加运气创业了,因此,对于现代的创业者而言,要想提高成功率,在决定做某事前,很有必要做一番通盘的考虑,尤其是理论方面的审视。
现代整合行销中要求的“一种声音”,很有学习的必要。所谓“一种声音”即在行动的前后和行动之中要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策略,保持和谐统一的行动纲领和步调一致的行动步骤。这样,一个公司、企业,或一个社会团体,甚至一个人,才会给公众一种明晰可辨的整体印象,才会在社会上有你的立足之地,随着公众的逐步认可,你的事业才可以很快地想成功的方向迈进。反之,如果违背了“一种声音”的原则,大则有倾国亡族之忧,小则有败家毁业之灾。
以餐饮业为例,中国有近13亿民众,市场潜力之大,稳居世界第一,因此,世界各国的各种行业,纷纷设法“敲”开中国的大门,一个接一个地杀进去。在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中,面对全新的服务和产品,中国人的消费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完全洋化了。
中国的大都市遍布着“肯德基”,大红门楼、窗明几净的大厅之中,人头攒动,尽是东方食客。难道中国人就没有快餐食品吗?当然不是,在中国,大江南北,几乎各地都有自己的风味食品和特色小吃,但他们都是分散经营,各自为战,难成气候,更不用说同那些“洋快餐”竞争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