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苑撷英
22229600000036

第36章 秋访大草原

聂泽文文史学院13级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庆期间,有缘走访了一趟内蒙古,领略了一番大草原,现在回想起,仍激动不已。银川与呼和浩特相距八百多公里,这一次走访算得上是一段长途旅程了。在漫长的旅途中,除了欣赏沿途的风景外,我还留心地计算着某地到某地的时间,仿佛整个车队在测量每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我不禁想起在交通不便的古代,相隔较远的两地之间的走访该是怎样的一种艰难跋涉。因此,鸿雁传书、鱼传尺素才会经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的笔下。

近十个小时的长途旅程也算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因为人生就应该有一场奔赴远方不计漫长的旅程。要去看远处美丽的风景就免不了一段长途“奔袭”。这也正如一个人要走向下一步的成熟或成功就必须经历一段坚持和磨砺。

客车抵达呼和浩特时,夜幕开始降临,趁着夜色,车队赶赴呼和浩特市以北约一百公里处的希拉穆仁大草原,车一直往草原的深处行驶。因为夜色已浓,窗外已是漆黑一片,在欲见而不得见中,大草原多了几分神秘。晚上八点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在草原投宿,住进了具有蒙古特色的“蒙古包”——外形酷似蒙古包,实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虽非蒙古牧民所住的原汁原味的蒙古包,但同样别具一番风味。蒙古族人民因长期放牧而创造的蒙古包,本是为生存的需要,如今成为了固定给游客投宿的“客栈”,不得不说历史的变迁也演绎着历史的趣味。

也许是因为已入秋季,草原上的夜风算得上是寒冷。瑟瑟寒风中,草原接待站为游客准备了篝火晚会,虽然规模不大,形式简单,但总的说来也让游客领略了一番别有风味的蒙古风情,我不禁联想到日常生活状态下的牧民们通过篝火晚会庆祝丰收或节日,在这种原始而意义重大的生活方式中产生的愉悦和幸福感是观光游客们无法感受到的。篝火晚会结束后,人们各自回营休息,大多数人早已疲惫不堪,甚至刚躺下就已入酣眠,也仍有如我一般,夜深人静还未入睡,回味着当天的旅程,期待着明天的风景。

凌晨时分,因天空阴沉未能见日出,不免有几分遗憾。因为期待了一晚上的看草原日出计划成为泡影,以后是否有机会也尚未可知。天渐明亮,草原之景已和昨夜大不相同,那种悬殊的差距给人一种视觉冲击,让人既有一份惊喜,又有一份欣慰:惊喜的是美景在眼前乍现,欣慰的是有缘造访,果然名不虚传。人生也往往如此,在人生的上山路上艰难前行,山顶的风景只能靠想象,等你走到山顶的那一刻,期待已久的风景在眼前乍现,惊喜和欣慰便在心中激荡回旋。

从蒙古包出来,行走在蒙古包群中,你只能看见两个蒙古包之间向外投射的视野,这虽不像苏州园林里匠心独运的设计——用遮挡视野的方法来增添园林的美感,但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等到急切地走出蒙古包群,一片浩荡无垠的大草原便映入眼帘。苍茫辽阔的大草原让人的心胸变得无比开阔,同时心也变得自由,像是要化为风,自由自在地飞扬;像是要变作骏马,无拘无束地流浪。置身草原,身心便能得到释放,草原上的风能将积落在心灵上的尘埃吹走,能将烦恼和忧愁吹散。可以说,住在草原上的牧民是幸福的,我们此时此刻也是幸福的。那种莫名的幸福感会让你有在草原上奔跑的冲动,让你有拥抱大自然的渴望。也许是在喧嚣的都市压抑得太久,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想尽情地释放吧。

因时值秋季,苍茫的大草原上冷风开始呼啸,你仿佛能听到战马的嘶鸣,也许这里曾经还成为过战场。那个年代战事频仍,驰骋在草原上的蒙古铁骑或从此处经过赶赴远方开疆拓土或在此厮杀。强悍与苦难在此汇合,留下一段又一段历史的印迹。

夏天的草原该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吧,夏季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可以说是碧绿一片好河山,水清草嫩牛羊欢。

当你感受过秋天的草原,才能真正领略什么是“天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秋天的草原,草地已开始泛黄,冷风席卷草地,多了几份肃杀和萧瑟。虽如此,但你置身其中,并不会有悲秋之感,或许是少了秋风扫落叶的情景,但更重要的是一岁一枯荣的草原还是让人感到此间蕴含着盎然的生机。

也许是因为我生长在灵秀有余、豪放不足的南方,见到这开阔无垠的大草原便不禁感叹北方的粗犷与开阔,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豪放与洒脱。祖国的大好河山,各具特色,雄壮与婉丽,相互凸显,相互成就,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同样生长在同一片天空的祖国同胞,各有性格,也应该是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友爱,相互融合。这也不禁让我联想起母校的校训——团结进取,砥砺成才。母校作为一个多民族同胞的大家庭,可以说是我们多民族祖国的缩影,团结友爱,共同进取,定能走向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