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苑撷英
22229600000021

第21章 须弥游感

胡林文史学院12级汉语言文学

“须弥”一词在佛教中有着非凡的地位,意为无限大。佛教认为世界无始无终,无穷无尽,往来循环,其中被佛教教义所净化到的部分即为大三千世界。大三千世界由三千个中三千世界构成,每一个中三千世界又由三千个小三千世界所构成。每一个小三千世界则是由九山、八海、四洲、日月构成:九山之外环八海,八海之外围四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而须弥山就是九山中居于最中央的那一座,乃是世界的中心。

得知此行的目的地乃是须弥山,一种异样的情绪油然而生:朝圣般宁静的虔诚感与猎奇式悸动的兴奋感来回交替,一颗进取的心被幸福地反复折磨着。尽管路程较远,却不觉得疲惫。被阳光烤得暖融融的汽车一路沿着蜿蜒起伏的柏油路前行。路的两旁,绿油油的小草一层层地自下而上地向小丘上覆盖而去,宛如给起伏的小丘们披上一层翠绿色的地毯,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一种令人无比舒畅的色彩。这一望无尽鳞浪起伏的翠绿,最容易让人想起美国电影里的西部乡村。一样的蜿蜒起伏却还算平坦的柏油路,一样的人迹罕至,一样的宁静怡人,直让人想要在这片山丘之间搭一间小木屋,从此在这里沉醉,从此在这里长眠。

“人生就如同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时的心情。”而沿途的风景很凑巧的是这样的美,以至于只觉得时光的流逝竟是那样的快,以至于几乎没发现此行的目的地已然到达。是的,须弥山就在眼前。下车来到景区广场,宁静祥和的气息迎面扑来,不远处一片青翠的山崖上隐约能看到一座座石窟,一处处佛堂。广场的边上是雄伟壮阔的须弥山博物馆。与馆外所见的朴实大气不同,馆内布置得十分辉煌精致,大量的现代化光影技术的巧妙运用只让人觉得置身极乐佛土。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不禁让人由衷地对古人高超的雕刻技艺赞叹不已。慈眉善目而样式古朴的菩萨,威严刚猛的怒目金刚,双手合十的虔诚沙弥,曲折而悠长的通道两侧入目皆是,行走在其间,仿若来到了佛的国度,置身须弥。

博物馆的出口处,连接着通往石窟的小道,石窟与博物馆之间是一道宽广幽深的河谷,因此这条小道就自然地贯穿了整个河谷。河谷的两侧是陡峭的木栈索道。据说这条小道就是当年唐玄奘西游时走过的,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段。也许是时节的缘故,谷底的小溪流量并不大。清澈透明的溪水潺潺地轻淌在褐红色的河床上,阳光静静地泻在波光粼粼的水面,星星点点地荡漾开去,再折射到水底。于是乎河床的褐红色,阳光的纯白色,砂石的暗黄色,青苔的淡青色,蓝天倒影的蔚蓝色,一齐在这波光中上下摇曳,给这宁静祥和的谷底山间平添了一份难得的灵动,给行走得困乏而又志在前途的人们一份不竭的感动。

须弥山大小石窟上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达26.6米的弥勒打坐佛。这座佛雕高大魁梧,耳朵就有两人多高,是全国最大的造像之一,雕刻得也十分精致。站在大佛脚下,极目山峦,鳞浪起伏,层峦叠翠。耳旁溪流轻响,惠风鸣和,大西北雄伟壮阔的山水画卷尽揽眼底,似是佛眼通天,佛心通冥。

一千三百多年前,就在这大佛的脚下,一个小沙弥怀着大宏愿自东而西来到这儿,光着脚丫浅浅地踩进了谷底的溪水里,不时捧起一把清凉抹去脸上的汗渍,一路前行翻过河谷虔诚地跪倒在大佛前拜了一拜,而后继续西行。十九年后,当年的小沙弥已然是年过半百的老僧,赶着巨象牵着白马由西而归。再一次踏入小溪中,只是满足地饮一口这甘洌的清泉,而后望东疾行。关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这场沙弥与佛雕之间的对话细节,我们不得而知,留给我们的只是佛雕面目间那永恒的宁静祥和。

西游有归期,旅途有尽时。我向往这佛国一般的世界,但我注定不属于这里。是的,我是个过客,为山水而来,意外地收获了一份感动,感悟了一段宁静祥和,此行已然不虚矣。我不会讲经,所以留不下什么,更没有巨象或白马,所以也驮不走什么,除了归途中斜阳下那份越酿越浓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