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苑撷英
22229600000020

第20章 印象西海固

张春进文史学院12级汉语言文学

来到西海固只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那里停留的时间也不长,然而对于这片“苦难大地”我却早已心仪神往了。那“旱甲天下”“贫甲天下”“苦甲天下”的黄土大地在春日里也竟显得柔顺,酝酿着西海固的多情与美丽。

说起来,第一次接触到西海固这个地理概念还是在几年前偶然间翻开的一本杂志上看到的。那时候,只是模糊地从书中看出西海固是一个极贫、极旱、极苦的人间苦土,第一次认识西海固就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一草一木有着崇高的敬意。后来我读到了一些西海固文学作品,诸如郭文斌先生的《大年》《吉祥如意》,石舒清先生的《清水里的刀子》《苦土》以及张承志先生的《北方的河》《心灵史》之类,读得越多也就越向往这片文学的沃土了。

时隔几年,终于有了这次亲历的机会,让我看到了西海固大地上的种种生命传奇。我感受了明明和亮亮过年时的那种别样的心情,感受到了老人马子善和将死的老耕牛相对而视时的那种可以目空一切世俗的眼神。身临其境之后的感受,让我对西海固的印象更加真实、更加深刻,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原因吧!

五月的西海固正值春意盎然,我是踏着和煦的春风走过西海固大地的。带着满腔的期待与渴望,试图把西海固的每棵大树、每株小草都记在心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车窗外疾风呼啸,撞击在车窗的玻璃上发出隆隆的声响。尽管我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恶劣天气的准备,可是在下车的那一瞬间,我身上所有厚厚的衣服却是那样经不住寒风的一吹,把凛冽的温度直接吹进了我的骨髓里。寒风过后的烈日照得大地裂开了深深的裂痕,那干涸的黄土变成了块状并且坚硬无比,可是被包裹在黄土里的种子却仍在酝酿着一场春梦。我敲开一块黄土,那里面的一粒种子已经萌发出了新绿,当地人告诉我,只要下了雨,黄土就会立即松散开来成为滋养这一粒种子的沃土。而在干旱的季节,黄土凝结成块把植物种子包裹在里面反而保护了它们,让种子里的水分不被散发。再看远处山上那点点的绿叶,让我想到了每一片绿叶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而在这里生活了几千年的人们更是走过了多么艰辛的生命历程。

生活在这里的一棵小草、一只蚂蚁都是那么的不易,更何况那些雄伟盎然的白杨树和那千千万万的人们。不过与其说是这里生存着的生命征服了这片土地,倒不如说是这片土地孕育了生存在这里的每一个生命,他们融合在了这片黄土之中,和这里的一切都衔接得那么自然。正如张承志先生所言:“西海固,若不是因为你,我怎么可能完成蜕变;若不是因为你这约束之地,我怎么可能终于找到了这一滴水般渺小而纯真的意义?”你的苦难是千千万万个生灵的苦难,而你的苦难却成就了这千万生灵的纯真,这也就是无数人想要走近你的原因。

我想到了石舒清先生笔下所描绘的老耕牛和静静地躺在清水里的那把寒光闪闪的刀子,它们之间所进行的那无声对话。那无声的声音似乎能穿透世间万物,直接用灵魂在沟通。如果说这恶劣环境里还有美丽,那么,这被黄土孕育出来的真情就是最大的美,每一个生命都是那么的让人肃然起敬。

如果要我为西海固的生命写一首赞歌,我真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言语来表达,也许是生长在黄土峭壁上的那一株植物,已经远远超出了大自然对一切生命的定义;也许是正吃着干草的老牛轻松地甩动着尾巴;也许是村头巷尾嬉闹的孩子们回头那一瞬间的笑容,在这黄土大地里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与自然。那浑黄的风沙里透出的清洁的空气,烈日下挣脱出黄土的青苗,都是对西海固土地最真、最美的诠释。

离开的时候仿佛这里的一切又都与我无关,只是对西海固的印象更加真实,更加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