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近年来一些省市统计,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占第一至第六位,值得注意的是本病发病率正日渐上升。以上海市为例,1963~1976年这14年间直肠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01%,结肠癌的发病率则增加158%。性别在国外差别不大,我国据上海、北京、杭州等地1564例分析男女之比为1∶2。年龄好发于40岁左右。世界各地大肠癌发病率不同,在欧美为高发癌之一,而亚、非国家发病率偏低。Stewdrt指出:虽然莫桑比克、乌干达黑人大肠癌为世界最低,但美国黑人的发病率却与美国白人一样高,移居美国、夏威夷的日本人大肠癌发病率也与当地白人相同,而远超过日本本土的人。移居夏威夷的中国人大肠癌的发病率甚至还超过了当地的白人。上述移民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大肠癌的病因中,饮食、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大于遗传、种族因素。引起本病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多认为与息肉、慢性炎症、血吸虫病、吸烟、外伤因素有关。近年来的资料表明,食物中致癌物质如长期摄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食物,较易产生大肠癌。
大肠癌起病较缓慢,早期症状主要是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或大便不畅,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粪便变细,大便中带有粘液和血液。随病情发展,排便可伴有腹痛。直肠癌患者常有里急后重,肛门坠痛感,同时消瘦、贫血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因癌肿转移至不同部位而出现肝肿大、黄疸、腹块、腹水、肠梗阻、骶尾部持续性疼痛,排尿不畅或疼痛等证状。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中年以上大便习惯改变,反复便中带血和粘液,以及不明原因的贫血和消瘦等证状。约75%直肠癌通过直肠指检可以触及肠腔肿块或肠壁环形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液和粘液。乙状结肠镜检查可窥见直肠及乙状结肠中段以上的癌肿。纤维结肠镜检查可直达回盲部观察全部结肠病变的大小、范围、出血、肿块等,同时钳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钡剂灌肠X线摄片,并于排钡后注气作钡与空气对比摄片,见到肠粘膜破坏、肠壁僵直、肠腔狭窄、持久性充盈缺损,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属于“脏毒”、“肠覃”、“锁肛痔”、“症瘕”、“下痢”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忧思抑郁,脾胃失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误食不洁之品,损伤脾胃,酿生湿热,均可导致湿热下注,浸淫肠道,肠道气血运行不畅,日久蕴蒸化为热毒,血肉腐败故见腹痛腹泻,便中夹有粘液脓血或为便血;湿毒痰瘀,凝结成块,肿块日益增大,肠道狭窄,出现排便困难;病情迁延,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气血亏虚,或由脾及肾,还可出现脾肾阳虚,虚实夹杂甚至阴阳离决等变化。因为癌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因此,在治疗癌肿时,除应用理气活血,化痰软坚,清热利湿等病因疗法外,还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调整脏腑、经络的机能,扶正祛邪,调动机体的内在因素,来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二)名医妙方
1.刘志明芍药汤加减方
【方药】当归9g,防风9g,枳壳9g,黄芩9g,黄连9g,槟榔9g,生黄芪15g,木香4.5g,生薏苡仁18g,厚朴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湿,调气行血。
【案例】蔡渝嘉,女,43岁。患者曾患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6年多。1981年1月起,腹痛加重,并向骶尾部放射,大便仍稀,除粘液外常有鲜血。后经北京某医院检查,确诊为乙状结肠癌。1981年3月初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乙状结肠、直肠端吻合术,术后配合化疗,症状明显改善。但1个月后,腹痛、便脓血又作,虽经化疗、支持疗法,不见好转,西医考虑为“癌扩散”。患者体质每况愈下,不能再承受化疗,遂就医于刘教授,证见其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脐周及少腹阵阵作痛,痛甚则欲便,大便每日3~4次,可见粘液及血,排便不畅,里急后重,口中粘腻而苦,纳呆,心悸乏力,睡眠不安,舌苔黄腻,脉细滑。证属湿热蕴蒸,腑气阻滞,气血凝涩,化为脓血。服上方1个月,腹痛减轻,里急后重基本缓解,大便中脓血亦减少,黄腻苔已化。上方去防风、枳壳、黄连、薏苡仁,加太子参12g,苍术9g,陈皮9g,焦三仙各18g,上方加减,坚持服用2年余,患者体质明显增强,诸症缓解,获临床治愈。
【按语】治疗本例患者,所用药并非目前公认的抗癌草药,而是注意对慢性肠炎的治疗。所用药方是循古代治疗肠炎的芍药汤之意,清热消滞,行气活血。方中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木香、槟榔、枳壳补气导滞;当归行血;白芍和血;参,芪淡补以防伤正气,这样平和的药物,竟使复发癌症获得控制,其原因是中药不断舒达局部不畅气机,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消除了慢性结肠炎的刺激,纠正了生癌的内环境,铲除了生癌的“土壤”,结果使复发的癌症逐渐消退。
2.王泽时肠癌方
【方药】水杨梅根30g,藤梨根30g,半枝莲30g,白英30g,白花蛇舌草30g,党参9g,茯苓9g,当归9g,虎杖15g,生薏苡仁15g,红枣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解毒抗癌,健脾养血。
【案例】徐能潮,男,59岁。患者胃纳差,消瘦,乏力数月。1970年9月在医院剖腹探查示:升结肠癌伴腹腔广泛转移。因转移灶广泛,无法清扫,仅在结肠部位作姑息切除术,术后2周出院,遂就诊于中医。症见病人形体消溲,面色萎黄,精神倦怠,不欲饮食,腹部疼痛,大便干结,舌淡红苔少,脉象濡细微弦。证属癌毒瘀阻,脾不健运,气血两虚。用上方治疗,并配合蟾蜍酒,每隔2天服1次,每次服100ml,核桃树枝30g,鸡蛋1只,水煎服每天1次,饮汤吃蛋。病人服药3个月,体重增长,面色好转,精神亦振,纳谷增加,腹痛已瘥,大便转软。继之服汤药1年,1年内服蟾蜍酒1个月,体重从44.5kg增加到73kg。以后隔日服汤药,每年服蟾蜍酒1个月,以巩固疗效。1983年10月5日访,身体健康,已存活13年,病人获得治愈。
【按语】本例病人为升结肠癌伴腹腔广泛转移,西医仅作姑息手术。一般来说,这样的病人生存期只有几个月,可是病人在接受中医治疗3个月后,症状有了明显改善,体重增加。癌症病人,特别是消化道癌症病人,如果出现了体重增加,应当说是非常好的兆头。根据临床经验,体重增加往往间接反映病人的肿瘤在缩小,至少表明肿瘤得到控制,没有处在活动发展期。因为癌细胞的能量代谢快,常为正常细胞10倍以上,故肿瘤病人往往因消瘦而被发现,这是体内大量癌细胞活动发展的结果。方中用水杨梅根、藤梨根、半枝莲、白英、白花蛇舌草、虎杖清热解毒以抗癌;党参、白术、茯苓、生薏苡仁益气健脾以防攻代太过;当归、红枣补血。水杨梅根为南方草药,性味苦涩、凉,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药理证实,对宫颈癌细胞、小白鼠肉瘤AK、瓦克氏肉瘤有抑制作用。蟾蜍酒制作方法:活蟾蜍9只,加1.5kg黄酒隔水蒸2小时,每服15ml。本例病人是隔日服1次,每服100ml,病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量。
3.贾堃肠癌方
【方药】红藤60g,露蜂房10g,全蝎6g,马齿苋30g,瓦楞子30g,山豆根10g。以后逐渐增加药味:薏苡仁30g,黄芪60g,洋姜石60g,焦山楂30g,诃子肉15g,石榴皮30g,炒枣仁30g。
【用法】水煎两遍,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和胃,解毒散结。
【案例】张某某,男,35岁,病人于1983年3月20日在商洛医院诊为“盲肠段肠癌”,行切除手术,病理报告为“盲肠未分化癌”。用丝裂霉素,氟脲嘧啶化疗1个疗程。于1983年10月29日又见腹疼,食纳呆滞,大便稀,不成形,舌苔白,脉细沉涩,白细胞0.15×109/L,镜检为“未分化腺癌”。证属脾胃虚弱,瘀毒内蕴。用上方加味,并服平消片,日服3次,每次8片,患者治疗历时4年,共服汤剂200余剂,平消片130瓶,1987年9月19日来诊,健壮如常人,病人获得治愈。
【按语】病人虽经手术,化疗,但镜检仍示有癌细胞,由于化疗的副作用,白细胞降至1.5×109/L,病人表现为一派虚象,但贾老仍以较平和的中药攻邪为主兼以扶正,以后又加入收敛药。方中红藤味苦,性平,长于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临床治肠痈之药;马齿苋味酸,性寒,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血,也为临床上治痢之常用药。其余4药相须,均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另外,平消片攻坚破积,解毒强心,健脾理气,按规定量服,几乎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很适合于治疗生长发展缓慢的实体瘤。
4.叶朗清肠癌方
【方药】黄芪12g,党参12g,山豆根12g,炙山甲片12g,当归9g,熟地9g,阿胶9g,半枝莲30g,红藤30g,丹参10g,皂角刺10g,三七粉3g(冲)。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补血,解毒消坚,活血止血。
【灌肠方】乌梅12g,贯众15g,海浮石15g,五倍子9g,半枝莲9g,槐角9g,夏枯草30g,牡蛎20g,粘液多时,加大黄6g,黄柏9g,黄芩9g,明矾3g,浓煎150~2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案例】某某某,女,22岁。患者1969年开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时有阵发性下腹痛,1970年起经常解粘液血便。1970年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X线钡剂灌肠示:自横结肠降曲到直肠满布大小不一腺瘤,多到无法计数。诊断:大肠多发性腺癌。病人于1970年4月做横结肠及降乙状结肠切除术,直肠内腺癌进行电灼。术后1年复发,便血又作,遂请中医会诊,就诊时大便粘液带血,便次增多,腹部不适,胃纳不佳,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弦。用上述内服方及灌肠方治疗5月余,多次直肠镜检查,腺瘤全部消失。病人获得痊愈。
【按语】本例为大肠腺瘤行结肠切除术后1年便血复发,结果接受中医治疗获得治愈。患者病程迁延数年,加上便血,致使病人气血虚弱。故叶医生内服方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方中有参、芪、当归、熟地、阿胶大补气血;山豆根、半枝莲、红藤清热解毒以抗癌;丹参、三七、山甲片、皂角刺化瘀散结。本例治疗的另一特点是应用了灌肠方,这样可使药物直接作用病灶,起到消散和收敛的作用。
5.林芹璧肠癌二方
【方药】1.白花蛇舌草120g,半枝莲30g,草河车30g,牵牛子30g,炒麦芽30g,大红消90g,土茯苓60g,生薏苡仁60g,败酱草24g,虎杖18g,槟榔15g,炒枳实9g,玄明粉9g,乌药9g,杭芍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攻下逐瘀。
【方药】2.当归30g,太子参30g,制首乌30g,半枝莲30g,板兰根30g,炒麦芽30g,杭白芍15g,生地15g,天花粉15g,黄芪18g,枸杞子18g,北沙参24g,石斛21g,枳壳9g,竹茹12g,白花蛇舌草120g,大红消6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大补气血,清热解毒。
【案例】任某某,女,41岁,患者腹泻多年,于1975年1月发现贫血,体重减轻约10kg。同年3月8日晚,肠鸣腹痛,继之便血,色呈棕红,量约70ml,经住院注射止血针等好转出院。以后大便潜血,均呈强阳性,一日,患者自己在左侧腹部扪及一个拳头大肿块,即请外院会诊,疑为恶性肿瘤,于1975年4月3日行剖腹探查术,见结肠肝区有6cm×12cm大小之肿瘤,表面不光滑,质极硬,已浸润邻近网膜,肿瘤与胃只相离1.5cm,分离至十二指肠下降部,见已被肿瘤浸润,粘连带较硬,水肿。肿瘤周围淋巴结均已转移,病理诊断“结肠腺癌,淋巴结转移”。术后输液反应大,高热持续半月之久,腹部阵发性作痛,痞胀难忍,头晕眼花,纳食极差,周身疲乏无力,夜寐不安。左颌下有一鸡蛋大肿块,质硬,表面高低不平,遂就诊于中医。症见面色萎黄,精神抑郁,舌质淡,苔中黄厚腻,脉滑数。既往患冠心病及糖尿病。证属湿热邪毒,蕴积肠中,热毒灼津,传导不利,因久病气血两伤,脾胃升降失司,肝肾亏损,治以先清热解毒,攻下逐瘀,继以大补气血,健脾和胃,佐以清热解毒。先服方(1),配合氟尿嘧啶化疗。但化疗后,胃脘胀满,食纳大减,恶心欲吐不得,腹胀便秘,周身困乏,四肢无力,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动则汗出,咽干舌燥,烦热失眠,舌红苔黄,脉数,继服方(2),服上药2年多,配合化疗13个疗程,诸症全消。左颌下肿块逐渐软化,变为囊状,行手术切除。病理报告:涎下腺混合瘤,低度恶性。病人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体重增加15kg以上。1978年X线胃肠钡检未发现任何异常。1983年12月随访,已健康存活8年8个月,病人获得痊愈。
【按语】本例为晚期结肠癌,淋巴结广泛转移,手术只能切除局部病灶,癌瘤随时可能复发,故急用中药清热解毒,通腑逐瘀以抗癌。方中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草河车、大红消、土茯苓、虎杖均为目前公认的抗癌药。每剂总量达350g左右,可谓大方治大病。由于病人还配用了化疗,故一度出现全身虚弱的症状。林医生遂采用中药扶正为主,西药攻癌为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经过长达2年多治疗,终于将肿瘤完全控制。
6.马吉福抗癌8号方
【方药】八角金盘12g。山慈菇30g,蛇莓30g,八月札30g,败酱草30g,黄芪15g,丹参15g,鸡血藤15g,大黄6g,枳壳10g,便血加槐花炭、侧柏炭;里急后重加川黄连、木香、赤芍;腹痛腹胀加杭白芍、乌药、炒莱菔子、厚朴;大便不通加栝楼仁、皂角子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为1疗程。服完1疗程,每隔3日服1剂,持续半年至1年巩固疗效。
【功效】解毒化瘀、消肿排脓。
【案例】石某某,女,65岁。腹痛腹泻,大便夹粘液半年,经治无效,于1977年3月转本科治疗。肛诊:直肠内壁触及肿物,指套带有血性粘液,镜检查见腺癌细胞。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西医诊断:直肠癌Ⅲ期(T3N1M0)。因患者年高体弱手术困难;且化疗反应严重,故单纯采用中药治疗。证见:面色无华,腹痛腹泻,大便混有脓血,腰痛肢冷,纳少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法宜解毒化瘀,消肿排脓,温肾健脾。用抗癌8号加肉桂10g,补骨脂10g,炒白术12g,陈皮10g,生山楂15g。连服90余剂,痛除泻止,饮食增加。出院后仍以原方去肉桂、补骨脂,增党参12g。隔日1剂,续服半年,诸证皆除。随访已存活7年,现仍健在。
【按语】直肠癌属祖国医学积聚、肠覃范畴。本病是因气滞血瘀,毒邪积聚,蕴郁成块。治疗本病非用攻积破结、解毒化瘀之剂不可,否则难以达到消除肿块之目的。然祛邪攻积必须兼顾正气。在处理攻与补的关系上,应立足于攻,采取“重攻兼补”和“以补助攻”的治法。上方取用大剂量八角金盘、山慈菇、八月札、石见穿、蛇莓为主药,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消肿之功;败酱草、薏苡仁解毒散瘀、消肿排脓;黄芪、鸡血藤补气血;丹参、大黄、枳壳行气活血,导滞逐瘀以利疏泄,全方共奏祛邪扶正之功,用治本病,收效明显。本病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手术、化疗、放疗)机体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和药物毒性反应,降低了人体免疫功能。而采用中西结合治疗,不但加强了祛邪抗癌之疗效,还发挥了祖国医学扶正培本的特长,增强了机体免疫功能,因而可使疗效进一步得到提高。
7.陕西中医学院附院癌09-三方
【方药】1.癌09-1方藤梨根60g,野葡萄根15g,水杨梅根15g,凤尾草15g,黄药子30g,蚤休15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土贝母15g,白茅根30g。
【用法】每日煎1剂,早晚分服。
【方药】2.癌09-2方藤梨根12g,瞿麦12g,瘦肉120g。
【用法】早晚食肉饮汤。
上二方可交替使用。
【方药】3.癌09-3方〓全鸦胆子。
【用法】全鸦胆子研碎,加水煎2次,合并浓缩后加醇处理,过滤,回收乙醇浓缩,再加水稀释至20%,分装成2ml安瓿,消毒后备用。用时每晚1次,每次4ml加水10ml,保留灌肠(用一般导尿管,注入瘤体上方)。
【功效】清热解毒,扶正抗癌。
【案例】李某某,女,43岁,工人。住院号29139。大便带血,排便习惯改变5~6年,日6~7次,下坠,小腹疼痛,曾以慢性肠炎治疗无效,日渐加重。1971年8月,经某医院病理确诊为直肠乳头状腺癌(病理号71:751785)。于同年9月1日住我院治疗。肛门检查:进肛9cm处8、10点各有枣大瘤体1个,压痛(+),指套血染,大便化验:粘液(+++),红细胞(-);钡剂灌肠检查:直肠上7~8cm处见肠管有4~5cm之狭窄迹,该处结肠袋消失,边缘、粘膜上不整齐(X片号94555),经用上法(指癌09-1、癌09-2、癌09-3三方)治疗3个月后,小腹疼痛消失,大便次数比前减少(日2~3次),下坠明显减轻,大便成条,脓血少见,食欲基本正常,再继续用上法,1972年2月13日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惟大便有少量粘液,肛门检查瘤体消失。停药观察,病情稳定,于同年4月20日临床治愈出院,至今2年余,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所创抗癌三方,均以攻癌抗瘤为主,可作为抗癌专方,在临床中参考应用。
8.昆明医学院附属一院肿瘤科仙败煎
【方药】仙鹤草50g,败酱根5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解毒抗癌。
【案例】王某某,女44岁。1976年诊断为直肠癌,距肛门3cm处有3cm之包块,当时因患者拒绝手术而行美登术治疗及间断化疗。1978年9月发现阴道流出血性分泌物及大便而就诊。入院诊为直肠癌累及阴道,直肠阴道瘘形成。癌块波及肛门周围,肿块直径10cm。1978年11月4日入院,11月7日开始“仙败煎”治疗,半月后血便减少。持续服药2月,患者自觉肛门胀痛减轻,食欲增加,出血减少,肛门指诊周围浸润之肿块明显缩小,直径为4cm。1979年6月随访,病情稳定。
【按语】仙鹤草的抗癌作用已被广泛实践,本例以之并加败酱根煎服,疗效确切。可作为辨癌论治之偏方使用。
9.王重九肠癌术后便血方
【方药】生大黄粉9g,生理盐水140ml。
【用法】生大黄粉,加入生理盐水,保留灌肠。
【功效】凉血止血。
【案例】陆某某,男,46岁。左下腹条索状包块3年伴脓血便,诊为降结肠癌肿。于1978年11月4日行剖腹探查,发现腹膜及肝脏已有广泛转移结节,乙状结肠大如拳状,高低不平,肠系膜、升结肠、回肠均有大小结节。鉴于已广泛转移,乃作回肠与乙状结肠下段端侧吻合术。病理切片为转移性腺癌。手术次日切口正常,便血300ml,3日来曾输血3次,计1000ml,维生素K10支静脉滴注,对羧基苄胺1g静脉滴注,正肾上腺素4mg加入冰水200ml保留灌肠。以便血不止,病情垂危,11月7日改用肠癌术后便血方,次日便血即止。
【按语】便血不止,正气速伤,癌更扩散,加快转移。如何寻求有效止血方药,本案提出可鉴资料。大黄止血,又能抗癌,用之最恰。
10.雷永仲健脾和胃方
【方药】淮山药30g,炒白术10g,广木香9g,炒枳壳10g,青、陈皮各510g,焦建曲10g。清热利湿加红藤15g,败酱草15g,山栀15g,薏苡仁15g,贯众10g,地榆15g;活血化瘀加丹皮12g,石见穿10g,大小蓟各10g;软坚消症加蜀羊泉10g,夏枯草15g,海藻10g,海带1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和胃。
【案例】童某某,女,36岁,患者大便变形,夹粘冻及紫血,肛门下坠近1年。1967年5月直肠镜检查及切片活检诊断为直肠嗜细胞癌。于5月30日去该院治疗。主诉大便日3次,夹血及粘冻,腹部胀痛,肛口滞坠。用上方治疗后大便日1~2次,偶有血少许,或有腹部隐痛,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减轻。11月8日以来直肠镜检查共8次,均示直肠肿块大小稳定。1973年6月再检查有新的肿块,症状加重,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及腹水,1974年5月转危,患者生存7年2个月。
【按语】健脾和胃法在癌症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本案用治肠癌,存活7年有余,在于扶正祛邪,两相合宜。
(三)述评
肠道癌肿在早、中期,一般采用手术配合放、化疗,中医药等方法治疗。但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或手术后复发,或虽经手术,但已有转移者,中医药治疗将是主要治疗法之一,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用”。肠道癌肿生于腑中,有碍腑道的通畅,阻滞气血水湿的运行,而出现腹泻,便下脓血,或便秘,腹痛等症状。因此,消除肠道肿块,通下腑中污浊、脏毒、瘀血等病理产物较为重要。通过各种通下法,以达到通腑祛邪的目的,邪去腑通,肠道的功能才能有恢复的可能。常用的通下法有清下、温下、润下、下瘀四法。清下,即清热攻下,适用于热毒结聚于肠中之证,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温下,即温脾攻下,适用于寒湿结于腑中,便下脓冻之证,常伍用炮姜、木香等药。润下,即润燥通下,适用于肠中津亏,或血亏,或气阴两亏而便闭者,常用生地、当归、火麻仁等药;下瘀,即攻逐下瘀,适用于腹中疼痛固定不移,大便变细等症,常用乳香、没药、当归、丹参、赤芍、莪术等药。肠道不单单属于中医的腑“肠”,而且有部分功能属于中医的脏“脾”。脾的特点之一是主升清气,主运化。肠癌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正气虚弱表现,主要是脾虚,且以脾虚清气不升为多见,尤其是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患者。所以,健脾益气必须注意升提清气如配伍黄芪,柴胡等药。
由于肠道既属中医的“腑”,又属中医的“脾”。因此在生理上就有个升降相因的问题,治疗时必须注意调整阴阳,升降适宜,把升提法与通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地说必须注意:(1)“升”时不妨碍“通”、“通”时不妨碍“升”;(2)邪盛毒壅时,以通下为主;正气虚弱,脾虚气陷时,以升提为主;(3)“通”,“升”亦可并用。这看来矛盾,实际上在某种情况下,符合病因,病机,各有所用,并不矛盾,如黄芪汤加柴胡、升麻治气虚下陷,肛门坠胀,便秘者即是1例,但须注意两者的有机结合。
在用药方面,各效案中已涉及到不同类别的药物。应该提到的是,空军济南医院和济南市医学科研所共同研制,由济南市为民制药厂生产的乌头注射液,先后使上千名晚期消化系统癌症患者减轻了疼痛,缓解了症状,延长了生命。山东省宁阳县华丰镇成功庄村农民姬荣美,患中段食管癌(癌瘤直径8cm),前胸闷痛,吞咽困难,每天吐血300多ml,住院后无法手术,只好用支持疗法维持生命。1986年10月30日,使用乌头注射液,5天后疼痛消失,能进半流质食物,9天后没有呕吐的现象,半月后就能下床活动。老年肠癌,除了药物治疗,注意饮食,生活环境的调摄,保持心情愉快外,能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促进气血流畅,防止气滞血瘀,有利于改善症状,恢复正常生理工能,增强体质,促进疾病的恢复,可从事适合于身体条件的轻微运动,散步,小跑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能增强胃肠功能,增加食欲,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