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肿瘤(第二版)
22204300000011

第11章 胰腺癌

(一)概述

胰腺癌是常见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40~70岁,男性比女性多4倍,据临床报道,近年来发病率有不断增高趋势。胰腺癌多发生在胰头部(约占80%),仅少数发生在胰体和胰尾。多数胰腺癌来自腺管上皮,腺管上皮增生及鳞状细胞化生可能是癌前病变。本病发展较快,易发生转移,病程较短。

胰腺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有人认为与一些相关的疾病有关,特别是邻近的脏器如胃、胆的一些疾病,以及直接影响胰腺功能长期紊乱的因素,都可能造成胰腺发生病变。另外,肝、胆、胃等脏器的癌肿常浸润或转移到胰腺。饮食不节和饮食不洁常常是胰腺癌发生的诱发因素。

胰腺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即可出现症状。初期症状大多为上腹痛、黄疸和消化道症状。疼痛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上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黄疸为胰头癌和弥漫性癌的主要症状,黄疸一般是进行性加重,可伴有搔痒,小便呈浓茶,大便呈灰白色,乏力和食欲不振甚为常见。尚可伴有腹泻或便秘,腹胀恶心。晚期可出现腹部肿块,发热。锁骨上淋巴结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胰腺癌的诊断可根据X线检查、化验检查、B超检查、CT检查。结合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有确诊价值。胰腺癌的治疗目前仍不理想,西医以手术治疗,平均生存期只有半年左右。近年来临床报道中医以辨证论治原则治疗胰腺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显示了中医在治疗胰腺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病在中医临床多属于“症瘕”、“积聚”、“黄疸”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见腹痛胀满;肝气犯脾,脾气虚弱,故见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脾虚生湿,湿郁化热,热毒内蕴,则发为黄疸;病程迁延日久,气滞血瘀,热毒内结,则见腹内肿块。

(二)名医妙方

1.邓以林胰腺癌方

【方药】白花蛇舌草30g,石见穿30g,半枝莲30g,昆布15g,海藻15g,太子参12g,半夏12g,苍术9g,茯苓9g,陈皮6g,三棱6g,川芎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案例】尹玉珍,女,61岁,患者于1981年2月26日因上腹部绞痛,呕吐菜绿色水样物,经医院剖腹探查示:见胰头10cm×6cm肿块,质硬如石,与毗近组织广泛粘连。诊断:胰头癌。因肿瘤广泛转移,未能手术切除,仅作胆管与十二指肠侧端吻合。伤口愈后,请中医会诊,症见上腹部胀痛,拒按,面色晦暗,形体消瘦,头晕乏力,目窠下微肿,中脘胀闷不适,食量甚微,大便干结,舌暗淡,脉象沉涩。证属素嗜厚味,积忧成郁,正虚邪实,气聚痰凝,发为症积。用上方30剂后,脘腹胀闷已解,压痛减轻,目窠下肿消,舌苔微黄,脉涩。症积牢坚,汤剂恐难胜任,故斟酌上方,改用水丸,每次9g,每日3次。服药约5个月,诸症悉除。为巩固疗效,仍服水丸,每次6g。坚持长期服用。1981年9月超声波探查;上腹部未见液平面及反射波段。提示:肿块消失。病人获得痊愈。

【按语】本例病人剖腹探查,肉眼观察为胰头癌,不能切除病灶,只能重建消化道通路,为接受中药治疗扫除障碍。方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清热解毒以抗癌;海藻、昆布、牡蛎、大贝母、栝楼皮、半夏软坚散结,化痰消症;三棱、莪术、川芎、丹参活血化瘀;太子参、白术以扶正;苍术、茯苓、陈皮消食化湿以助运化。是方寓消于补,消补并行,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但攻邪不伤正,扶正不留积。大方小量,缓缓图治,症积终消。

2.贾堃胰腺癌方

【方药】柴胡10g,白术10g,白芍15g,茯苓15g,郁金15g,瓦楞子30g,山豆根10g,索罗子15g,露蜂房10g,全蝎10g,料姜石60g,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理气健脾,软坚散结。

【案例】杨某某,男,45岁。1981年6月患者以上腹部疼痛,纳呆,两胁胀,身困乏力而住院。剖腹探查证实为胰头癌。病理报告:“高分化腺癌”。由于粘连无法手术,且胆汁排泄不畅,置T形引流管,并进行化疗。病人于1981年11月21日就诊中医。症见腹胀,纳差,乏力,两肩背沉困,动则出虚汗,气短,便溏,1日2~3次,呈灰白色,小便黄。引流物每天600ml左右。舌胖有瘀斑,脉弦细数。证属肝郁脾虚,瘀痰结聚。用上方加黄芪、人参、薏苡仁、金钱草、补骨脂、生地、枸杞子等。并加服平消片,每次8片,日服3次。患者服药2年有余,诸症减。于1984年6月中旬去北京医院复查,肿块较前明显缩小,经手术切除。1986年B超复查多次,无复发迹象,病人获得治愈。

【按语】本例病人如同许多胰腺癌患者,出现症状进行手术时,发现肿瘤已广泛粘连,仅作胆道引流。但病人坚持服用中药近3年,使肿瘤显著缩小,然后进行手术切除而获得根治。本例治疗的成功经验,向肿瘤病人,特别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指出一条新的治疗道路。对于失去了手术机会的中晚期癌症病人,应首选中医进行扶正抗癌,辨证施治,以达到减少痛苦,延长生存期,并为手术根治创造条件,使病人获得痊愈。

3.雷永仲铁树牡蛎汤

【方药】煅牡蛎30g,夏枯草15g,海藻15g,海带15g,漏芦12g,白花蛇舌草30g,铁树叶30g,当归12g,赤芍12g,丹参18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川楝子10g,郁金10g。

【用法】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剂。

【功效】软坚散结,益气活血。

【案例】刘某某,男,60岁。因畏寒发热,右上腹痛伴黄疸,诊断:肝外胆道肿瘤可疑。行剖腹探查,见胰头部肿瘤约鸭蛋大小,质硬,胰体全部被浸及。诊断为胰头癌。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术后经中西医治疗,皮色转黄,自觉下腹部有鸭蛋大小肿块凸出,痛不欲生,呈断续发作。服上方后症状减轻,小便转清,精神振作。持续服药1年半后恢复半日工作,再服药1年恢复全日工作。以后继续服药以巩固疗效。随访10年健如常人。

【按语】以本方为主治疗7例胰腺癌,存活2年以上4例,占23.53%;3年以上2例,占11.76%。若瘀血重加桃仁12g,炙穿山甲12g,王不留行12g;肿块明显加炙鳖甲、望江南各15g;脾胃不和加陈皮10g,木香9g,孩儿参12g,黄芪15g,苡仁20g,山药20g;内有湿热加茵陈30g,车前草20g,金钱草12g,虎杖12g。

4.谢民福胰头癌方

【方药】牡蛎、夏枯草各20g,贝母12g,玄参、青皮各15g,党参、炒白芥子、何首乌各30g,白术、当归、赤芍、胆南星、法半夏各10g,木通、白芷、台乌药各7g。

【用法】每日1剂,水煎,送服小金丹,每日2次,每次1支。

【功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案例】贺某某,男,50岁。1985年8月15日诊。上腹疼痛已两月,伴见呃逆泛酸,解黑色大便(无溃疡病史),消瘦,体重由50.4kg降至46kg。经某医院胃肠钡餐检查及B型超声波检查,诊断为胰头癌。刻诊:上腹疼痛,头昏乏力,饮食大减,目眶深陷,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腹部凹陷,上腹偏左压痛明显,脉沉细,舌质紫暗,苔白腻。证属痰瘀互结。法当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服上方6剂后,自觉头昏更甚,腹痛减轻。仍用上方,只将党参易为人参10g,小金丹减为每次半支。继进4剂后,腹痛明显减轻,微有头昏,舌苔厚腻,腹胀,饮食无味,大便滞涩不畅,下肢水肿。证属脾被湿困,三焦气化失司。治当醒脾化湿,通利三焦。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藿香、厚朴、茯苓各15g,陈皮6g,杏仁、建曲各10g,大腹皮、茵陈各20g,大黄3g,薏苡仁30g。小金丹每次服半支,每日2次。服上方3剂后饮食转佳,二便通畅,上腹部已不痛,但有不适感。此乃正气回复,当乘势攻积以图尽功:牡蛎20g,贝母、玄参、厚朴各15g,白芥子、瓜壳、柴胡各30g,三棱、莪术、酒大黄各10g。小金丹每日1次,每次1支。服5剂后,上腹不适感已消失,体重已增至50.5kg,精神转佳,面色红润光泽。改用活血养血法以善其后。用血府四物汤加减。服6剂后,诸症消失。经某医院用CT扫描:“胰腺内未见占位性病变”。乃痊愈。追访半年,身体情况一直良好,未有任何不适感。

【按语】本案病机,初诊为痰瘀互结,二诊转为脾为湿困,当湿浊宣化后,又以痰瘀论治。可见临床辨析,当以脉、舌、证、征之“象”,剖究病机实质“谨守”之,是病机中心论的核心。

(三)述评

对胰腺癌的治疗,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疗法,手术治疗平均生存期只有半年左右。而据报道统计,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所治42例,1年生存率达90.5%;3年生存率达50%;5年生存率达4.8%。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医在治疗癌证方面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