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2179000000064

第64章 精妙:“宁悔不击,不可悔不止”

在宋夏战争中,宋朝一方,有一员大将叫狄青。

狄青是汾州(今山西汾阳)人,行伍出身,在对西夏战争中屡立战功,为范仲淹等所擢用,由士兵累升为大将。

狄青之所以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勇敢、智慧、善战、服从等等。但最重要的一条,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想贪大功,不做一口吃个大胖子的痴梦。

《元刊梦溪笔谈》记载,狄青在戍守泾原这个地方的时候,有一次与西夏军队作战,大胜。他的部队乘胜追击,追出去好几里地。此时夏兵忽然停顿拥挤起来,宋朝军士判断他们前面必定遇到了险路,准备奋击,全歼残敌。但此时狄青却命令鸣金收兵,西夏残兵得以逃脱。宋兵前去勘验现场,敌兵逃跑之路果然一面是深渊。狄青手下将佐都后悔没有追击,只有狄青不后悔。他说,逃窜之敌忽然停下来跟我们打,怎么知道这不是计谋,这里没有设埋伏?我军已大胜,残敌是否歼灭并不十分重要。万一上了他们的圈套,存亡不可知,有可能会反胜为败,前功尽弃。他说,“宁悔不击,不可悔不止。”宁愿对没有追击感到后悔,也不能对因不停止追击而遭致惨败后悔。同时代的人对狄青的评价是:狄青用兵,从总体上大局上把握胜势,不求奇功,所以从来没有大败过,他累计下来功劳最多,最终成为了名将。面对更大的胜利更大的利益的诱惑,能把持得住,有所戒备,有所不为,这是狄青的过人之处。时势造英雄,元昊的反叛,西夏的立国,造就了一批英勇善战、青史留名的将帅。狄青乃其中之一。

时势又不能单独造就英雄。时事是外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者,军士将帅的个人素质也。

一般的人,追穷寇者多,胜利冲昏头脑者多,想在短期内通过几件事就爬上高位者多,逞匹夫之勇者多,能办成事也能办砸事者多。而如狄青者,则知己知彼,不神化自己,以为天下无敌;也不藐视敌军,以为是酒囊饭袋,是稻草人。他打有把握之仗,确保军事行动每个细节的合理,做到大处着眼,见好就收,首先保存自己,然后消灭敌人。虽然古诗中说,“一将功成万骨枯”,那是没办法的事,但狄青尽可能使他的部下少死一些。

古之圣贤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是说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狄青虽是行伍出身,文化程度肯定不高,但狄青在此方面的天赋是极高的,他的人生哲学是科学的。他在对待胜败、功罪、升降、留转等问题上,是极为大度大气的。

历史上有很多人,论武艺论军事韬略指挥才能,均不比狄青差,可他们差的是人生境界。因为境界不高,或可取胜于一时,升迁于一时,骄狂于一时,但可能在过了大江大海之后,在一条小河沟里翻船,从而葬送了一切。

从军事说到经济、文化,从狄青说到别人,从古代说到现代,虽然其他领域与军事有别,但取胜之道有许多相同的方面。虽然今人所面对的敌人、困难与狄青时不同,但在做人的境界上也应有共同的要求。成大器成大事者,必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开阔自己的胸怀,树立正确的胜负观、政绩观,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迈上新的更高的台阶。

人当然要求大胜,但大胜必须有把握,如果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异想天开,寻求奇功,则可能会大败,一败涂地,败得爬不起来。

我们常羡慕西方人的冒险精神,但那种精神其实也是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基础上的,不是只凭勇气、胆量、撞大运的。

我们赞美狄青,并不是赞美怯懦、守成与平庸。许多的伟大,蕴含在平常、平凡、平庸之中。

20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