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2179000000128

第128章 穷边有客游

张乔的《书边事》是如此写的:“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唐诗三百首》的注释者吴兆基先生说:“此诗是作者游边塞时,见边塞平安无事,心中欣然所作。抒发了作者希望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的美好愿望。”

张乔说的没错,只有“大漠无兵阻”,国家安定,边疆平静的时期,才能出现“穷边有客游”的景象。

中华民族是在几千年间,由无数个大大小小民族融合而成的。中国的版图,在各个时期也有所不同,边疆的概念,当然也是千变万化的。

唐朝诗人笔下的很多的所谓边疆,比如梁(凉)州、青冢(昭君墓)所在地呼和浩特等地,目前均在中国的内地。

昭君墓我去过,那是二十多年前了,我去呼市出差,顺便去了昭君墓。去那里,不是因为我是学历史的,去探古寻幽,主要的是因为,那里是呼市的主要旅游景点。昭君墓其实就是一个大土堆,那不是真正的墓地,没有尸骨,甚至没有衣冠,只是个象征。所谓的昭君墓,在内蒙古有好多处。面对昭君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与心情。与匈奴单于有血缘关系或者说血缘较近的人,有一种自豪感。你汉族再多数再能耐,几千年前你不也得把公主送过来和亲吗!而汉族的人,心情多半如杜甫,惋惜于昭君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悲愤于昭君的“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汉人们,很少去检讨朝廷的无能,却只狭隘地妒恨着单于父子沾了自己民族的便宜。游昭君墓,想想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心情比较复杂,往明白里说,就是有些可笑,还有那么一些可悲。

梁(凉)州我也去过。第一次去是从空中掠过。去新疆飞越河西走廊时,在凉州(今武威)地界,我看见了用白灰刷的硕大无比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字。我想,这八成是整给过往的大领导们看的,百姓们知道,为人民服务的人大多飞在天上。

真正去凉州,是在2008年国庆节期间。山西的两个朋友要到西北玩,我和同事带他们去了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去了那里的胡杨林,去了居延海,去了西夏国所建的黑水城。

黑水城是西夏国的一个“军区”,是其军事重镇,当年在西夏国与宋朝,与蒙古人作战时,在巩固西部边防时,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蒙古人灭西夏后,这里仍是戍边与屯垦的要塞。元朝来势汹汹,去也匆匆,九十多年就终结了一个朝代。元朝被朱元璋所灭,黑水城被废弃,百姓被内移,这里的水干了,田荒了,城塌了,一切都被流沙与时光淹埋了。黑水城曾经被俄国人科兹洛夫关注过,他先后两次,带人盗走了西夏国埋藏的文书与文物。黑水城为后世人们研究西夏国,留下了宝贵的资料。现如今,黑水城是旅游胜地。那天我们于细雨中寻访黑水城,在古西夏国的残垣断壁上踱步,想了很多。我在《借党项人说事》一书中所写的点点滴滴,都从脑际向眼前涌来。我突然有了历史的亲历感,似乎顺着时空隧道步入了宋夏交住的时代。在黑水城,我与导游开玩笑,说黑水城是西夏国的,而西夏国的首都在我们宁夏,那么黑水城自然也就是宁夏的。不过我们不马上要回去,由你们暂时保管吧。我的话,引来了友善的笑声与回应。

从黑水城出来,我们去了河西走廊,去了凉州。路上,我们经过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这多少有些“大漠有兵阻”的味道,当属张乔诗辩证的另一面。

中国的卫星工业走在了世界前列,载人飞船的发射与回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国的军事实力也有了较大的增强。这一切,都是国防巩固、国家安定的有力保证,也是“穷边有客游”的保证。只有有此“兵阻”,才能无彼“兵阻”,而更为有力的保证,不是卫星,不是导弹,而是国家的民族政策,即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政策。只有制定与执行这样的政策,才能实现张乔所言之“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的目标。

20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