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084

第84章 关于粮食

我们每每看到这样的电视镜头:在非洲炽热的旷漠上,一群群骨瘦如柴、腹部隆起的黑孩子眨着凄惨的眼睛。我们从历史典籍上随手就可翻出这样的记载:“岁饥馑,民易子而食。”我们在街头也经常可以遇见衣衫褴褛的乞讨人。这一切历史的和现实的、中国的和外国的孤立事件,实际上有着内在的联系,用两个字连贯起来,那就是“粮食”。其根源均在于粮食的缺乏。

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其中首要的是食。一部人类发展史,粮食生产和分配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也与粮食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一个解决不了民众食品供应的社会,很难成为一个繁荣文明安定的社会。基于此,各国对粮食的生产和节约使用问题都予以了足够的关注,联合国还将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以及工业用粮的增加和人为的浪费,粮食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饥饿的阴影始终伴随着人类。旧时代饥馑的记载也许引不起我们的警觉,1960年前后的饥饿岁月可能也失去了震动效应,但目前农村仍有不少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这无论如何也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但现实令人堪忧,发展中国家粮食需求量的增长率远远超过粮食生产增长率。我国的粮食产量不稳定,而且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上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每年浪费量达几百亿公斤。只有400多万人口的宁夏,每年浪费的粮食也不少于3000万公斤。这是两个多么令人震惊和痛惜的数字。如此大的浪费,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其中最令人难以容忍的,是宾馆、餐厅、学校食堂大量丢弃馒头米饭的现象。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初生牛犊同样也不大知道饥饿的味道。我们的一些青年学子生在优裕的环境里,没遇到先辈们缺少粮食的艰辛,也未尝过非洲灾民营养不良的痛苦,糟蹋粮食的现象在他们看来不算一回事,至少不是大事。可我们的学子们也是最有思想、能够关心和考虑人类命运的一代,当此全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活动宣传周”,当世界粮食危机的警钟一次次敲响之时,能够迅速觉悟的,也是他们。

人类是可以解决粮食问题的。

(载1991年10月25日《宁夏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