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078

第78章 以权谋私之“权”与“私”

以权谋私,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顽症。提起这一话题,正直者善良者有道不完的委屈泄不完的怨愤。但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却显得比较滞后。老牛近日闲来无事,对“以权谋私”做了番考察,收获颇大,心得颇多,自觉学问长进不小。公布出来,使同好者共同受益。

先说“以权谋私”之“权”。很多人以为直接有权才能谋私,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或者说其认识不够辩证不够全面。现实生活中,这“有权”之“有”,大有学问。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自己掌握的权力谋私。有人权者安插人提拔人调动人处理人,有财权者提工资增奖金发补助批贷款拨资金。有物权者批指标拨物资,只要老人家们高兴满意,权限之内捞取点好处,表述起来用“探囊取物”也罢,用“易如反掌”也罢,用“不用吹灰之力”也罢,都不过分。这就比如看园子的摘了两个桃子,放羊的剪了三两羊毛,管水库的挑了四担水,道理就这么简单。

其二,“借”权谋私。“权”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钱可以借,物可以借,权照样可以“借”。可以“借”权谋私,这是不容怀疑的。比如子女借用老子的权,亲属借用当权者的权,亲朋好友借用老关系的权,下级借用上级的权——打着当权者的旗号办事,当权者允许或者默许即可。许多的谋私之事,“借”权办理来得更加方便顺溜。当权者的公子小姐夫人岳丈兄弟姐妹小舅子小姨子七姑八姨三舅四叔二大爷老上级老部下找其管辖下的部门办事,确属小菜一碟。谁敢驳这份面子,除非他不想升迁不想在这块屋檐下立足未谋过私没有把柄在此上级手里。中国的老百姓现在也变聪明了,很多事与其求当权者,不如求他的夫人子女甚至远亲近邻来得稳当利索。“借”来之权,用起来更便当更顺溜更无所顾忌。

其三,“买”权谋私。“买”权谋私,不用注释,大家也明白八九分,有些人为了办政策规定不能办之事,不惜用重金乃至良心人格色相等等贿买当权者,用“买”来的权办事。还有更甚者,“买”权不仅仅是为自己办事,而是当权力二道贩子,即先用钱买通有权者,然后再为别人办事,收取好处。现在有那么一小批极会“办事”者,即是典型的权力二道贩子。他们先收取求其办事者的重金或贵重物品,然后拿出一部分去贿买当权者办事。一旦贿买成功,可以永久使用,只需不时予以钱物“加温”即可。

其四,“偷”权谋私。所谓“偷”权,即当权者并未授权,谋私者也未贿买权力,他们的办法更加高明,在当权者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狐假虎威,打着当权者的旗号办事谋私。建国之初,有人伪造周恩来总理的笔迹,从银行提走了几十万元巨款;话剧《假如我是真的》中的“高干子弟”,骗钱骗物骗爱情,即是例证。近来偷权谋私日盛一日,偷权者的手法也越来越高明。他们为了偷权,想方设法往权贵者身上沾。沾的办法嘛,五花八门,跟在领导后面走几圈,照张集体照;站在领导旁边上两次荧屏,或跟领导的夫人子女套套近乎,以后便可以打着该领导的旗号,欺上瞒下,牟取私利。还可以当权力的掮客,偷权替别人办事,从中渔利。

关于“权”字暂说这些,再来侃侃“以权谋私”之“私”。

“以权谋私”之“私”,内涵也极其丰富。除了为自己,为亲属子女熟人朋友外,还有为送礼者,献殷勤者,讨好者,依属者,效忠者,顺眼顺耳顺心者。“私”字推演开来,还包括小团体,再推演下去,还包括大团体,地方主义即是。“私”字虽五花八门,杂色纷呈,但概括起来,无非直接之私与间接之私而已。它们都是极隐蔽的,大都见不得光,阳光一照,原形自现。

唠叨一番“以权谋私”之“权”与“私”,读者诸君见仁见智,任你取舍。想长谋私本领的,你从中学本领,我不收学费,将来如结局可悲也别怪我;想肃贪堵漏的,你长几分见识,多几手对策,我也无权奖励你。老牛研究“权”“私”,纯属闲得发慌,无事找事。你们要用我的成果,那是你们的事,我概不负责。

(载《共产党人》199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