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143

第143章 家与毁家

在中国人眼里,家是个很大的概念,它既不同于英美人的Home(抽象的家),也不同于Family(家庭成员),其内涵更具宗法色彩政治色彩与理想色彩。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里,家是个封闭循环的逻辑圈。家需四有围墙,四世同堂。人们的政治抱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能治国平天下者,是为政治家。从“家”开始,到“家”结束;“家”是最低层次,又是最高境界。虽然这两个“家”有区别的一面,但更有浑然天成,无法分割的一面。一个人从“家”中走出,经过漫长的时日苦苦的追求,所奔的目标,乃是成名成家。于是乎,在中国人的词语中,“家”便神秘神圣神奇。各个领域的最高称谓,便是个“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财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美学家、美食家,逢行必有“家”。成名成家中的“家”,小者为“者”,大者“立一家之言”者则代表一个派别一种流派。

以“家”作为人生最高境界,确实有它温馨温柔温情的一面。人呱呱坠生于家,戏耍于家,成长于家。人可以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不知地球之外还有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但不会不知道自己的家;可以忘记皇帝大汗总统主席,忘记联合国秘书长,但不会忘记“家”,忘记父母。家给人的印象太深,对人至关重要。人生之旅将一切险恶艰辛的去处统统视为家,奋斗起来自然要踏实得多快活得多。所以,这是符合人类心理特征与事理特质的。

以“家”作为人生最高境界,也有不那么科学的方面。家是社会的细胞,是细胞自然有其微小性封闭性排他性。人时时事事处处围着家想围着家转,便如同蜗牛,背上便有了沉重的房子,动作起来便受累赘与限制,要达到人生的远大目标便有不少困难。

鉴于两种“家”的矛盾性,为达成名成家之目的,人们便采取了不同的方针与对策。有“拖家带口”的,有“毁家赴难”的。“毁家赴难”者中,目的不一,毁法各异。有让人钦敬的,也有让人唾弃的。遭唾弃者毁家的手法五花八门。最让人不齿的,如《平原游击队》中的汉奸哈巴狗,将“太君”背到自己老婆的床上。此类事例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岁月也为数不少。有为了捞个一官半职而将妻女作“貂蝉”奉送上司的,有为了在歌坛一试身手一展歌喉一举成名当影星歌星艺术家歌唱家,而一路献媚取宠委身老师评委导演的。人们在成名成家奋斗的过程中,有意无意、有形无形地毁坏着家庭结构、家庭序列与家庭声誉。

按照生活的逻辑与历史的逻辑,“成家”不一定非以“毁家”为代价不可。可“毁家”者的逻辑是,这样“成家”更快当便捷顺利。对于此辈,似乎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制止。一部《二十四史》,其中多少这类嘴脸!如今的年月,又为后辈史学家留下了多少史料素材!古今一理,阻挡是无用的,只好由他们去了。

(载1993年11月24日《石嘴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