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142

第142章 温棚效应的社会借鉴

温棚是人们适应和改造自然的产物。温棚有别于外界的,除了温度,还有湿度。温度高湿度大是温棚的一大特点。

人们之所以花气力费功夫建温棚,主要是为花卉和蔬菜创造一个抵挡风寒、减少蒸发、适宜生存与生长的环境,创造一处处小气候。有了温棚,生于南方的花卉苗木蔬菜才能得以长于北方,寒冷的季节才能有鲜活的蔬菜上市,才有美丽的花朵争艳,以扫除冬天带来的颓丧、消沉与冷落,予人们以春的希望蓬勃的生机与无尽的活力。

温棚是自然界缺憾的补充,但人类对此并不十分清楚。人们常以温棚引喻社会,但却含有某种先入为主和强求一律的味道在里头。“温室的花朵”,便是人们用以讥刺和嘲讽那些意志力薄弱,没有经过严酷环境考验的人的比喻。这种视角和判断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推而广之,用它来看待一切事物,也有其不可掩盖的缺陷。缺陷之一,是把不可比拟之事物放在一起衡量。比如那句“要作蓝天的雄鹰,不作温室的花朵”的口号,便把披羽之鹰与娇嫩之花用一个尺度要求,抛却了事物的不同属性及对环境的不同要求,显得不伦不类。缺陷之二,是思维的单一与思路的狭隘。比如只崇尚“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傲然骨气,却鄙薄温室花朵的秀丽风格,使人的多向的审美选择趋于单一,陷入了要么青松,要么花朵的排中律的单调逻辑圈中。

“温室花朵论”的社会危害之一,便是七十二行中,只崇尚工农兵;便是数千万学生,统统到广阔天地去“经风雨见世面”,去加入“地球修理工”的大军。这一决策,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损伤,给国家带来的惨重损失,给外界造成的恶劣印象,给历史前进设置的沉重障碍,是显而易见的,也是难以讳言并在某种意义上是无可挽回的。

温棚便于花卉果木等生物的生存与繁荣,窃以为这便是温棚最神奇的效应。社会生活中应当充分借鉴这一效应。要为人们提供经受风雨锻炼考验的条件,也要提供使其免受严酷气候伤害的环境。要培植“青松”,也要栽种“花卉”,允许各种性格各种爱好各种素质的人自由择业,自我发展,在个体完善的基础上达到整体完善。

社会“温棚”是社会发展的一项必备条件。

即便是青松,到了南极北极,也只能生长在温棚里。人类呢,再刚强勇敢的斗士,也有虚弱困倦的时候,也需要“温棚”“温床”之类休养生息的场所。人类需要“青松”,也需要“花朵”,因为人类社会比之自然界更需要多姿多彩,色彩缤纷。

对于我们惯常讥刺的某些知识分子这类“温室里的花朵”,应承认其生存和生活方式的独特性。不独宽容,还应当为其“加湿加温”,使其为社会生活的繁荣和进步发挥出其独到的作用。

(载《人才与科技》199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