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22157600000020

第20章 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记银川市阳光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宋洋/葛林

1

2004年3月的一天,银川市阳光心理健康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在一阵鞭炮声里,人们不由得驻足观看,在这条繁华的街道上,商铺林立,但对于这个“阳光心理健康研究所”,一般的老百姓多少还是有些疑惑的,有人就问身边的人“:这里面,卖的是什么啊?”身边的人摇摇头“:不知道。”而另一个人颇为认真地研究了一番那“心理健康”几个字后,说“:是给人看病的吧。”这时,宋洋来了,她用温和、充满诗意的语音说“:我们阳光心理健康研究所,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还是陌生的,不了解我们工作的性质,这是因为我们所从事的这个事业,在我们这个城市还是首次。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用不了太多的时间,大家对我们这项工作的意义就会有更全面的了解的。我希望我们阳光心理健康研究所的所有员工,会成为大家的知心朋友,我们会用我们的工作,让你们生活得健康愉快,让大家的生活充满阳光。”但凡了解宋洋的人,自然知道宋洋所从事的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宋洋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同时也是一位有资质的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多年来,她通过进修学习,先后获得了南京大学授证家庭系统排列导师、南京晓庄学院授证NLP简快身心积极疗法、香港专业效能管理学院认证NLP执行师、美国催眠治疗师专业评审委员会(ACHE)认证之临床催眠治疗师等专业资格证书。或许当你看到“临床催眠治疗师”这几个字的时候,自然会和医院里的那些临床医生和临床护士联系在一起。大概那位不明真相的路人说的是对的,她们也是给人看病的,不过她们和医院里那些医生不同的是,医生们所从事的是人们身体疾病的治疗,而她们所从事的则是人们心理疾病的治疗。一个人身体上的疾病,可以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而这种心理疾病的治疗,则并不那么简单,它要求治疗师必须具备更高的智慧和更娴熟的专业素质。

2

提到家庭治疗,就不能不说NLP,那么NLP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妨简单地了解一下。

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加州圣克罗市的加州大学,一个名叫理查德·班德勒的年轻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家庭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不久,理查德受雇把维吉尼亚在加拿大做的为期一个月的工作内容制成录音带和文字记录。这份工作花费了他几个月的时间才得以完成。通过整理这些材料,他学会了维吉尼亚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所运用的声调和行为模式。紧接着理查德又参与了完形疗法创始人弗里茨·珀尔斯的一批手稿的编辑工作,他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认真地看了弗里茨工作时的录像带,从而他又掌握了弗里茨的语言和行为特色。有了这些能力,理查德在加州大学的校舍内组织了多个完形疗法研究小组。这时候,理查德认识了在加州大学教授语言学的教授约翰·格林德尔。他告诉约翰·格林德尔教授说,他注意到潜意识的意念和构词过程,想与约翰合作发展出一套沟通上的“文法”。他们首先研究维吉尼亚的录像带,很快他们就发现维吉尼亚的一些惯用语言技巧,并把它归结成一定的模式,这就是“检定语言模式”的前身。他们还发现,维吉尼亚对一些受导者多用视觉型文字,而对另一些受导者多用的是听觉型文字,其他的一些受导者多用感觉型文字。经过他们的认真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语言工作模式。不久,理查德和约翰又经过美国的著名学者格雷戈里·贝特森的介绍,到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城研究米尔顿·埃里克森的催眠疗法,理查德和约翰运用他们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很快就成为了催眠高手。1976年,理查德和约翰决定用NLP来命名他们所发现、总结和创造的这门学问,于是NLP就此诞生了。

NLP是一门研究人的大脑如何运作以及如何提升它的运作效率的学问。NLP为每一个接触到它的人提供了一些实际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以便能增加达到自己能力顶峰的机会,使自己无论在个人发展、事业工作、家庭生活,还是与人相处上都有显著的提升。

NLP一经问世,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很快在欧、美发达国家传播开来。NLP这门学问在中国得以传播,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了。

宋洋是第一个把NLP带到银川,并把它运用到家庭治疗上的人。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普及心理教育的培训和咨询工作,面向社会开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讲座、心理咨询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在宁夏全区主持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家庭教育讲座和企业培训百余场,深得受众的好评,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3

因为采访的事情,我跟宋洋通了几次电话,在电话里她的声音温和,极富有感染力,就如同春天的田野上迎面吹来的一股温暖的微风。我想这也正是她从事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所特有的专业素质吧。

一位曾经听过宋洋辅导课的学员是这样评价她的:宋老师以其独特的平和、沉静的心态和平实、感性的风格,具备特殊的演讲魅力。宋老师最大的特点是:她不是在讲课,不是在表演给人看,而是在用心讲着她自己的成长故事,融入的是她的全部感情;每一课都是她人格魅力的体现,更是她多年积累的人生经验的充分整合……

宋洋的老家在吉林的四平,她的父亲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生,这样的学历,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放在全国任何一座大城市,也算是拔尖人才,更何况在四平这样的小城市了。当然,在那个时代,能有这么高的学历,他家的成分也一定是很高的了。那个年代,尤其是像宋洋的父亲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就如同一棵根基不稳的大树,任何一场政治风暴的来临,都可能把他推倒。宋洋的父亲原本在四平的一所中学里当老师,他学的是历史,但又对天文学特别热爱,他有一架高倍望远镜,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观察星象的变化,他的行为自然就受到了别人的怀疑。于是这位年轻的历史老师,一夜之间就被打成了“特嫌分子”,先是受到严厉的审查,然后被开除公职,紧接着又被迁赶到了农村,去接受劳动改造。宋洋出生于1963年的3月,若是在江南一带,已经是草长莺飞、春暖花开的季节了,可在东北,却依然还是冰天雪地、寒气逼人。这就让小宋洋一出生就饱受了人间的冰霜与冷暖,所以,在宋洋的记忆里,四平乡下的那个小山村,更多的则是那无尽的冰雪和彻骨的寒冷。

像父亲这样身份的人,自然是备受歧视的。在村里,父亲和那几个“四类分子”干的是最脏最累的活儿,而他们的工分却是最低的,动辄还要接受严厉的批斗和毒打。身体的伤痛是可以忍受的,可人格的凌辱对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来说那可是一种极度的精神伤害啊。但父亲对家人说“: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有谁受到的屈辱能超过司马迁呢?司马公尚能忍受,我辈之人又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

是的,父亲豁达开朗,思想境界博大高远,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但小宋洋却没有那样高深的思想境界,对于自己所受到的伤害,无论如何她是忍受不了的。

宋洋的童年是苦涩的,她生来就聪明伶俐,苦难的生活让她变得坚强而勇敢。她5岁那年,父亲又一次被监管了,而母亲经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病倒在了床上。生活的重担就这样落在了她那弱小的肩膀上,她既要照顾病中的母亲,还要看护好幼小的弟弟,既要做一家人的饭食,还要提着个小篮子到地里剜野菜割猪草。这样繁重的家务劳动,即便是一个成年人,也还有顾此失彼的地方。可她们的这个家,在小宋洋的料理下,竟然是井井有条,这就让村里的那些大人们也不得不对这个小大人刮目相看。

宋洋的童年也是孤独的,因为她和弟弟属于“黑五类”子女,又是从县城里迁赶下来的,村里的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就常常欺负他们。在那些孩子面前,宋洋当然是不甘示弱的。可宋洋小时候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口吃,说话结巴,而乡村里孩子们打架,最多的还是骂。宋洋不会骂,那些刻毒的语言她也说不出口。当别人骂她的时候,她只是用愤怒的眼睛看着对方,实在忍受不住了,她就会猛扑过去,用牙咬用指甲抠,以解除心中的愤恨。毕竟她是一个女孩,又是那么弱小,每次打架,吃亏的总是她。尽管她常常被打得鼻青脸肿,但她绝不屈服。开始的时候,受了人家的欺负,会哭上一场,但后来这样的事情经历得多了,她也就不哭了。她很会动脑子,她在寻找能克敌制胜的武器,她家里养了一只猫,她看到猫在捉老鼠的时候,灵活又凶猛,她很羡慕那只猫,后来她就发现了猫有自己的得力武器,那就是它那锋利的爪子。宋洋把自己的指甲也修成了尖儿,当她再一次和对手打斗的时候,她那锋利的指甲,就让对方的脸上挂了不少彩……

4

童年就这样在苦难中过去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家由大乱走向了大治,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父亲终又恢复了工作,她家由农村又迁回了四平。这时候的宋洋已经16岁了,生活里充满了阳光,宋洋的梦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也就是从这时起,她的艺术潜质就被焕发了出来,她说话尽管还有些磕巴,但她会唱歌,一亮嗓子便四座皆惊;她还会弹琴,能用她那灵巧的手指,弹出高山流水的声音。那时她已经上高中了,在每次学校举办的文艺演出活动中,她都能获奖。宋洋曾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她还想成为一名作家、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或许是她的理想之梦太多了,她的爱好也太宽泛了些,直接影响了她的学习成绩,在那一年的高考中,让老师和同学们意想不到的是她落榜了。

高考受挫,让她的情绪低落了几天,但她很快就振作了起来。在她的意识里,这个世界很大,天空很广阔,既然上帝让她来到了这个世界,那就一定会给她一个属于她的生活位置的。果真,那一年吉林省财税专科学校在四平招考几个图书管理人员,宋洋闻讯便欣然前去应试,在数百名考生中,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

在图书馆工作,这对宋洋来说,真是天遂人愿。宋洋酷爱读书,从上小学时候起,她就嗜书如命,但凡能找到一本好书,就像蜜蜂找到了花源似的那么兴奋,她常常用自己心爱的小玩具跟别人换书读。有人说她是书迷,有人说她是书痴,还有人说她是书虫子。这是一个大学图书馆,其图书的数量自然是如山积海蓄了。宋洋暗自庆幸自己能有这样的一个好去处,那时她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那期间,她一边尽职尽责地工作,一边读书,她的阅读面很广,很快让她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应该说,宋洋是属于知识女性那一类人的,在生活上她很简单,不穿高档服装,不买高档化妆品,不喜欢逛商场,却爱泡书店,一旦遇到一本好书,就爱不释手,她爱读书,也爱收藏书。

她的丈夫也是一个爱读书的年轻人,和她同在一个学校工作,是个教师。

5

1987年宋洋随同丈夫从东北来到了西北,被调到了位于银川市的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专业对口,依然是做她所喜欢的图书管理工作。生活的环境变了,可宋洋的生活方式却没有大改变,她依然穿着简洁,依然酷爱读书,日子过得宁静而又充实。一转眼几年过去了,也就在那几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自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子加大了也加快了,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世界为之注目。深圳特区的建立,吸引了大批内地人才潮水般向那里汇聚。在西北地区,也呈现出了一个孔雀东南飞的趋势。宋洋原本就是一个志向高远的人,她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一个极好机会的。于是,她毅然决然地辞去了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图书馆的工作,展开她理想的翅膀,向那个涌动着海风和建设大潮的海滨城市飞去了。

飞速发展的深圳特区,给无数内地来的闯海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在这个地方,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宋洋一连到好几家公司去应聘,但皆因她的学历太低而没有被录取。一时间,她的情绪很低落。

恰在这时有一家很有名的印刷企业,是承印《人民日报》当地版的印刷单位,要扩大经营业务,招收一批业务员。宋洋前去应聘,在强手如林的招聘会上,她终以出其不意的战略战术获得了成功。这家企业对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要求很严格。宋洋从最初的业务员开始做起,不长时间就做到了业务组长,不到3个月,她就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受到了企业领导部门的关注,从而被任命为该企业的业务主管。在业务管理这个位置上,她工作得心应手,成绩斐然,让同行们赞叹不已。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依然如饥似渴地读书,这时候她的阅读面则注重于实效性了,比如为了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她阅读了《成功学》,为了更好地做好企业管理工作,她大量地阅读了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也就在这时候,她接触到了NLP心理治疗方面的知识,是NLP向她洞开了一扇更为奇妙的知识之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矛盾的产生,诸如升学、就业、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给人们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这些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排遣,自然会产生许多人们所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往小说,它会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往大说,它会影响一个单位一个城市的和谐与安定。正是因为宋洋清楚地看到了心理治疗的积极意义,她才下定决心,要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里,去做一番自己喜欢做的事业。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宋洋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积累了深厚的心理治疗方面的知识,先后获得了6个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同时也具备了较为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万事俱备,于是,她毅然辞去了在深圳的工作,回到了她的第二故乡银川,开办起了她的“银川阳光心理健康研究所”。起初,当亲戚朋友们知道了她的动向后,都深感意外,纷纷以惋惜的口气劝她说“:宋洋啊,你在深圳打拼了十几年了,你现在已经做了企业的业务主管,待遇又那么优厚,这个位置,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你怎么说辞就辞了呢?”那家企业的老总也委婉地挽留宋洋:“宋洋,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你都是最优秀的,你要离开企业,我深感遗憾,我们企业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着,今后,无论何时,你如果还想回来,我们都会真诚地欢迎你的。”

宋洋谢绝了朋友们的好意,她决心已定,她要打造一艘属于自己的船,她要驾驶着那条船,朝着那个充满阳光的理想世界乘风破浪前进。

6

2006年夏天的一个早晨,那是一个星期天,宋洋应约在她的诊室里等待一位来访者,10点20分,一个女孩在其母亲的陪同下来到她的诊室。那孩子身材矮小,脸色灰黄,面无表情,目光呆滞。看着这位来访者,宋洋的心里产生了一点小小的疑惑,因为在预约单上所记录的分明是一位22岁的女大学生,无论如何她也无法把眼前的这个女孩和一个22岁的大二学生联系在一起,这孩子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得多,这应该是一个心理疾病直接影响身体发育的比较典型的案例。

当她确定了这孩子就是她的来访者后,热情地招呼她们。趁这机会,她认真观察着那孩子的表情,只见她一直低着头,一言不发,两只手不停地交叉扭动着,偶尔抬一下头,能看出她眼底深处所显现的是一丝不易发现的惶惑和不安。过了一会儿,宋洋看那女孩的情绪已经安定下来了,就微笑着对她说:“我已经准备好了,你还需要一点时间吗?”那女孩抬起头来呆呆地看着宋洋,过了一会儿,便点了点头,于是她们的谈话就这样开始了。宋洋问“:你愿意告诉我一些关于你的事情吗?”女孩看了宋洋一眼,那目光依然是呆滞的,低声说“:我不希望没有人理我。”听到女孩那细弱的声音,宋洋的内心掠过了一丝喜悦,作为一名探索生命奥秘的心理咨询师,她更关注生命内在的力量。在眼前这个表面上很痛苦的女孩身上,她看到了蕴藏在她内心深处的那一种坚强的生命的力量,一时间,她对这个女孩的诊治便有了信心。

宋洋利用心理咨询的一些特殊技巧,向女孩提问:“你不希望没有人理你,那你希望什么呢?”在问话的同时,宋洋要女孩把自己的话写下来,然后将句子中的否定词改写成肯定词,改写后的句子变成了“我希望有人理我”。宋洋继续问“:你说的有人,指的是哪些人?家里人?同学?还是别的什么人?”女孩沉默了片刻说“:我们宿舍的那些同学。”

这是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发展出足够社会交往能力的孩子,她没有上过幼儿园,同时,由于父母工作很忙,大多数时间都是她一个人呆在家里,从小学到大学,她的生活一直是在一个很封闭的空间里的,这就让她没有机会学会与社会交往的能力。

话说到这里,存在于女孩心理上的症结终于找到了。接下来,宋洋就用引导的方法,将谈话继续进行下去,渐渐地,她发现那女孩的头抬得次数多了,目光也开始和宋洋对视了。她们便开始了实际的辅导训练。她们先练习如何在交往中利用目光的接触来达到有效交往的目的,接下来,她们又练习了如何微笑。就这样大概有十几分钟,宋洋看到那女孩深深地呼了一口气,好像长期压在心头的那块石头终于被搬开了,她的嘴角不经意地露出了一个小小的微笑,那笑容就像乌云密布的天空中一缕阳光,看上去是那么的灿烂美好。

她们的辅导连续进行了3个月,当最后一次辅导时,那女孩完全变了,她变成了一个自信开朗、满脸都是阳光的快乐女孩了。

7

上面记述的这个故事,是宋洋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在宋洋的心理健康辅导实践中,还有很多诸如家庭教育、婚姻问题、青少年成长教育等方面的成功案例,是不胜枚举的,其中更引起我兴趣的是她的催眠治疗,这种治疗,多少带着一些神秘的色彩。失眠,是长期以来困扰着人们的一种精神疾病,任何心理上的剧烈波动,都会引起失眠的产生。通常医生用来治疗失眠的唯一手法,就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尽管明显,但也容易给患者造成依赖性,一旦药物停止,症状就会出现反弹。而催眠师们则更注重于心理方面的治疗,她会用一种心理引导,让你的整个身心进入一种放松状态,从而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

2006年8月的某一天,一位青年人找到了宋洋,说:“宋老师,听说你是一位催眠治疗师,我常常失眠,痛苦得很,你能给我想个办法,让我好好地睡上一觉吗?”宋洋热情地让那位青年坐下,对那青年说“:给我说一下你失眠的情况好吗?”那青年说“:我一开始工作,心里就紧张,一紧张就失眠。”宋洋看着那青年一脸疲惫不堪的样子,就笑了一下,说“:你是从事什么工作的?”青年说:“中学教师。”宋洋说“:你从教几年了?“”3年了。“”你的失眠是不是从参加工作那一天开始的?“”是的。“”你在什么状态下不失眠?“”在每年寒暑假刚放假的那一段时间。“”你的失眠是在什么状态下发生的?“”每次放假快要结束了,一想到马上又要开始上课了,心里就紧张,一紧张就失眠了。“”你失眠能持续多长时间?”青年说“:不一定,有时候是1个月,有时候是2个月,有时候还可能更长一些。”

这是一例自信心不足、怯场,因而导致心理紧张造成失眠的案例。根据这青年的症状,宋洋开始了她的心理引导,她首先给那青年进行心理减压、心理调适辅导,传授如何增强自信心、战胜怯场的方法。这种心理引导其实并不是很复杂的,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唤醒存在于人体本身的那一种生命潜能,并利用这种潜能来战胜心理的和肌体的障碍。接下来宋洋又让那青年将身体放松,全身心的放松,她问青年:“你喜欢什么样的环境?”青年说“:那种平湖秋月的景色。“”你喜欢什么样的色彩?“”蓝色,那种淡淡的蓝。“”是那种天空和大海一样的蓝色吗?”“是的。”宋洋用她那特有的柔和如拂面春风般的语音说“:你的内心是渴望宁静的,比如你向往的是这样的一种环境,秋天的夜晚,一轮明月在天空中映照着,明月的下面,是一片淡蓝色的湖水,湖水的那边是一抹远山,那山是朦胧的,上面浮着一层淡淡的岚雾,万籁俱寂,让我们的身心、我们的灵魂就融化在这片蓝色里吧……”

这一次治疗是成功的,在后面的日子里,那青年又来治疗了几次,基本上痊愈了。过了大半年,又到了那青年失眠症易发生的时期了,宋洋打电话询问情况,那青年高兴地说:“宋老师,我按照你教给我的方法进行催眠,效果真好,现在不仅在家里睡得好,就是出门在外,坐火车、住宾馆,也没有失眠过,真神了啊……”

听到这样的信息反馈,宋洋欣慰地笑了,就像有一缕阳光,让她的内心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把阳光送给你,照亮了你,也温暖了我。这正是宋洋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啊。

8

银川阳光心理健康研究所创立以来,已经走过了3年的风雨。回忆研究所初创之时,宋洋不胜感慨地说,那时候,她们资金不足、人员不足,就是凭着一股热情把事情办起来了,都说万事开头难,谁知道竟然是那么难啊。最困难的时候,她们一两年没有工资,而且从家里往研究所拿钱,但她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而是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终于走上了一条阳光大道。现在,研究所已经拥有了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20名,其中硕士1名,本科5名,专科4名,以上人员均为专业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研究所始终以奉献社会、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为宗旨,她们先后与银川晚报社合作培训了120名心理援助志愿者;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训了31名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为我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们现在已经拥有了一套完备的现代化心理测试技术,配备了先进的国际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器材和电脑分析系统及心理CT;同时开展了智力、人格、临床心理、升学指导、职业选择、婚姻调适、人际适应、成就潜能等50多项心理测试和关于婚恋、家庭、性心理、青少年心理、人际关系等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及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辅导、咨询等业务。她们还注重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及宣传活动,多次对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进行义务培训,建立学校心理网站和心理服务热线。我们相信,这些公益性活动的展开,对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创建和谐城市活动,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让我们的城市充满阳光,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