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6日,正值金秋的收获季节,银川市餐饮烹饪业协会正式成立,238家餐饮老板全票推举银川市商务局服务业管理科的借调干部李龙先生为银川市餐饮烹饪业协会的常委、秘书长。
餐饮烹饪业协会的成立促进了银川餐饮业的发展
30多岁的李龙毕业于宁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你和他接触,即刻会被他身上的那种热情、激情,那强有力的感染力、号召力所吸引。他的几句话,尤其他身上的那种精气神,让人精神倍增,禁不住热血沸腾、摩拳擦掌,甚至让人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李龙虽然刚30多岁,但他憨厚的面容呈现出的那种成熟与坦然、诚恳与机智,让人十分喜爱与信赖。实践也证明,餐饮烹饪业协会成立不到3年,他干得热火朝天、轰轰烈烈,把一个不被人重视、不被社会看好的民间组织的工作搞得正正规规、像模像样,既给企业家办了实事,为国家增加了税收,又给银川市争了光。这期间,李龙所付出的心血,所作出的努力,他只字不提,他说他做事的原则不谈困难,在他的意识中,他觉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领导同意、支持,对行业发展有益,他便会义无反顾地去干,即使有再大的困难、阻力,他也一如既往,在所不辞。这种做事的风格,让我看到了他性格中那坚强、坚韧的东西,同时,他告诉我四个字“无欲则刚”。一个男子汉一旦身上具备了这种品质,那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一个人一旦剔除了心中的杂念,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一门心思往前走,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李龙是一位有抱负、有理想、有原则的人。在餐饮协会筹建之初,李龙的调研工作做得十分周密而细致,他一个店一个店去跑,向每一个餐饮企业都发放了征求意见函。起初,许多老板都没有这个意识,他们不了解行业协会的作用,觉得社会上一些协会不给企业办实事,成了收钱的机构,成了聋子的耳朵,是摆设。一些餐饮企业的老板不但不配合,还很反感。所以,李龙在挨门挨户的拜访、交谈中,切实感受到了从事餐饮业的艰难。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和一产农业、二产工业比起来,并不被社会看重,在贷款、政策、项目资金的发放方面,基本没有扶持,可餐饮业的发展速度以每年30%递增,纳税甚至高于一产。同时,餐饮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安置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稳定社会、稳定劳工制度方面,作了很大贡献,理应享受公平的待遇。李龙通过交朋友、谈心,让那些餐饮老板们明白了只有成立自己的组织,才能全面地掌握行业的动态、存在的问题和各种情况,才能以组织的形式向上级部门反映,从而争取自己合法的权益,让他们明白成立协会的意义和作用。再通过协会向企业宣传政府的规定,当好政府与餐饮业的桥梁和助手,化解政府有些部门与企业间的矛盾。李龙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责任,觉得成立协会在构建社会和谐、构建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政府与行业之间的和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和谐方面,有着非同凡响的重大意义。
一个协会不仅是政府的桥梁和助手,也是企业家的智囊团,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家的智慧,讨论行业的发展方向、行规的制定,研究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可以把专家组织起来,给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成为政府了解餐饮老板心声的一个渠道,以便于政府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杜绝不法欺诈行为的发生,以促进餐饮业的发展。而且也给老板们搭建一个优质服务、公平竞争的平台,最终达到满足经营者的需求,也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李龙沉浸在这项工作中,不知疲倦、不知辛劳,凭着一种社会责任,凭着一种热情,凭着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赢得了企业老板们的信任,并在他们的支持下,使银川市餐饮烹饪业协会的工作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地运转起来。
确定银川餐饮界的经营模式
目前,整个协会有238家餐饮企业。常务理事会由58家企业组成。会长是银川市雪花大酒店的董事长、总经理高寿象先生,副会长有18位。常务理事会每年召开5~6次会议,正副会长每半个月开1次会,在沟通感情的前提下,商讨企业经营的问题、安排协会的活动。自古以来,同行是冤家,相互排斥,互挖墙脚,行业间忌讳交流。而餐饮协会成立后,李龙把餐饮老板们都召集到一起,进行真诚地交流,通过找差距、找不足,才知道银川餐饮业的管理水平都不是很高,都需要再学习再提高。于是,协会就分期分批地组织会员们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一些大城市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酒店的装潢模式,引进新的菜品。共同的目标、一致的行动,不仅建立了他们相互的感情,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同时,协会还分期分批举办学习班、培训班,请各方面的专家讲课,提高会员们的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调动会员们的社会公德心。哪个餐厅有问题有困难,大家共同商量解决,使协会充满着一种互帮互爱的和谐气氛。在互相帮助中,大家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体会到了同行不是冤家的道理。
有一段时间,餐饮老板对食客可以自带酒水进餐厅的规定有抵触情绪,餐厅在盈利方面很看重酒水的消费,假若食客自带酒水,有时夏天一大帮人带许多酒水,却点不了几盘菜,一喝几个小时,占着位子,服务员还得守着伺候,不仅影响营业,还挣不上钱。餐厅为此很头疼。李龙觉得这种规定虽然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但对经营者并不是很公平。他多次找上级部门反映、协商。刚巧,2007年9月1日,商务部出台了一个新规定,凡是自带酒水去餐厅消费的要额外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这项规定从根本上消除了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李龙以他敏锐的眼光、睿智的头脑,不断挖掘着大家的经营潜力,不断引导大家在经营方式上做文章,反复讨论,总结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通过学习、比较,他们发现凡是一个地方餐饮业火爆,便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差异化经营,相互不雷同。想吃川菜,便有专门的川菜馆,想吃海鲜,就有海鲜店,地方特色店、火锅店、烧烤店、饺子馆、快餐店、小吃店……分门别类,各领风骚,把差异拉开,消除大家同做一个产品的现象。餐饮协会立即调整经营思路,规划和落实了这种差异化的经营模式。在风格差异、服务差异、菜品差异、环境差异中求共同的发展。假如食客要吃涮羊肉,那首选便是德隆楼;要吃海鲜,无疑是雪花大酒店;吃手抓羊肉,便去老毛手抓或是国强手抓;吃地方名小吃或者饺子,便会想到仙鹤楼;想吃鱼,那就去香渔王子酒店;想吃烤鸭,便去全聚德;想吃火锅,可以去海底捞;想吃清真西餐,就去阳光那波里……这些餐厅在差异中不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相互的弥补中,达到企业间的和谐与默契。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现象,尤其在餐饮市场竞争十分严酷的今天,同行之间能够做到互不排斥,并敞开心扉,真诚帮助,那是需要一种胸襟、需要一种精神、需要一种气度的。这在生意场上,是不可思议的,而在银川餐饮烹饪业协会中,却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气。无论哪个企业有困难、有问题,李龙首先跑在前面,李龙以他“无欲则刚”的心境和魄力,以他火一般的工作激情,以他全力为企业做事的诚心,感动着大家,感染着大家。他犹如一条感情的纽带,在共同的利益中,把大家紧紧地系在一起,形成一种高度的凝聚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探讨小肥羊特殊现象
小肥羊成功的事例,让李龙耿耿于怀。他觉得内蒙古一位下岗工人,从1998年才开始经营小肥羊的餐饮生意,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竟然做到全国餐饮百强第二名,年营业销售总额达到58个亿。兰州的马兰拉面覆盖大半个中国,年营业销售总额也达到13个亿,西安老孙家羊肉泡馍也达到了近3个亿。为什么我们宁夏就没创出一个大品牌呢?他常为此深思,为此琢磨,我们宁夏的羊肉品质远远优于他们,清真食品的产业基础也强于他们……每每想到此,他就很激动、亢奋,有一种决心和信心促使他非要搞清楚小肥羊的成功奥秘,一定要借鉴和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一定要为宁夏打造几个进入全国餐饮百强的品牌,为宁夏餐饮界争光,为宁夏人民争光。
李龙发现,小肥羊的董事长张刚先生在最初办企业时,把产品首先与餐饮业9000质量认证挂钩,以内蒙古包头为基地,从南方开始包围内陆,大力开发连锁店,食品的质量与卫生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当小肥羊连锁店开到200家时,张刚先生发现原材料(牛羊肉及诸多的调味品)的配送很困难。他通过市场多方考察和调研,有了一个大胆的举措:征地,先把养殖搞起来,开始一产的发展;接着他又发现小肥羊的口味还不能保证各地的需求,调味的问题需要解决,于是,他又建起了一个调味品的生产基地,这个举措靠近了工业;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他又研制出了真空包装产品,成功地完成了二产的转型,这就把一、二、三个产业全盘活了。一产、二产、三产的贯通,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生产链。这就意味着我们若打造一个品牌,不能仅仅停在餐饮品牌上,还需要一产、二产、三产的相互贯通,这是一种相辅相成、推波助澜、相得益彰的紧密关系。
同时,李龙还看到全国餐饮百强中没有一家是单体店,餐饮业要想做大,必须要有连锁店。所以,他在协会中不断倡导餐饮老板们不仅要在品牌上下工夫、做文章,还要走连锁店的路子。观念决定命运,李龙和老板们一起寻求成功的经验,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想尽办法扶持有发展前途的企业。
2006年,阳光那波里西餐店获得中国第一清真西餐,目前正在走小肥羊的路子,他们在德胜工业园区征地20亩,已建好了自己的中心厨房和产品配送加工基地,预计2007年年底就可以投产,可以满足50家连锁店的配送,着重培养小肥羊式的品牌。
德隆楼的涮羊肉已打造成为知名的餐饮品牌,和小肥羊相比,地域相近、口味相同、名噪省内外,他们的连锁店已开至石嘴山、吴忠、固原、乌海……生意十分红火。而且,德隆楼还经营着一个500亩的养殖基地,充分地解决了餐厅原材料的供给问题。
老毛手抓目前有12家连锁店,他们的餐厅开到了西安、定边一带,和国强手抓一同成为宁夏特色菜的代表,在西北地区独占鳌头。
银川红兜兜清真餐饮连锁公司,店面虽不大,但已在区内外开了86家连锁店,发展势头非常好。目前,他们正多方融资,筹备建立中心厨房、产品加工配送基地。
打造几个小肥羊式的品牌餐饮名店,是李龙奋斗的目标,也是李龙的梦想。他想凭借银川特殊的天时、地利、人和,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恒心,凭着自己的认真和执著,更重要的是凭着上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大批餐饮老板的辛勤和努力,这个梦想的实现指日可待。
协会促进了餐饮业的发展
银川餐饮烹饪业协会成立不到3年,协会的工作搞得如火如荼、蒸蒸日上。期间,举办了6期各种培训班。聘请行内专家讲课,从多角度、多层面地补充会员们的知识需求、技能需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心、爱心和感恩之心。在不断更新管理理念、经营策略的同时,让会员们懂得互相帮助、共求发展、发挥团队作用的重要性。培训期间,会员们感到大家聚在一起,犹如回到了家中,谈天说地,探讨问题,举行各种游戏活动,享受着一种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快乐,享受着吸纳新知识滋养的充实,享受着解决各种难题的轻松,享受着大家庭中的温暖。李龙在这个大家庭中,虽然年轻,但他却像主人一样热忱而又诚恳地招呼着每一位兄弟姐妹,是的,这些会员老板和他相处久了,深知李龙是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办事的人,自然和李龙有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多次出外学习考察,李龙总是跑前跑后为他们联系、服务,李龙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一片欢声笑语。他那颇具号召力的语言,即刻就能调动起会员们的积极性与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协会举办了多次餐饮烹饪方面的大型活动,都办得十分圆满成功。
2004年,承担第11届金鸡百花奖餐饮的接待任务;
2004年,举办宁夏首届“雪花杯”果蔬雕刻展,并承担中国光彩事业西部之行餐饮接待任务;
2005年,举办宁夏首届清真食品节;
2005年,承担APCE会议的餐饮宾馆的接待任务;
2006年,举办首届宁夏清真烹饪大赛;
2006年,举办银川市首届餐饮烹饪技能大赛;
2006年,举办银川市首届餐饮服务、客房服务技能大赛;
2006年,申报了宁夏国家级烹饪大师、烹饪名师,填补了宁夏没有国家级烹饪大师、烹饪名师的空白;
2006年,银川餐饮烹饪业协会获得中国厨师节优秀组织奖;
2007年,举办银川市首届宾馆餐饮行业运动会;
2007年,承办中国第五届清真烹饪技能竞赛;
2007年,协会组织研发了宁夏首款“清真小吃宴”“回乡风情宴”,研发的“西夏宴”获得中国名宴称号;
2007年,银川餐饮烹饪业协会获得全国优秀社团奖。
2007年,李龙本人也荣获社团工作先进个人奖,但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只为协会捧回了优秀社团奖,而把他个人的奖执意推掉了。
李龙是商务局服务业管理科的干部,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忙完自己的本职工作后,再赶到太阳神大酒店去忙协会的工作。虽然繁忙,但忙得有劲头,忙得有意义,忙得有成绩。在他和会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他辛勤的繁忙中,改变了会员们对协会的认识,改变了社会对协会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对服务行业的认识。
不论什么工作,决定的因素是人,工作摆在那里,就看人怎么去干。李龙是个急性子,干工作就要干好,就要开动大脑想各种点子,克服各种困难,干出名堂。在我和他的交谈中,他自始至终都不提困难,很有一种硬汉的特征,有一种大江东去的豪迈气势,他的那种忍耐性和包容性,奠定了他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他能带动会员把一个协会干得这么出色、这么有影响,他是最有理由获得先进个人奖的,他的拒绝让我很不理解。我好奇地问他,他有些不好意思,告诉我,协会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长很长,协会今天所取得的这些成绩,远远不是他所要追求的目标。他觉得自己的这点付出,与他工作的目标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他不能拿这个奖。他认为,在荣誉面前要尽量淡化个人的作用,要突出团队、突出整体,有一点成绩就先标榜自己,这对协会的整个工作不利。
李龙把荣誉看得很淡很淡,他觉得一个人在社会中做事,要把自己的心先沉下来,要把自己的架子先放下来,既要掌握工作的大方向,更要深入到工作的最细微处,扎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工作,低调做人,只要把工作干好了,大家自然会记着你。只要是对协会和会员单位有利的事,他都会尽力去争取。目前,协会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这正是他所希望的。虽有喜悦、有欣慰、有鼓励,但更有理智、更有冷静。因为小肥羊的现象似一块巨石,沉沉地压在他的心头,又似一条鞭子,不停地抽打着他、激励着他……李龙在告诉我这些时,我看到他年轻的充满生气的面庞上,呈现出的那种令人欣赏的沉稳与含蓄,那些富有哲理的语言和做人的方式,让我暗自惊叹他年纪轻轻,竟会对人生有如此练达的悟性,同时也感受到他身上所蕴集的力量及海阔天空的内心世界。
为了给宁夏打造几个小肥羊式的品牌,现在李龙一门心思与会员们共同策划、调研、融资、奔走、呼吁,他要以自己的切实行动为协会树立一种信心,为会员树立一种信心。为此,他太忙了,但他毫无怨言,他在奔忙中,在为会员们的服务中,体会到了自身的一种价值,体会到了为他人服务的一种快乐。正如时下流行的一句话:辛苦着,并快乐着。这种不为名利,没有个人目的的辛苦付出,让我感动。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说的,感动是一种美好的境界。人们读书、听音乐或虔心做一件事,寻求的都是感动,而李龙确实让我感动。
这几年,李龙在和会员们的相处中,感受到有一大批热心于社会、热心于本行业、热心于餐饮烹饪事业的老板和厨师,他们都怀着一种理想,一种抱负,常常表现出的那种社会责任感,那种爱心,那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也不断地感染和感动着他。他觉得这些人既可爱又可敬,从他们身上,李龙看到了宁夏餐饮业的美好前景,看到了餐饮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市场。
近期,李龙正在筹备宁夏清真餐饮万里行的活动。第一批将组织16家会员老板自驾车去兰州、西宁、西藏等回族聚集地考察、学习、交流,并沿途宣传我们宁夏的清真餐饮业。
李龙的工作日程总是安排满满的,他的儿子刚上小学,正是离不开大人的时候。他闭口不提个人的难处,只说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低。他淡泊名利,向往着到一定的时候,能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过一种心灵宁静的日子……说到这里,他脸上洋溢出一种极为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我由衷地为这个优秀的年轻人祝福,因为他用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觉间,为自己搭建了一个安静的平台,又为自己的心灵营造了一个宁静的空间。李龙笑了,他感受到了我的祝福,他笑得那么由衷、那么爽朗、那么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