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励志人生·阳光卷
22109400000008

第8章 树立良好信念

1.让孩子有成功的信念

成功靠自己。我常常见到这样一些同学:不管她是耳朵上打了6个耳洞的城市女孩,还是因为贫困而失学的农村女孩;不管他是一提到学习就犯傻,一提到爸妈就嫌烦的“新新”人类,还是整天成为同学们嘲笑对象的打工子弟。总之,每个人一开口几乎都是同样的一句话:“生在这种家里,我真是倒霉透了!我怎么就那么命苦呢?”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学着他们的语气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己,改变命运,全靠自己!”

前几天,我一口气读完了美国作家哈罗德?阿尔吉的小说《流浪儿迪克》,当时心里有一种念头。我的念头就是,如果这本书在中国出版,我一定要多买几本,送给那些家境贫寒的同学,同时告诉他们:改变命运全靠自己。迪克行,你也一定能行!

书中的小迪克,是一个从小失去父母、一无所有的流浪儿。但是,他通过诚实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逐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最终成了一个成功的青年绅士、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迪克感人的故事,同时分析一下他成功的秘诀。

(1)成功是目标,改变目标就改变了世界原来的流浪儿迪克,成天穿着“华盛顿将军的上衣和拿破仑元帅的裤子”,破破烂烂、脏兮兮地游荡在街头,靠替人擦皮鞋挣钱填饱肚子。可是每回走在街上,他就觉得十分神气;每天只要能吃上饭,能在街头的木桶里睡觉,他就心满意足了。直到有一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有钱的男孩弗兰克,体验了一天的绅士生活,这才第一次为自己的无知和邋遢感到羞愧。

弗兰克送给他一套绅士衣服,虽然是旧的,但却彻底改变了迪克的形象。当人们不再用鄙视的眼光看他,对他彬彬有礼时,迪克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尊敬。于是,他心中有了新的目标———“将来我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过上“真正受人尊敬的生活”。正是这个目标,最终改变了小迪克的人生。

所以,目标对人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正如高尔基讲的那样:“不知道明天该做何事的人,是很不幸的。”要我说,目标对成长中的你是很重要的!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如果少年时期就能树立起人生的目标,便犹如在心中播种了一个太阳,一个带给人希望的太阳,一个带给人力量的太阳。这个太阳,能够把你带进一个光明的世界。

(2)成功是一种态度,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

小迪克是个诚实正直、勤劳上进、乐观热情的孩子。他从不撒谎骗人,也不偷东西,而且乐于热心帮助别人。小伙伴有困难,他更是经常解囊相助。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他拥有了真正的朋友。但是,由于没有受过教育,又整天在街头上流浪,迪克也沾染了一些坏毛病,比如自由散漫、抽烟、赌博,有了钱就去百老汇,将平日里辛辛苦苦挣的钱大手大脚地全部花光……可是,自从迪克确立了过“真正受人尊敬的生活”这一目标后,就“下决心改变自己”。首先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开始去银行存钱,花钱租房子住,不再露宿街头;他还学会了自我约束和节俭,让每一分钱都用得其所。正是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最终使小迪克告别了流浪儿的生活,“逐渐享受到不断改善自己和拥有一些财富的快乐”,过上了“真正受人尊敬的生活”。

你们看,成功是不是一种态度、一种感觉?你一旦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由消极变为积极,由自我放纵变为自我约束,由“我不行”变为“我能行”,最终就能改变命运。

(3)成功是一种开发,改变内存就改变了生活

小迪克是个十分聪明的孩子。但是,由于他从小失去父母,流浪街头,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所以大字不识几个,就连自己的姓名也拼写得歪歪扭扭。但是,自从他向往过“真正受人尊敬的生活”开始,心中便第一次有了学习知识、开发自己的强烈愿望。于是,他以免费住宿为报酬,请有文化的小擦鞋匠弗斯蒂克做了自己的“家庭教师”。从此,他白天去街头擦皮鞋,晚上就在油灯下学文化,再也不去剧场和百老汇鬼混了。当一起流浪的小伙伴问他:“你怎么能学得进去呢?”他的回答是:“只要你想,你就会学。”经过刻苦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小迪克最后终于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年轻绅士”。

所以,人是具有潜力的,并且这种潜力是可以开发的。小迪克清楚自己没有优越的条件,只能依靠自己,因而最大限度地努力地开发了自己。结果,他成功了!“只要你想,你就会学!”这句话,也可以看作是他与命运斗争,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秘诀。

当然喽,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影响,进步也离不开大人的帮助。在小迪克与命运的抗争中,他不仅依靠自己的努力,还虚心地接受了长辈的指点。

对小迪克影响最大的三个成年人,赠予迪克的不是金钱,而是尊重,是激励,是机会,更是人生的启迪。

第一位是惠特先生,他告诉迪克,“任何劳动都是值得尊敬的。我的孩子,只要是诚实的职业,你就没有理由为它感到羞耻。”他还建议迪克养成“读书和学习的习惯”,“不要乱花钱,尽量存些钱起来”。正是这些话,让小迪克找到了做人的尊严:虽然自己只是一个擦鞋匠,但也不应该有卑贱感,因为自己从事的同样是一项神圣的事,一项别人需要帮助的事业。所以,人不怕穷,就怕没有志气!

第二位是格雷森先生,他给了小迪克第一次在社交场合露面的机会,让这个小流浪儿第一次有了“过体面生活”的真切感受,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成为小迪克与命运抗争道路上的第一个加油站。

第三位是落水儿童的父亲罗克韦尔先生,他的小儿子约翰尼不慎在渡船上掉入水中,是迪克勇敢地跳了下去,救起了这个孩子。罗克韦尔先生当时许诺说,谁能救起他的儿子就能得到一万美元。但是最后,他回报小迪克的却不是有数的一万美元,而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大公司会计室的工作。这是一份迪克梦寐以求的工作,一种新生活的开始。

这些成年人都对小迪克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只能靠自己!”就这么一句简短的话,却是小迪克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同学们也一定听说过,在不到30岁的时候,他的听力就渐渐衰退了,后来情况越来越糟,到最后竟发展成两耳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尤其是作曲家来说,就如同飞机失去了双翼。可是,贝多芬没有屈服。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命运所压倒!”就是凭着这份对音乐的挚爱、对理想的追求,贝多芬硬是靠着把耳朵紧紧贴在琴板上,去感受琴键的颤动,最终艰难地完成了一篇又一篇不朽的旷世之作。

你们会觉得:“人家是世界级的音乐大师,咱哪有资格和他比呀?乌龟撵兔子不在一个档次啊!”其实音乐大师不也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吗?只不过他的命运更多,并且意志更坚韧罢了。

我建议同学们读读小迪克,读读贝多芬,相信会从中找到人生的智慧,感悟一种精神,更会在自己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面对世界的时候,充满自信地笑着说一声“我能行”!

面对命运,你要相信自己。只要树立了人生的目标,你就有了希望。希望,它是所有成功的出发点,也是你走向财富的第一步。

面对命运,你要改变自己。只要有了坚实的行动,你就有了改变。改变,它是所有事物发展的根本,也是你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成功全靠自己!

2.让孩子有自信心

几年前,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

2000年,4000名少年精英报考了清华大学国际MBA,最终62人入选,其中就有北京四中才华横溢的高材生王海翔。说起海翔的成长,他的老师感触最深的是“没有什么能比自信对孩子的成长更重要了”。

的确,自信,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对150名很有成就的人的性格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都具有三种优秀的品质:一是性格上具有坚韧性;二是善于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成果的积累;三是很自信,不自卑。

海翔就是一个很自信,不自卑,善于抓住机会的人。

清华大学MBA分普通班和国际班,考入国际班的学生英语水准很高,英文听说读写成绩都在80分以上。与他们不同的是,海翔没有在外语环境中工作过,口语也不如别人好。所以一开始他就面临很大压力。

细心的妈妈看在眼里,劝他说:“要不行咱们就回到普通班?”

海翔的妈妈是个心地平和的人,她很欣赏自己的儿子,也从不给儿子增加压力。她对海翔说:“你已经是大学本科生了,又考上清华大学MBA。只要那个位置适合你就好,上普通班、国际班都是研究生,不必太勉强自己。”

海翔却不同意调班,他说:“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下功夫不会有问题。”

这之后,海翔用数倍于别人的努力去学习。第一年坚持下来,学年考试就获得优秀,在清华大学MBA国际班里拿到了光华奖学金。

海翔的自信正是来自妈妈对儿子的自信。当儿子“爬坡”时,妈妈从不给儿子任何压力,而是在一旁赞赏儿子已经走过的路程,帮他“数脚印”。妈妈的这种“欲擒故纵”(儿子语)的做法,大大激发了儿子继续向上攀登的愿望:“人家行,我为什么不行?让我试试吧!”

那些整天“逼”孩子学习的父母缺少的正是对孩子的信心。

那些对孩子“推着、压着、吵着、骂着”的父母,恰恰是缺少对孩子的信心。

自信的人并不是没有压力,不是盲目地自以为是,而是面对压力知己知彼。刚刚进入清华,学校里开展了一次拓展训练,其中有一个项目是:站在一个9米高的木板上,从一块木板跨到另一块木板。海翔起初有些害怕,他去问教练:“两个板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教练说大概是一米四到一米五吧!海翔偷着跑到旁边,在平地上试了一下,发现自己使劲跨出去,能跨出一米六七,他心里有数了:到上面有什么好怕的?这样他完成了“知彼”。他又想:上去就当在平地上,最差掉下来也有防护设施,只不过寒碜点而已。于是,他又完成了“知己”。结果,他一次成功。

海翔因此大受启发:自信来自心中有数,只要做到知己知彼,就有成功的把握。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他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劣势:英语用得少,那么现在就开始用,加大阅读量,在课堂上完全用英语对话;接下来分析优势:自己原本学经济,对其他同学来说,经济是新的学科,而对自己来说是学第二遍。

自信使海翔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功,毕业后他受聘于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工作出类拔萃,还获得公司业务演讲比赛第一名。

他到中国教育电视台《知合家庭》电视栏目当了一次嘉宾,就被导演看中,不久,成了这个节目的业余主持人。

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她是怎样帮助儿子树立自信心的呢?

母子俩总结出三条经验。

(1)今天比昨天强

海翔小时候刚刚开始会用毛笔写字,妈妈就开始“收藏”儿子作品,那些写在废包装纸、废信封上的歪歪扭扭的字,以至现在很像样的书法作品,妈妈都像宝贝一样收藏起来。

不管写得好不好,妈妈总要在儿子写的字上画圆圈,至今已有几千个。她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好。”

对妈妈的鼓励,海翔记忆犹新,他对我说:“小时候,妈妈给我买来字帖,但从来不强迫我练习,我高兴了就拿出来写两页。

但只要我一写,妈妈就走过来非常欣赏地说:‘这字是怎么写的?很好啊!你什么时候学的呀?怎么比上次提高得这么快?’她老是表扬我,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书法这个门里来了。后来我真的爱上了书法。对母亲来说,她已经无法从技巧上再给我帮助了。但我仍然觉得,母亲跟我站在同等的位置上,她作为一个欣赏者,对我很重要。”

现在,海翔在书法方面很有造诣。

孩子的爱好变成特长,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妈妈的欣赏和鼓励。

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人积极的暗示一旦形成,就如同风帆会助你成功;相反,人消极的心理暗示一旦形成,又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一生的成功。

(2)孩子需要张扬

海翔多才多艺,唱歌、弹琴样样都不错。可他小时候并不喜欢音乐。

海翔回忆说:“我小时候老爱瞎嚷嚷,嗓音比较哑,一唱歌,老师就不满意,我觉得我唱歌可能真不行。有一次,我们班举行合唱比赛,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最后一句音比较高,就是‘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这句,别人都唱不上去,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劲,一个高音就唱上去了,结果被同学‘揭发’,后来老师让我领唱。我紧张了,一回家就跟我妈说:‘坏了,老师让我领唱!’我妈说:‘你从来没唱过歌啊,你唱唱。’我书包都没顾得放下,就站在门厅开始汇报演出。我妈说:‘唱得很好啊!’后来这个爱好一发不可收。”

“你看,人一旦被人发现,就发现了自己。”海翔这样说。

孩子在成长中特别需要“发现”,尤其是对自我还不甚了解的孩子,格外需要有人去欣赏。孩子需要张扬,不要怕孩子骄傲,他张扬的时候就会把个性表现出来,这时候家长与老师要对他说:“孩子,你真棒!”

(3)志不高者智不达

自信的人往往拥有远大的抱负,志向不高的人智力也达不到。

海翔进入北京四中第一天,老校长就在开学典礼上讲了两句话:“以祖国为己任,同人民共呼吸。”这两句话,一直伴随着海翔的成长,“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一直激励着他。妈妈把这12个字写下来,压在儿子书桌的玻璃板底下。刚开始儿子不太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懂了:“国家花这么大力气培养你,你就必须成为最好的!你没有理由不优秀。”

“学校有这么好的校训也是我们希望的。培养孩子应该有方向,家长要不断为孩子导航。”张老师说。

父母在乎孩子的分数,孩子就要去追求分数;父母在乎孩子的名次,孩子就会追逐名次;而父母在乎孩子品质的发展,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有理想而自信的人。

自信的人能够走遍天涯海角,自信的根基就是他能够扬起理想的风帆。

人生是大树,自信就是根。

3.让孩子有快乐观

快乐享受每一天!

“年岁不饶人,它不会总让我们享受人生的乐趣。那么,在我们的年龄还能享受,还渴望享受这种乐趣的时候,为什么苛求自己呢?”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是这样看待生活的。

所以,“今天,最好!”珍爱生命的人都会这样说。

有一位老爷爷是著名的内科医学专家,健康快乐地活到了98岁。据说,他长寿的秘诀就是———每天早晨大声朗诵这句话:“今天就是最好的一天!”他还说:“今天,只有今天,才是真真切切的生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学却不是这样的。而是每天早晨一睁眼,就慌慌张张爬起来,忙着穿上衣服,忙着刷牙洗脸,忙着塞上几口早点,忙着一路狂奔冲向学校……一门心思地想着赶紧打发完手里的事,去完成“梦中更重要”的目标。可结果却是把自己弄得手忙脚乱,被总也做不完的“小事”裹挟着,狼狈不堪地往前奔跑……忙着听老师讲课,忙着放学回家,忙着“喂饱脑袋”,忙着写作业,甚至连玩都变得忙忙叨叨!就这样“拼杀”了一整天,等到晚上累瘫在床上时才发现,自己竟然一点收获也没有!面对这种忙乱的生活,有人写了一句顺口溜来调侃自己:“活也忙,学也忙,忙忙碌碌一整天,一觉又到解放前!”

其实,所有的同学都不愿这样活着。每当问起他们,个个都说:

“啥,这也叫生活?忙着吃,忙着喝,还不动脑子……简直就和猪一样嘛!”

“这种苦日子我算是过烦了!也过够了!再这样过下去,我非‘秀逗’了不可!”“要说谁还乐意这样活着,不用多问,这家伙准是脑袋进水了!”……可是,依然有很多同学内心有很多的苦闷:

“都说我们是花儿的季节,可是,我感到的却是无尽的压力、无尽的累!每天晚上,我都得12点以后才能上床;每天早晨,我6点钟就要准时起床。我们最近已经连上一个月的学了,一天也没歇过!我真的快要累死了!每当写完作业的时候,我就想哭,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可望着眼前堆得满满的辅导资料,我知道,自己连哭的时间都没有啊!”现在的孩子活得真累!

有位退休老人说得很风趣:“日出东海入西山,愁也一天,乐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多好的心态!既然愁眉苦脸是一天,高高兴兴也是一天,我们为什么不高高兴兴地面对每一天呢?又何必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呢?应该轻松地踏着生活旋律,快乐地享受每一天吧!

打个比方,很多同学把每天写作业看成是痛苦无比的事,总想着赶紧写完作业好去玩;可事与愿违,作业却总也写不完。于是,他们只好每天在痛苦中煎熬。其实,如果能换一种心情,把写作业看成是自己乐意干的事,安静地坐下来,细细琢磨每道题的解法,好好体验写字的感觉,而不是一心惦记着做游戏有多高兴,写作业有多苦恼,也许就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同时更让自己拥有一种成就感。

几年前,商州区中学有位叫郭羽洁女孩,是个非常快乐的小姑娘,外号“疯丫头”。面对学习和生活,她每天都是快乐无比。

哪里有她,哪里就有笑声。

有一次,走路不小心,她从楼梯的拐角处头朝下栽了下去,摔得很惨,两颗门牙都只剩下了一半。医院诊断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三级毁容”。

当班主任郭老师去家里探望时,却见她正舒舒服服地躺在椅子上,仰面朝天喝着什么东西。看到老师进来,羽洁吃惊地叫了一声“郭老师”,紧张地像变魔术似的戴上了一个卡通口罩,起身冲到郭老师面前开始傻笑。大概是伤口很疼,笑声很快变成了捂着嘴的哼哼声。随后,她使劲地跺着脚,指着郭老师呜呜噜噜地说:“干什么呀?不许看我!”看到她那副怪模样,郭老师也笑了。郭老师知道,羽洁永远都是这样,无论遇到什么倒霉事,她都能很快找到快乐的突破口,带着大家一起快乐起来。在郭老师的强烈要求下,羽洁终于答应摘下口罩(只一秒钟),让老师一睹她的“庐山真面目”。看到羽洁的整个嘴肿得老高,郭老师忍不住问:“那你怎么吃东西呀?”这下可打开了羽洁的话匣子,她略带兴奋地叨叨起来:“医生说了,我只能吃流食。所以,妈妈这回得由着我的性子了,开恩批准我可以喝各种牛奶。喝的时候只能用吸管,太麻烦了。为了省力,我就仰起头往嘴里倒。这可好,喝得我脖子疼极了!”她边说还边用手揉自己的脖子。但是看她的神情,似乎根本就没遇到什么倒霉事,而是终于等来了一个体验嘴肿的机会!就是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让郭羽洁成了一个快乐的天使,而拥有这种感受快乐的能力,也将使她一生受益。

面对生活,学会感受,这也是一种习惯。假设一个人从小在挑剔和抱怨中长大,那他就只学会了挑剔和抱怨;如果一个人从小在赞许和感激中长大,那他就有可能学会每时每刻感受生活的快乐。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兄弟,一个乐观,另一个悲观。

他们的父亲觉得,必须设法矫正。于是有一天,他把所有能买的玩具都买了下来,放进悲观孩子的卧室里;然后,又在车房里堆了一大车的马粪,送给那个乐观的孩子。等到第二天早晨,这位父亲发现,他那悲观的儿子正坐在房间里哭泣。“你为什么不玩你的那些新玩具呢?”父亲奇怪地问他。“我不敢,我好担心会把它们弄坏。”孩子哽咽着说。父亲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走进了车房,却看到他那乐观的儿子正兴高采烈地在掏马粪呢。“你这是在干什么?”“哦,爸爸!”孩子兴奋地叫道,“这太好玩了!我知道,你一定在里面藏了一匹小马驹!”

面对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乐观是快乐的根源。而保持乐观的唯一方法,就是紧紧抓住生活的每一次快乐。

学会分享,就拥有了快乐!

“分享”是我家的“传家宝”。记得小时候,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东西又不像现在这样富足,所以有了什么好吃的,都要大家一起分享。一个瓜切开,每人一牙;一个橘子剥开,每人一瓣……分着吃,抢着吃,这样吃起来觉得更香。慢慢地,家中每个人都习惯了分享。后来长大,结婚,各自成家,可分享的习惯却没有因此而改变。谁家做了什么好吃的,依然忘不了和兄弟姐妹们分享。

分享,成为了凝聚家人的力量。

不光我们兄弟姐妹懂得分享,习惯分享,乐于分享,就连我的女儿也是从小在分享中成长起来的。

小时候,她发现奶奶每次炒出香喷喷的菜后,总要先用小盘盛出来一些。

“奶奶,为什么要单独盛出来一盘呢?”她好奇地问。

“留给你爸爸呀,他还没有下班呢!”奶奶说着,同时把饭锅盖严,“悦悦,你盛过饭后要记得把盖盖紧,不然等你爸回来饭就凉了。”女儿仔细一看,发现留下的菜又多又新鲜。

有一次,她神神秘秘地跑来告诉我:“爸,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吧!在奶奶家,谁越晚回家吃饭,谁得到的照顾越多!”

分享,对于幼小的她原本是一种“新发现”,到了后来,习惯变成了自然。

女儿上幼儿园时的一件小事我至今难忘:“六一”联欢会上,老师发给每位小朋友一份节日礼物———两块巧克力。

拿到巧克力,女儿就飞快地跑来找我:“爸爸,给礼物,分你一半!”说完,把一块巧克力塞在我手中。

“好,谢谢你!”当着她的面,我立刻把巧克力放进嘴里,“好吃,好吃,真好吃!”

女儿乐着跑回座位上。我身边的一位家长羡慕地说:“看你多幸福啊!你瞧见前面那个胖小子了吧,就是我儿子。你看他一个人吃得多香啊,居然瞅都不瞅我一眼。”听了这话,我觉得女儿懂事了,懂得了分享。

记得日本作家森村诚一说过:“幸福越是与人分享,它的价值便越会增加。”所以说,“分”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享”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感受到了真爱和友谊。

曾经有个男孩子对我说:“我不快乐!虽然我家有两个保姆,上百本图书和数不清的玩具。可是,我就是不快乐!”

于是我就问他:“你把这些书分给没有书的小伙伴看过吗?”

“没有。”

“那你把那些玩具分给别人玩过吗?”

“也没有。”

“你的压岁钱用来帮助过有困难的同学吗?”

“更没有了。”

“所以你不快乐!”我这样对他说,“如果你能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和别的伙伴分享,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当他和妈妈听完我的报告,了解到贫困地区有许多爱学习的孩子没钱买课外书时,他真的很吃惊,就和妈妈一起捐出一万块钱,要求为五所农村小学建立“手拉手”书屋。

我亲自将这些“希望图书”送到乡下,郑重交到五所农村小学校长的手中,同时反复叮嘱他们,一定要让看到书的农村孩子把自己的感受写给那个男孩。

几个月之后,男孩真的收到了上百封农村孩子的来信,男孩学校的校长惊讶不已,以为这个男孩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这些信中,农村孩子对城市男孩表达了最朴实的感谢,说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书,还说这些书让他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美丽的梦想,给他们带来了不曾有过的快乐,更说他们一定会好好读书……男孩被感动了!他忽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重要,自己的这些书是多么的神奇!

慢慢地,男孩变得快乐了!他还和妈妈商量好,每年都要省下一些钱来捐书,送给山里的孩子。第二年,他又捐了1000册书……分享是快乐的大门,学会分享,你就进入了快乐城堡;独享是痛苦的大门,只去独享,你就走进了痛苦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