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
孩子的潜能是个巨大的宝库,要仔细观察和发现,懂得开发。很多专家分析,婴儿就有巨大的潜能,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要开始教育,跟他说话,教他认知。前不久有报道说,一个6个月大的孩子识字上千个,经有关儿童教育专家测试,他的认字能力的确很强。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发现他对电梯的数字很关注,特别对自己住的楼层———23这个数字敏感,于是试着培养他的认知能力。
如果发现孩子对某一方面有兴趣,要好好爱护和培养。我国围棋国手常昊从小爱下棋,还没上小学,围棋上父亲就不是他的对手了。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常昊总在半路“失踪”,他是看人下棋去了。少儿围棋班开课半年了,不会下围棋的常昊才来,但围棋班的邱百瑞老师注意到,通常6岁孩子看人下棋,半小时就坐不住了,常昊一坐就是半天。兴趣本身就是一种才能,邱老师经常给常昊开小灶,小神童开始扬帆启程了。
每个人都有先天察赋,后天的教育更重要。儿童的潜能如果不及时开发,就会递减。
在这方面,我们的家长常常会犯主观臆断的错误,其结果不仅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反而会把创造力扼杀在摇篮中。常见的错误做法如:
(1)催逼孩子
要有科学的家教观念,因材施教,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而不要催逼孩子。很多天才的失败就是来自父母、社会的极度催逼。《伤仲永》就是众所周知的故事。神童仲永不过几年工夫,就变成了一个普通人了。很多伤心困惑的父母,都满怀骄傲地回想孩子当年的聪慧和与众不同,经常得“一百分”、“第一名”,活泼可爱,某一方面特别强,哭诉孩子“悲惨”的现状———不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行为怪僻,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这样。为什么?他们不知道大部分原因在于自己的教育。整天在孩子耳朵边唠叨分数名次,今天得了99分,为什么那几个孩子得100分,你怎么就要差那么一点?这次第三名,为什么不多几分?多两分就是第二名了,得了第二名,又加码———下次一定要得第一名啊。有的父母拿孩子的某项特长到处显摆,甚至在专业和职业上早早地就给孩子订了“终身”,回到家再进行“魔鬼训练”,要求越来越高,将孩子的兴趣和激情化成了负担甚至是仇恨。曾有一则记者的采访报道,10岁孩子学钢琴,母亲辞了职陪学,记者问:“打算作为专业吗?”母亲说:“那当然,我把一切都豁出去了。”“孩子还小,如果以后他有另外的选择呢?”母亲斩钉截铁地说:“不能的。”看到孩子坐在琴凳上那茫然的神情,我不禁心生害怕。只给孩子一条路,此路不通时,就难免发生悲剧了。
(2)画地为牢
另有一个事例,一位父亲觉得自己的女儿记忆力超常,也辞了职专事教育。孩子每天要记忆背诵好几个小时,家里满墙的文字公式定理,此外父亲也带着进行体育锻炼,带着适时娱乐。
父亲很自豪又得意地讲解他的家教“宏大”计划。我从孩子眼中却看不到那种清亮亮的喜悦和能力非凡孩子的从容,我注意到她的听话,她的紧张,与孩子们在一起时,她不太合群。孩子也是“社会人”,在她的每个年龄段,都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和行为空间,有自己的缤纷世界,她需要更多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欢笑,需要宣泄情感和体能,这种种加起来才称得上幸福。如果她整天只跟家长在一起,狭小的世界会限制她,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萎缩,况且家长不惜辞职孤注一掷,执著一念,会给孩子带来巨大沉重的压力。
任何人才的成功,都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记忆力;非智力因素,主要指人的情感(包括道德品质)、意志、性格、气质等。
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正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智力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智力发展。因此,抓住儿童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及时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是教子成才、助子成功的重要途径,而失去了这一时期的发展机会,以后的教育会加倍曲折艰辛,因为儿童的智力开发不进则退,是会递减的。
作为家长,该如何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呢?
A.强化孩子的观察力、认知力
历史上,大凡智力高度发达的人,其观察能力都是比较强的。著名的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曾对自己的学生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应当先学会观察,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喜欢观察动物。在他5岁的时候,一天晚上,他忽然听到附近的丛林里传来一阵阵美妙的鸣叫声。他想,是小鸟在鸣叫吧?我该去看看。大人们吓唬他说,森林里有狼,专门吃小孩子。小法布尔却毫不胆怯,勇敢地钻进森林去观察、探索,结果他发现:发出鸣叫的不是小鸟,而是一种蚂蚌。从此,他对昆虫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终于成为颇有成就的昆虫学家。
观察力对研究自然科学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同样,对于文学艺术也是必不可少的。鲁迅就曾教导文学青年:“如果要创作,第一要观察。”
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要求莫泊桑到马车站去观察马匹:“马车站有许多马,你仔细观察那里的马,然后用一句话描绘出其中一匹马与其余几十匹马不一样的地方。”就这样,莫泊桑锻炼出了超人的观察力,因而,他的小说以人物刻画细致、入木三分而著称,在世界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怎样使孩子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认知力呢?
第一,锻炼感官功能。把孩子带进大自然,使他们视野开阔,博览多闻。接触感性事物,是观察力发展的基本前提。
现在,很多孩子害怕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头疼”。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生活。如果整天把孩子关在屋子里,势必堵塞孩子的视野,又怎么能激发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呢?
北京有位年轻的妈妈很懂得培养孩子。她的女儿从小爱画画,可有一段时间觉得画烦了,不想再画了。这位妈妈没有硬逼着孩子继续画画,而是带她去养鸡场、动物园观察小动物。女儿看得很仔细,回来后画了不少新画,其中的一幅百鸡图还获了奖。
所以,家长要尽量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去公园玩一玩、看一看,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多接触大自然。孩子在这些外出活动中,自然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引导和训练孩子的观察力。
第二,要帮助孩子确定观察对象。节假日,家长带孩子外出时,可以事先对孩子提出一些观察事物的题目:家门口增加了几栋楼?大街上增添了几家商店?动物园的猴子是怎么吃东西的?下雨的时候,雨是什么样子?刮风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常此以往,孩子就会留心周围的事物,逐渐改变那种凡事漫不经心、视而不见的习惯。
第三,对于上学的孩子,最好让他写观察日记。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第四,给孩子创造一些观察的有利条件。如让孩子自己养养小金鱼、小蜗牛、小螃蟹,或者小鸡、小兔、小花、小草什么的,让他们观察这些小生命的生活情况,了解它们的成长过程。这一切,非常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B.培养记忆力引起孩子记住事物的兴趣,加强背诵、理解,增强有意注意能力;扩大阅读量,加强无意注意,反复刺激大脑皮层,促进记忆力
C.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
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爱因斯坦概括自己一生的科学实践,得出了“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真知灼见。他提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应当把想象力看做是科学研究中的必备因素。
人的大脑分为四个功能区:直觉功能区、记忆功能区、判断功能区和想象功能区。据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一般人对想象功能区只使用了50%,这就说明,发展想象力的潜力还很大,而儿童时期又是个人想象力发展的大好时机。
达尔文上小学后,不知怎么变得爱“撒谎”了。有一回,他捡到一块小化石,回来跟姐姐说:“这是一块宝石,价值连城呢!”又有一回,他捡到一个硬币,一本正经地告诉姐姐:“这是古罗马造的。”姐姐一看,只是一枚被压得变了形的18世纪的旧币罢了。姐姐对达尔文的“说谎”行为很是恼火,几次向父亲告状,可父亲总淡然一笑,说:“这算什么撒谎!这个孩子倒挺有想象力,说不定哪一天他会把这种才能用到事业上去呢!”果然,达尔文长大以后,把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缜密的科学研究中,创立了伟大的“物种起源”学说。
D.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有了自学的习惯,不论孩子是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都能很好地利用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大门。
孩子自学习惯的养成,要靠家长的长期训练。比如,帮助孩子制定具体的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并提醒孩子去认真实施;要求孩子预习功课,养成提前预习课文,以便带着问题听讲,更好地吸收知识的好习惯;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教会他查字典、读书、读报,以获取更多有益的知识……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想让孩子成才、成功,家长们就要注意从生活、学习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培养孩子各个方面的优良习惯,正确地引导他们稳步走向拥有美好前程的未来。
可以说,孩子的一生,就掌握在我们做父母的手中!
2.培养孩子的勤奋努力
生活上的贫困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上的贫瘠。在贫困的农村,女孩子要想把上学的路走到底,那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需要有一种持之以恒、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顽强精神,不管别人怎样瞧不起你,你绝不能失去勇气、毅力和尊严。
在我国的贫困农村,有志气、爱学习的孩子还有许多许多,湖北大别山区的戴满菊就是其中的一个。
《中国少年报》报道了这样一个事情:大别山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几十年前,这里曾经族旗遍地。无数热血男儿为了革命出生入死;无数老人、妇女,甚至是孩子也献出了宝贵生命。鲜血染红了大别山,浸润着每一寸土地,使它变得更加雄伟挺拔、苍青翠绿。
大别山也是一块贫瘠的土地。许多品学兼优的孩子都因贫困失学了。一个叫戴满菊的学生也不例外,她的心里好难过啊!
可是,她不得不退学!因为她要做饭、烧水、洗衣、喂猪、收拾屋子,还要帮着大人干农活。然而,她每天都会抽空跑到山冈上站一会儿。因为那儿有一条通往学校的山路……一天,满菊提着一筐猪草,正吃力地往家走,刚好碰上了前来找她的张老师。她一头扎进老师的怀里,“哇”的一声哭了:
“老师,我好想你!我好想读书啊!”
张老师来到满菊家,主动提出要为满菊垫付学费。满菊随即“扑通”一下子跪在父母面前,哭着哀求道:“求求你们让我去读书吧!家里的活,我哪怕不睡觉也会干完的!”
满菊的父母流着眼泪重重地点点头。
从此,满菊又回到学校读书了!每天,她天不亮就会起床,做早饭、喂猪,然后背起柴草筐上路了,学校离家有15里山路,每天上下学要走3个多小时。于是,她还是一边走,一边用心背着英语单词……
因为满菊的艰苦事迹,她成为被“希望工程”救助的少年之一。那天,天津的小记者高勇和来自北京的小记者杨浩,去采访了戴满菊。
满菊,一个瘦小的湖北女孩,个子也就和城里三年级的孩子差不多。只见她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花布旧衣,干净而合体。面对记者,小姑娘清秀的脸上显得有些紧张,两只小手捏来捏去,好像不知道应该放在哪里才合适。
扭头再看那两名小记者,虽说都是从大城市来的,可单独采访也是头回上阵,多少也有点胆怯。
“你……叫什么名字?”男孩头也不敢抬,半天挤出一句话。
“戴满菊。”女孩轻声地回答。
“上几年级了?”
“五年级。”
“你家里有几口人啊?你爸爸是干什么的?”男孩始终低着头,索性照着小本子上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一条接一条追问下去。
“快打住吧,你们也太严肃了!我们又不是在查户口。别那么紧张,随便聊嘛!”辅导老师实在憋不住,笑了起来。
三个小家伙互相看了看,好嘛!每个人鼻子上都冒出了汗珠,也都忍不住笑了。
“你用过几个书包?”杨浩随口问了一句。
“一个。”
“什么?5年就用了一个!”两个男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也算结实了吧!书包……你在哪儿买的?”杨浩好奇地问。
“不是买的,是我姑用两块花布缝的。我虽然用了4年,只磨了几个小洞,我都自己用布缝好了。”
“厉害!让我猜猜,这个书包你平时不常使吧?”听口气还有些不服气呢。
“净瞎说!我天天都背着它上学,遇到下雨的时候,我就把书包藏在衣服里,紧紧贴着身子,不让雨淋着。回到家,我还会把书包放在纸盒子里。”
听了女孩的回答,两个男孩又低下头不吭气了。
“那你有几个书包呀?都是从哪儿买的?”辅导老师顺势问起了在北京城里长大的杨浩。
“N个!多得都数不清了!反正我每学期都要换新的。那些书包有妈妈买的,也有别人送的;有中国的,还有外国的呢。”
“这么多书包!那你是怎么使的呢?”
“说出来真不好意思!下雨的时候,我就把书包顶在脑袋上,当雨伞;坐在地上的时候,我就把书包塞在屁股下面,当坐垫……特殊情况下,也会拿它当当沙袋。”杨浩红着脸自我检讨式的回答。
“好了,还是接着你们的话题聊吧。”辅导老师说。
“那……能看看你的橡皮吗?”
“我没有橡皮。”
“怎么可能?”男孩子又蹦了起来。可是,看到女孩一脸认真的样子,他们不得不信了。
“把我的送给你吧!”杨浩从书包里掏出一块白色的长方形香橡皮交给满菊。
满菊接过橡皮,放在鼻子前闻了闻:哇!好香啊!于是她伸出舌头,想去舔。杨浩突然大叫起来:“stop!不能吃的!那是橡皮,用来擦错别字的!”
满菊被他吓了一跳,连忙把橡皮紧紧地攥在手心里。
猛然间,两滴泪水从杨浩的眼角滚了出来……“怎么了,杨浩?”辅导老师摸着他的头问道。
“我真后悔!”杨浩哭着对我说,“满菊她比我大,可连一块像样的橡皮都没有。而我呢,平时就知道和同学打打闹闹,那些高级的橡皮,都被我切成小块当‘导弹’玩了!我真的很后悔……”
“你说得对,我们都该向满菊学习!”看着这些孩子,辅导老师的心里也是热热的。
谈起自己的愿望,满菊对他们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读完初中。但是……家里太穷了,可能……读不起了……所以,我希望我周围的同学都能读完初中!”
听了这句话,每个人的鼻子都酸酸的,为她,也为自己。当采访团的汽车准备离开村子时,在送行的人群中,满菊正在向我们挥手。大家急忙跳下车,挤到她身边,拉住她的手:
“满菊,好好念书!一定要上中学!为了所有的女孩,也为了咱大别山,一定要争气!学费我给你出!将来考上北京的大学,就住到我家来!”
满菊眼里闪着泪光,使劲点点头,小手却紧紧地拉着我,不肯松开……
一天,辅导老师突然收到一个喜讯:满菊来北京了!她是来参加“希望工程”汇报会的。
汇报结束后,辅导老师开大会欢迎了她。会上,小姑娘朴实而充满深情的讲话,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晚上,辅导老师又赶到满菊住的招待所,送去一些生活和学习用品:运动衣、保温饭盒、书包、文具……都是半新的。满菊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报答那么多好心人。
面对贫困,你要矢志不移。
有抱负才会有毅力,有毅力才会有行动,有行动才会有成功!
无论上学的道路有多远,无论上学的路上有多困难……只要胸怀大志,目光远大,希望的终点便离你不远了!
3.训练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神奇的大脑。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
左脑主要处理语言、逻辑、数学、次序,即所谓的学术性活动;右脑主要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即所谓的创造性活动。
今天,人类十分重视对右脑的开发。而开发右脑,发挥创造力,主要是运用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著名论断。他还说,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容纳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几乎无人能与爱因斯坦的成就相比,他在科学史上占据着划时代的地位。
然而,谁能知道,这个头发蓬乱、不修边幅的犹太人,在中小学时代竟然常常被斥为“智力迟钝”,甚至被断言将来“一事无成”的坏学生。
爱因斯坦在回顾自己的童年时,多次谈起他所体验的惊奇感。他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他认为,学生最可贵的动力是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学习中的乐趣以及对学习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而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这些能够启发创造性的心理动力。他的结论是:“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使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去负担。”
画画,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作者是留美教育管理学博士黄全愈。其中写道:美国孩子学画画,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定模式,让孩子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孩子虽然画得“一塌糊涂”,但十分高兴。画完之后,只问老师“好不好”,而从来不问“像不像”。黄博士说:“回答‘像不像’,是指‘复印’得如何;回答‘好不好’,是指创造得如何。”
黄博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小学美术老师达琳曾来中国云南作学术交流。不少中国老师请教她:“怎样教孩子的创造性?”达琳很困惑:“创造性怎么能教呢?”
达琳给中国孩子出了一道题:《快乐的节日》,结果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圣诞树,而且画得一模一样!她仔细观察,原来孩子们的视线都朝着一个方向:教室墙上的一幅画里有棵圣诞树!
达琳把墙上的画遮起来,要孩子们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这个主题。令达琳感到吃惊的是,那群孩子竟然抓耳挠腮,一副茫然的样子,达琳老师不得不又把墙上的那幅画揭开……
这个真实的故事的确令人深思。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孩子在学画画,问题是怎么学?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学?是用“眼”画画,还是用“心”画画?这可能就是模仿与创造的不同点。
我很同意黄博士的观点:模仿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由于没有心的参与,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长此以往,虽然技艺越来越高,可想象力却越来越差。他的眼睛里有画,而心里没有。眼睛里的画只能是别人的画,只有心里的画才是自己的。
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是用“心”画画,正是在“心画”的过程中,培养了创造力。
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北京市和平里四小就是一个注重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学校。
有一天,日本教育代表团来校观摩四年级的美术课。美术老师胡明亮画了一只流着眼泪的小鸭子,让同学们以这只鸭子为主题,当场创作一幅画。30分钟后,全班36名同学创作出37幅画,令日本教育家们大为惊讶,连连称赞:“中国的孩子太富有想象力了!”
孩子们都画了些什么呢?
赵亦鑫画的是《失去自由》。小鸭子被关在铁笼子里,望着一群高飞的大雁在默默地流泪。
陈溪画的是《不准动!》。一个戴着假面具的人,正用枪口对准一只流泪的小鸭子。
李佳画的是《水污染》。小鸭子从被污染了的河里叼起一条小鱼,而小鱼只有骨头架子,小鸭子伤心地哭了。
最精彩的是唐小晰的《触景生情》。一只小鸭子呆呆地站在烤鸭店门前,看到爸爸妈妈都被挂起来烤熟了,自己成了孤儿,不禁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我想,如果我们的美术课都能像胡明亮老师这样教,让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那孩子可就解放了。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人类的发明,都来自大脑。一个奇妙的主意怎样才能产生出来呢?这就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打破原有的思想模式,学会重新组合,把不方便变为方便。比如:
改变的方式。把两辆汽车操在一起,改成双层,让它的容量加倍,也可以把汽车减半、扩展、切开、拉长等。
代替的方式。用小球代替钢笔尖,制造出圆珠笔;用互联网代替传统的通讯方式。
重组的方式。把耳机和收音机组合在一起,成为随身听;把商场和地铁车站连在一起,地铁的出口也就是商场的入口。
著名少先队教育专家段镇老师讲过:加一加,减一减。比如,在一个圆圈上加点儿什么,能变成什么?
我曾经去许多小学,让孩子们做这个游戏。我在黑板上画了五个圆,让五个孩子上来画。结果,城里的孩子画的多数很复杂:向日葵、小花、小孩、钟表、太阳等。而农村的孩子画的却较为简单,比如圆上加一竖或一个梨;圆下加一竖或一个气球;圆下画一横或一个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圆中画一个正方形或一个铜钱;圆上点上很多小点点儿,一个男孩告诉我———芝麻烧饼!
新知识、新技能怎样才能学得快呢?有一个巧妙的做法:进行“形象训练”,画脑图———把全部东西在脑子里绘画组合。
有位著名医生,小时候,祖父教他骑自行车,并不先买车,而是让他看别人怎么骑,让他反复想着自己应该怎样骑,在这个阶段,他一次也没有骑过车。过了一段时间,在他找到感觉以后,祖父才买了自行车。他开始骑的时候,有点儿摇晃,但很快就得心应手,轻松自如了。连他自己都奇怪为什么掌握得这么快,其实这就是画脑图的作用。学医后,这个经验得到充分的运用。他第一次给患者做阑尾手术,就十分出色。执刀之前,他先反复进行形象练习,回想观看高年级同学手术时的全过程,脑子里浮现出自己执刀手术的全部形象,预想可能出现内脏粘连等复杂症状,描绘着自己有条不紊地及时做出判断和处理的全过程。由于事先做好思想准备,一旦走上手术台,就没有了初次执刀的紧张慌乱。
再说说我自己。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前,我的复习方法是将知识画成树状的图,所有的知识点就是树突,反复看,反复想,最后形成一个脑图。这样,大部分要点都记得比较清楚。另外,上台讲话,我也很少拿稿子,有的时候一口气讲三四个小时。有人说我记忆力强,其实不是,是我已经事先把所要讲的内容画好了脑地图,想着图讲,这样就能声情并茂,用心与听者交流。有时,我觉得有了稿子反而会限制我讲话,反而给自己造成了麻烦。
这其中,冥想是十分重要的。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成功者,你就能成为一个成功者;想象成一个失败者,你就可能成为一名失败者。孩子在上考场、上赛场、上台讲话或者表演之前,你对他说“别紧张”,他肯定会紧张;如果让孩子想“我都准备好了,我会自如发挥的”,那一定会有好结果。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聪明、敏捷、健康的大脑。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喂”好脑。大脑需要能量,能量主要从食物中获取。有人说,你的孩子早餐吃什么,决定着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当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平时,要多给孩子吃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水果、大豆制品、肉类、鱼类等,早餐能吃一根香蕉更好。脑在工作时需要大量的氧和糖,所以要常常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注意通风换气。要让孩子经常做深呼吸运动,也就是“调息”。具体做法是:闭目,吸气———吸到丹田,呼气———把气吐尽。平时让孩子多运动,才能保证大脑有充足的养分。
使用脑。俗话说得好:“你不用它,就会失去它。”要使大脑得到开发,就要经常使用它,脑子越用越灵,不用就越来越笨。
集中精力多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思维敏捷的人,都是好动脑筋、勤于思考的人。我们批评“题海战术”,是因为它把复杂的脑力劳动变成了重复的“体力劳动”,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极为有害。
放松脑。自然放松,轻松愉快,活跃大脑的生理功能,是保护大脑的好办法。我掌握了一套大脑的“放松术”,效果很不错,通过主观意志的活动,放松全身肌肉,从而调节紧张情绪和高级神经活动的机能。
在紧张之余,我经常进行放松训练。当然,程序没有这样复杂,但常常使疲惫而又兴奋的自己得到很好的头脑休息,也方便更好地参与后面的活动。
父母们还要注意,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是保护大脑的最好办法。因为人只有在睡眠时,肌体内的免疫细胞才能很好地生长。长期睡眠不足,免疫功能自然下降,人就爱生病,也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帮助孩子开发大脑吧!巨人醒来之时,正是即将成功之日。
4.每天阅读十分钟
排列在书架上的,并不是一页页无生命的白纸构成的书本,而是一颗颗跳跃的心脏,从每一本书中发出它的声音。仿佛就像按下一个电唱机的按钮,便可以使房间里充满音乐一样。一个人只要打开书本,就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聆听到智者的箴言,并和智者促膝谈心。
我在《辅导员》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事:早在14年前,对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孩子在阅读方面的能力都高于普通儿童。14年后,又对部分“十佳少先队员”进行了跟踪访问。发现这些孩子也都成长得非常优秀。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上海女孩张琳和藏族少女意娜。张琳从小就酷爱阅读,曾是《中国少年报》忠实的小读者、小作者,也曾是一名认真负责的小记者。1990年她去大别山采访的时候,她才12岁。当时她读书的数量之多,已经令大人们惊叹不已!也因此她表现出来的能力就比一般孩子要高得多。现在,26岁的张琳已经获得了医学硕士学位,正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努力实现着自己人生的理想。
藏族小姑娘意娜从小也是个读书迷,爱写诗、爱画画。书给了她智慧和梦想。在她9岁时,有一次爸爸带着意娜去草原,小姑娘被那里的美丽深深吸引,回家后就画了一幅画,并配了一首小诗:
我和牦牛去草原/那里有青青的小草/那里有蓝蓝的天/那里没有人捉小鸟/那里太阳的脸上没黑烟。
你千万别小看这幅诗配画,它可在国际上获得过大奖呢!
意娜11岁时当选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后来又写过好几本书。现在,她已经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了,成了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作家。
曾经担任过团中央书记常务书记的孙金龙,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没钱买书订报。可是谁又能知道,少年时捡到的一张报纸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是小学一年级的下半学期,有一天,他到同村的一个小伙伴家里玩,无意中在他家门后的旮旯里捡到了一张揉皱了的废纸。当时,他并不知道那就是报纸。看到报头的标题,他才知道,这是一张《中国少年报》。报上的内容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至今他还记得上面的主要文章。因为,它给孙金龙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难以忘怀。可以说,那张《中国少年报》是他的第一份课外读物,他是一口气把它看完的。小伙伴见孙金龙这样兴奋,就告诉他,他家屋顶棚里还有一大堆这样的报纸。于是,从那天开始,孙金龙几乎每天都跑到同学家去看报。报纸上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那么新奇,那么的引人入胜,尽管它们几乎都是好几年前的旧报纸……
这段往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对今天的小朋友来说,可能并不值得一提。但是,对于生长在闭塞落后、文化贫乏的农村的孙金龙来说,却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正是那些过期的《中国少年报》,豁然开启了他幼小的心灵,给了他一个村庄外面的世界,令他向往,更令我在想象中徜徉……
后来,孙金龙终于走出了山沟,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由于在援外工作中表现突出,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获得了国家特殊贡献奖。对此,他深情地告诉我说:“《中国少年报》就好像一个小窗口,向我打开了世界的大门。”
一个平凡的农村孩子,因为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而且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个不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民族,由于重视阅读,将会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
据说,被全世界公认的智慧者———犹太人有这样一个习俗: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就会把《圣经》翻开,在上面滴上蜂蜜,让孩子去舔。其实,这样做的用意无非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牢记:书是甜的!读书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上海复旦大学附中学生汤玫捷去美国交流学习一年后,回来说,美国的政府官员和大公司的主管们都非常关注各国青少年的成长。他们通常会问汤玫捷一些“中国孩子都看什么书”“中国孩子如何应对考试”之类的问题,似乎在他们看来,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力量不是威胁,真正的威胁来自下一代。所以,当他们与酷爱读书的汤玫捷熟悉之后,总会开这样一个美国式的玩笑:“看来,中国确实在威胁美国了。”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艾略特说得好:“养成每天用十分钟阅读有益书籍的习惯,二十年后,思想上将大有改进。所谓有益的书籍,是指对身心健康成长有益的书籍,不管是小说、诗歌、历史、传记或其他种种。”
从2002年开始,全国200多家少儿报刊联合在青少年中开展“每天阅读十分钟”活动。许多优秀的书、报、刊像鸿雁一样,飞到了祖国各地,飞进了大山深处,让被大山隔断视线的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路小学的孩子们通过这项活动大大获益,这所学校的辅导员唐秀红老师在活动的表彰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学校希望达到的目标:“让有书看的孩子爱看书,让没书看的孩子有书看!”
为了心灵的成长,让我们读书吧!因为,读书能使我们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加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的美好!
面对阅读,你要充满极大的热情和兴趣;面对阅读,你必须把它当作陪伴一生的习惯。一个有远见的人,宁可少玩一会儿游戏,也不能不读书看报。因为,书是你最好的朋友,它将陪伴你一步一步走上成功的台阶!
5.请别打扰孩子
“专心致志”是形容一个人做事全神贯注,一心一意。这就是告诉我们,在观察时就专心观察,在思考时就专心思考,在玩耍时就专心玩耍,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竭尽全力去做。
有关专家做过调查,人与人相比,聪明的程度相差不是很大,但如果专心的程度不同,而取得的成绩就大不一样。凡是做事专心的人,往往成绩卓著;而时时分心的人,终究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居里夫人在科学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就因为她是一个终生做事专心致志的人。她的成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就容易成功;如果一心二用,往往是一事无成。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做某一件事情,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那么,怎样做到专心致志呢?
一要目标明确。要想明白现在自己究竟要做什么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二要排除干扰。当一个人专心致志时,就仿佛完全进人了另一个世界,对周围的喧闹声、说话声就会忘而不闻。
三要有张有弛。做作业时,要专心致志地写,不要想玩的事;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不必想学习的事。这样一张一弛,大脑才能得到充分休息。
两个小学生描绘了他们在家学习时的情形。
“我写作业的时候,我妈老在我身边转悠,一会儿伸过头来说“好好写,别写错!”一会儿端来苹果说:“歇会儿吧,吃点儿水果!”一会儿又倒来一杯水说,渴了吧?喝水……唉,真是烦死啦!”“有一天,我正在自己的房间里专心练字,我妈哗的一声推门进来找东西,我平静的心一下子被扰乱了……”
两个孩子诉说的情形,在不少家庭都发生过。家长这样做,好像是在关心孩子,而实际上却是在打扰孩子,非常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情感思维等心理功能的良好发展。
人的大脑一部分全神贯注、高度兴奋,其他的部分就全部放松、高度抑制。处于高度兴奋的一部分,各种营养成分的供应都很充足时,就显得特别灵敏,就特别能理解和记忆,就特别能解决问题。
所以,让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和做事的好习惯,实际上是交给他们一个成功的法宝。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专心致志呢?
第一,父母要作出好榜样。一个十分专心的女孩,无论是写作业还是玩耍都很专心,结果不但各门功课成绩优秀,兴趣爱好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女孩的专心,主要是受她当工程师的爸爸的影响。女孩的爸爸每天晚上伏案学习工作,精力十分专注,从不受家人看电视、谈天的影响。他说,要做到像一位北宋诗人所描绘的“用心专者,不闻雷霆之震惊,寒暑之切肤”的程度虽然很不容易,但不被其他事情干扰而专心地做事,还是能够做到的。
第二,着意让孩子专心完成一件事。比如,安排孩子整理书籍、玩具,或者练习书法等等,让他们有始有终地做事,很利于培养他们专心致志的习惯。
总之,在孩子做事、学习的时间里,请不要打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