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十三太保
22059700000006

第6章 李嗣本

李嗣本,是雁门人,本姓为张。他的父亲名叫张准,任铜冶镇将。光启年间,李克用巡视铜冶,少年的李嗣本随父一起晋见。李克用见他长得虎头虎脑,体格健壮,不由十分喜欢。略一询问,知他爱好武艺,弓马娴熟,就向张准要了过来,留在身边做了亲兵。李嗣本打仗十分勇敢,冲锋陷阵常跑在前头,渐渐立了很多战功,升做了军校。

乾宁元年(894年),李匡俦杀死兄长李匡威,自立为幽州节度使。幽燕军民认为有违忠义之道,很不赞同他的做法。安塞军戍将刘仁恭举家投奔了李克用,得到隆重的礼遇。刘仁恭多次向李克用进言,说幽州李匡俦众叛亲离,完全可以一举而灭,打算借兵一万,进攻幽州。当时李克用正在围困李存孝,只分兵数千给他,出战不利,反被李匡俦打败。李匡俦因此骄傲,认为沙陀军队也不过如此,数次派兵骚扰河东边境。李克用大怒,命李嗣本为先锋,于十月兴师讨伐幽州。

十一月,大军攻克武州。十二月,围攻新州。李匡俦命燕军六万步骑前往增援,李克用挑选一万精锐骑兵,交由李嗣本带领,前往迎击。燕军大败,被晋军杀死一万多人,一百余名将领被生擒活捉。这一仗,李嗣本功居最高,杀敌无数,生擒燕将五名。当天傍晚,晋军将被俘获的燕将用铁链串在一起,拉到新州城下示众。守兵见大势已去,立即打开城门投降。二十四日,晋军前锋指向居庸关。李匡俦在此又纠集了数万人马抵御晋军。李克用命令李嗣本率骑兵在居庸关下挑战,不断地杀伤和疲乏燕军,同时又命李存审率步兵从小路绕过居庸关,在燕军背后发起攻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居庸关内外尸积如山。李嗣本从早至晚没有休息,杀得大汗淋漓,头上直冒热气。李克用命人叫他下来休息一下再战,他反卸掉盔甲,喝了一碗酒,又冲到前面去了。在晋军的内外夹击下,燕军终于抵挡不住,放弃关口,各自逃命。李匡俦携家弃城而遁,半路被沧州节度使截杀。李克用大军乘胜进占了幽州。事后论功以李嗣本最高,被李克用收为义子,赐姓李,升做义儿军使。李嗣本卸掉盔甲又冲到前面去了。

第二年,李嗣本随晋王李克用征讨王行瑜,又立战功,授予检校刑部尚书,先后改任威远、宁塞等军军使。五年以后,晋军讨伐魏博的罗弘信,李嗣本再为先锋,攻城拔寨,屡立战功。晋军回师,改授马军都将,负责统领骑兵。天复三年(903年),他又随李嗣昭征讨云州叛将王晖,论功再加检校司空。

天四年(907年),梁军围困了潞州。周德威奉命率军解救,李嗣本也被差来听从他的调遣。当时,汴军在潞州城外筑起一道又高又厚的围墙,阻止援军与城内的晋军汇合。晋军仰攻不利,遂采取偷袭的策略与汴军交战。周德威将军队驻扎于余吾,令李嗣本等将分头出击骚扰敌人。汴军刚一休息,晋军就前往偷袭。敌人追出来,晋军却又撤走,搅得汴军彻夜不眠,寝食难安。李嗣本每日都率骑兵与梁军交战,前后献俘多达千计,累积战功迁任代州刺史。

第二年正月,李克用因病逝世,嗣子李存勖继位。李嗣本回晋阳奔丧,协助李存璋等人料理后事。李克宁与李存颢图谋不轨,他坚决站在存勖一边,和李存璋等人共同将叛乱平定。同年五月,存勖大破汴军夹城,救出被围长达一年的潞州军民,李嗣本也参加这场战斗,因功授为云中防御使、云蔚应朔等州都知兵马使,加特进、检校太保。

天九年(911年),周德威征伐刘守光,李嗣本率领代北诸军协同作战,生擒纳降军使卢文进、武州刺史高行,献俘晋阳。幽州平定后,升任振武节度使,被赐予“威信可汗”之称。十二年(914年),李存勖亲征魏博,命李嗣本返回太原留守,主持军政事务。十三年六月,还镇振武。

这年八月,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大举犯边,纠集十万之众进攻振武。城中兵少,李嗣本下令关闭城门坚守。契丹架云梯攻城数日,都被振武军民打退,于是改变策略,挖掘地道往城里攻。他们沿城挖了数百条的地道,一直通到城里,又从地道推入架满柴草的车子,冲入城中放火烧城。城中军士远不如契丹众多,防守住了东城,西城又传来警声,好不容易将西城的敌人打退,南城又火光四起,终因寡不敌众,被契丹攻破,李嗣本全家没入契丹。

李嗣本性子刚烈,被捕以后,坚贞不屈,斥退了契丹的种种利诱,宁死不肯投降,最后被耶律阿保机处死。他的八个儿子有四个与他一同赴难,另外四个因为年幼而被赦免,流落于北部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