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使命就是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尽量做到完美。追求完美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以领导者的姿态来向下属们表达一丝不苟的风气,完美的态度才有可能制造出完美的产品。史玉柱外表粗犷,实则对产品是一个很严苛的人,他穿衣服可能很随意,吃饭、住行都可以随便,但是唯独产品不行,他可以为产品大发雷霆,他可以因为一个不满之处叫人回来加班修改,一切都为了打造完美的游戏,这也就是《征途》上线后好评如潮的原因。
4.“他的忍耐力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2015年,北京九汉天成公司董事长宋军回忆起自己的中学岁月,那时他与史玉柱做了三年同学,在日后也与史玉柱交往颇深。1993年,宋军正式加入史玉柱的巨人集团,操刀巨人企划院,目睹过巨人的如日中天。1995年,他离开巨人,史玉柱给了他40万启动资金在北京创业。
宋军见证了史玉柱最辉煌的崛起,也见证了史玉柱最惨败的低潮。宋军说,史玉柱的忍耐力非一般人可以想象,当年他负债累累,被逼债,从声名鹊起,到后来跌至谷底,一个最成功者变成了中国最有名的失败者,这种反差带来的心理压力很大。谁都认为他不可能再起来了,但他依然留着执念。宋军非常佩服史玉柱,他在史玉柱如此低谷的时候,总是陪史玉柱喝酒。
1997年9月,史玉柱突然飞到北京来找宋军,宋军回忆:“我那时的公司在一个小巷子里,只有五六间房子。我们俩坐在那里聊天,到临近吃饭的时候,他说,‘哎哟,我突然忘了,今天是我生日。’我当时赶紧去订饭,就在我公司边上,一个四川人开的餐馆吃的饭,我让公司的姑娘给他买个礼物,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给他买了一对袖扣和领夹。我心里其实非常难受,那时正是他的低谷期,他不愿意一个人在上海过生日,就跑到我这里了。”
企业家都是一群能忍人所不能忍的人。马云曾遭遇过让他难以忍受的事,当时是1995年,有几个自称是深圳大老板的人找到马云,说自己愿意出资两万元,做“中国黄页”的代理商。这简直让马云喜出望外,因为当时的中国黄页正处于资金困境之中,“深圳大老板”对马云来说无疑是“大救星”。于是马云毫无保留地将中国黄页的核心模式和机密技术全部和盘托出,并且派出技术人员亲赴深圳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系统。中国黄页细致周到的服务,让深圳大老板很是满意,他们对就要返回杭州的马云说:“我们三天后就到杭州签合同!”
可是这份合同马云至今也没有等到,而更可恨的是,这几位深圳老板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拿出来的东西和马云的中国黄页一模一样——这简直就是当头棒喝,马云“当时真的受不了,但是还是把它扛下来了”。
在受委屈的时候,只有默默忍受,没有人能够替我们承担,尤其当你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时,更要有极具忍耐力的精神。有句话说得好,没让你死的,真的会让你变得更强大。一个人从创业到成功,往往要经历无数的艰辛、苦难、挫折和失败。只要把这所有的酸甜苦辣、弹痕伤痕、泪水和汗水、委屈和打击都克服了,你也就距离成功不远了。
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主办的一个论坛上,万科董事长王石讲到著名的褚时健,他说:“在社会大变革中,光有勇气不够,应该有更多的忍耐力和智慧。”他直言企业家精神就是承受力,他谈到的褚时健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褚时健在1979年担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十几年,被评选为全国优秀企业家,然而在最顶峰的时刻,他被举报贪污受贿,被判处了无期徒刑。后来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直到2002年年迈体衰的褚时健得以保外就医,在遭遇了人生大起大落的诸多挫折之后,褚时健与妻子承包荒山种橙子,2012年11月,褚时健种植的“褚橙”通过电商开始售卖,此时已经是褚时健种橙的第十个年头了。
有位学者说:“人下跪有两种结果:一种人下跪后,认为这是莫大的屈辱,尊严和自信被彻底摧毁,他们从此消沉下去,最后被所有的人遗忘;另一种人下跪后,努力从屈辱中摆脱出来,他们对成功的渴望与日俱增,最后成就一番事业。其实成功者并不见得比失败者聪明多少,但他们认识到一点,那就是——屈膝是为了跳得更高。”背叛者的存在,是上天给成功者的考验;也是因为小人的存在,才衬托出了他们的宽广胸怀。
一般来说,一个人能够承受的苦难和委屈的程度,和此人日后的成功程度是成正比的。某些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他人斤斤计较,他们从不允许让自己受一点委屈,这样的人是很难成就什么大事业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因小失大”。真正想成就大事的人,不会在意路途上的一些绊脚石,不会对着石头生气,而是默默地把绊脚石搬开,继续向前走去。这是一个人真正的胸怀,用忍耐力去承受一些不公平、不尽如人意的东西,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5.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
史玉柱是很看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他在搭配授权、奖惩制度、思想建设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但他最看重的是企业文化中艰苦奋斗的建设。巨人网络现在的文化是“说到做到、只认功劳、严己宽人、敢担责任、艰苦奋斗”。史玉柱解释道:“我们企业文化的最后一条相对空虚一点,就是艰苦奋斗。我们不排除家庭富裕的员工,这是他自己家里的事,但是一旦进入公司就一定要艰苦,一定要奋斗。如果将富裕生活中的一套东西带到公司中来,那这个公司也会受到影响。我过去带的两个团队,保健品业务和网络游戏业务,这十几年来有很多人赚了钱,成为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但有的人过不了这个从没有钱到有钱的槛,有的人在公司里突然不能艰苦奋斗了。”
史玉柱认为企业内要提前做好工作,先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艰苦奋斗的氛围,新进员工哪怕是心浮气躁的年轻人,也会沉下心来跟老员工一样认真工作。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许多世界知名企业都有着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诸如松下、惠普、丰田、海尔等无不是这方面的楷模。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气神,是企业凝聚力的所在。尤其如史玉柱所说“艰苦奋斗”这种比较虚的,根本没有办法通过规章制度来规定让员工们艰苦奋斗,只能通过一种企业文化去感染员工,让他们主动认真工作,主动不迟到早退。全员产生出凝聚力才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之道。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的凝聚力。企业文化可以把上下左右、广大员工紧紧地黏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同时企业文化中还带着强大的约束力,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们产生认同感,他们会主动认可企业文化,并主动向企业文化靠近,企业文化也将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生命力。
企业文化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员工的凝聚力靠的是一种认同感,大家都认同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环境,而企业文化带来的就是这种氛围。
社会人文学博士霍夫斯坦德也曾经说过:“企业文化是一种软的、以完整主义理论为依据的观念,但其结果是坚实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凝聚力的提升是巨大的,所有成员都会以在该企业工作为荣,并且时刻充满活力。
华为人的艰苦是出了名的,上至总裁下至普通员工莫不如此,其最著名的是“床垫文化”。自华为诞生之初,几乎每个开发人员都有一张床垫,卷放在铁柜的底层,办公桌的下面。午休时,席地而卧;晚上加班,整夜不回宿舍,就这一张床垫,累了睡,醒了爬起来再干。“床垫文化”一直坚持到现在、被一代又一代的华为人继承,是其艰苦奋斗文化的缩影,任正非不止一次地强调“先工作后生活”正是华为艰苦奋斗文化的真实写照。任正非不止一次地讲过,正是艰苦奋斗的文化传统成就了今天的华为,即使今天的华为已经跻身于行业前三,艰苦奋斗的精神仍然是其极力倡导和鼓励的。
任正非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外界的误解或质疑动摇我们的艰苦奋斗文化,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华为的发展壮大而丢掉了我们的根本——艰苦奋斗。”
史玉柱之所以看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因为他深知在最关键的时刻,一群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员工远远要比懒散的员工有用得多,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话,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重要的助力,一盘散沙会在困难面前迅速失败,企业文化就是把散沙制作成坚硬城墙的调和剂,为企业带来强大的力量。
6.努力耕好自己的田,而不是天天盯着别人的田
“努力耕好自己的田,别天天盯着别人的田。”这是史玉柱对自己企业内部的要求,他认为在竞争中企业上下要专注于提升自己,而不是整天想着如何去搞垮竞争对手。史玉柱说:“如果你羡慕马云的腰包,就该自己办个比阿里更牛的企业,而不是盯着他腰包,盼望瘪下去。如果你羡慕政府支持,就自己办个高科技企业,努力多多纳税,也会得到交税额一定比例的财政返还,甚至不用先交后返而是直接少缴。”
小到个人,大到企业,眼中不能有敌人,只能有榜样。一个人眼中有许多仇敌的时候,这个人其实就处于一种很不好的状态,甚至是狭隘的、偏执的、阴暗的。如果自己不行,眼中并没有把行的人当仇敌,而看到的是别人身上的长处,就很不错了,说明这个人的胸怀是宽广的,同时也说明,他有着完善自我的决心。
在2015年达沃斯论坛期间,美国新闻记者查理·罗斯采访马云时说:“你学习太极,对吗?”马云说:“我爱太极。太极是一种哲学,是阴阳,有关你如何保持平衡。当人们问你们和eBay竞争的时候,你恨eBay吗?我说不,eBay是一个很伟大的公司,他打这里,我打那里,他攻我上面,我打他下面,他来我走,我比他小,但是我能跳起来,他不能跳。我在做商业的时候用太极哲学:冷静,一定有出路。保持平衡竞争是有趣的,商业不是战场,不是你死我活的,就算你死了我也不一定活,是和乐趣有关的。”
企业之间的竞争,如果是带着仇恨,想方设法地置对手于死地,因为你手段的残酷和卑劣,在你搞定对手的时候,恐怕连合作多年的伙伴也会离你而去,所谓唇亡齿寒,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利益而考虑,而你冷酷无情的处事方式必然会让人畏而远之。仇恨是一种容易让人犯错的情绪,有很多报道中使用卑劣的手段竞争的企业都是源自仇恨。由于己方竞争不过对方,便开始在媒体上造谣生事,污蔑对方,这种类似的手段就是由仇恨发展而来的,是最为商界所耻的做法。有些决策者善于利用媒体去扩大影响力,但是消费者更相信一个企业的信誉与责任感,而仇恨肯定不是一剂用来平衡消费者心理的良药。
并且,带着仇恨的目光看对方就不会发现对方的优点,也就做不到向对方学习优点了,这又是一种自我封闭的做法。所以带着仇恨的目光经商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容易导致自己的企业走上歧路,也容易因为恶性的价格战拖累自己的企业。最重要的是消费者会对有仇恨的恶性竞争的商家进行排斥,这更是得不偿失。
2010年,初入网购图书市场的京东商城与在美国刚刚上市的当当网,悄然打响了一场价格战。然而这场价格战刚刚起了个头,业界便爆出了京东与当当之间无法调解的竞争鸿沟。
原来,在价格战期间,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连发8条微博,矛头直指竞争对手当当网,刘强东说:“自从京东筹备书籍销售一年来,当当利用垄断优势,给几乎所有出版社都发去了禁止向京东供书的邮件,否则就要停止合作……经过一年的艰苦谈判,依然有一些出版社不敢给京东供货。”
对于京东提出的“向出版社群发封杀令”一说,当当网则回应,群发邮件仅供出版社参考,无意操纵出版社,也没有告诫出版社“不要站错队”。然而,面对当当网的回应,刘强东则表示:“国庆(当当网CEO李国庆)你不收回封杀之手,京东的价格屠刀绝不归鞘!”
最终京东斥巨资,让自己网购图书价格比竞争对手当当网便宜20%以上,而当当同样不甘示弱,同样斥资4000万降价促销,全力对抗京东价格战。自此,京东与当当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日趋白热化。
这种硝烟弥漫的恶性竞争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两败俱伤,我们总说“和气生财”,很多企业却做不到,积极的竞争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一种仇恨心理恶性竞争并不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举措,企业家一定要明白良性竞争的重要性,双方彼此不断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优化自己的模式,有限制地进行价格战,优惠消费者,这不论对于企业的发展,还是对消费者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