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宝典
21575700000092

第92章 素质因素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吗?

这里所说的素质主要是指心理素质,是先天素质和后天经验二者共同形成的个体特征。这一特征在容易导致精神疾病发生、具有潜在的患病趋势时就称为精神病易患素质。这种易患素质具体表现在气质和性格上。所谓气质,主要是指人的心理特征,它表现在对外界客观事物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平时我们所说的“脾气”,大概就是气质的俗称。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医生根据日常观察和人体体液的多寡把气质分为4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俄国神经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则根据基本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及灵活性,认为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动物和人行为中的表现,他提出了4种基本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即强不均衡型、强均衡灵活型、强均衡迟钝型、弱型。古今中外大批专家经过长期大量的病例观察分析认为,同样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个体,胆汁质者(或强不均衡型)易患神经症(癔症、神经衰弱等)和躁狂抑郁症;抑郁质者(或弱型)易患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多血质(或强均衡灵活型)和黏液质者(或强均衡迟钝型)对致病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不易患精神病。

感染、中毒、外伤等理化、生物性因素

会导致精神疾病吗?全身性的特别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中毒、外伤、癌症、缺氧、血管病、变性疾病等,以及高温中暑、放射线损伤均可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脑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导致精神障碍。这类精神障碍在精神病分类中属于脑器质性精神病。这些可以引起精神障碍的疾病,常见的有各种脑膜炎、脑炎、脑外伤、产伤、窒息、脑梗死、一氧化碳中毒、慢性乙醇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