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认为,精神疾病是生气所致,其实不然,全世界医学家经过数百年的努力证实,目前大多数精神疾病尚未找到肯定的、明确的病因。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遗传与素质因素作为远因,又有生物性或社会心理因素作为近因或促发因素。在病因不明的功能性精神疾病中都具有这些因素。
遗传因素在精神疾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但在不同的精神疾病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有一些精神疾病已经确定为遗传性疾病,而且遗传方式也十分明确,如家族性黑蒙性痴呆、苯丙酮尿症、亨廷顿舞蹈病、先天愚型、肝豆状核变性、精神分裂症等。而另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病有遗传因素起作用,但目前还不能肯定遗传因素起多大作用和确切的遗传方式,如癔症等。具有遗传因素的精神疾病不但病种繁多,而且患者数量相当惊人。仅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我国就有500万人以上,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在500万~600万之间。
1.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具有这种基因的人一般都发病。遗传基因基本上起到了决定作用,而环境因素基本上不起作用。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又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等。在基因遗传因素引起的精神病中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最多见,如苯丙酮尿症、肝豆状核变性等。这一类遗传病,患者的父母都不是患者,但都携带有致病基因,同胞中有1/4患者。其次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亨廷顿舞蹈病等。这类遗传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父母必有一方是患者,同胞中有一半是患者,子女中也有一半是患者,代代相传。
2.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信息通过2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环境因素相比,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叫遗传度,用百分数表示。如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为80%,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症的形成中,遗传因素起了很大作用,而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则相对较小。多基因遗传病一般有家族性倾向,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3.染色体病是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致的遗传病。这类遗传病一般在出生后即可发现一些躯体器官的结构异常,也常常伴有精神和智能的障碍,如先天愚型、女性或男性性腺发育不全症等。
由此可见,遗传因素在精神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病种繁多,方式各异。因此,精神病的防治不仅要把着眼点放在环境因素上,也要放在遗传因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