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信息获得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青少年沉湎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些现象在希望通过网络游戏来舒缓学习压力、摆脱孤独、满足成就感且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青少年中相当严重。网络成瘾危害青少年身心,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危害健康,造成人格异化。
1.青少年容易网络成瘾的原因
(1)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由于身心发育处于趋近成熟的过程而非达到成熟,以及人生阅历的局限,其认知、思维能力与成年人相比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处于青春初期的少年,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低俗信息难以作出较为理性的判断和分析,常常以自己的直觉或者相对浅显的社会经验进行简单判断、作出取舍。有时不免会把其中的某些低俗行为引为时尚而在同伴中炫耀,不仅自身受到低俗侵袭,还会让身边的伙伴连带受到不利影响。如认为通宵上网、玩网络游戏是当代时尚青年的必修课,不玩网络游戏就没有与同学交流的谈资,听到同学、朋友大谈网络乐趣而自己插不上嘴则感到尴尬。当他们还没有培养起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或没有能力从事其他的文娱活动时,网络便乘虚而入。有时,青少年会迷失现实与虚拟的界线,在心理上失去对有害行为的警戒线,在危害自身健康的同时甚至发生犯罪行为。
(2)青少年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又正值“第二逆反期”。而在网络游戏中,网络游戏的高技巧性、复杂性,使网络游戏者获得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匿名带来的多种身份感,可以使上网者卸掉伪装,肆意宣泄人们潜在的攻击、愤怒乃至仇恨的情绪,展示自己人格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表现的一面,使自我充分张扬。这也是青少年不知道如何应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的一种表现。
(3)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体验着身体外形的巨变、体能的增强、性器官及其功能的逐渐成熟,加上智力的飞跃发展,使得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并迫切希望得到成年人的认同,如表现得关注成年人的信息,甚至在对结果估计不足之前已接受并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网络中黄色、暴力等低俗信息给青少年以“成人化”的误导,容易诱发青少年盲目模仿,严重者违法犯罪。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相对成年人较弱,关注的网络信息通常与学业无关,但却有极大的诱惑力,因此容易诱发青少年沉溺其中,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干扰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不利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2.网瘾的常见特征
有关专家提出,有网瘾的人一般会出现以下9种情况:一是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满足心理需求;二是下线后继续想象上网情形;三是无法控制上网冲动;四是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方法;五是长时间迷恋上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六是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七是将上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八是因为上网而失学或失去朋友、亲人;九是虽然上网后会很后悔,但还是忍不住要上网。当然,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各国及国内未完全统一,但上网影响社会安定,给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导致危害家庭、社会的犯罪行为是肯定的。
3.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应对策略
中国的家庭教育体系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的家长一味地溺爱、放纵孩子,对孩子上网,打电子游戏、聊天、看黄色电影等不加限制,有的家长甚至自己上网成瘾,最终导致孩子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有的发现孩子网络成瘾,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孩子一棍子打死。这些教育方式,都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一些专家认为,网瘾是不当家庭教育方式的产物。对一些程度较轻的患者,父母从情感入手做文章,还可以帮助孩子成功“脱网”。但是,对付迷幻世界中的“顽固分子”,一味提倡亲情沟通的“说教派戒网法”未必有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孩子一旦有了网瘾,就是得了病,需要治疗和关怀,不能弃之不管。据美国心理学会研究,大部分人会在上网的第一年成瘾,日后逐渐消退。对于症状最轻的网迷(一天上网4~5小时,一周上网次数达4~5天或以上),用心理指导便可达到治疗效果。而对于因学习失败而迷上网络的青少年,要给他们成功的体验,用丰富而充满希望的生活代替网络。而对于症状严重的青少年,药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患了网络成瘾症,人就进入病态,常伴有抑郁、焦虑、社交恐惧和强迫症。这时就要进行以药物为主、心理引导为辅的治疗。
总之,有效的方法是正视网络,了解网络,教育孩子科学合理地应用网络资源,使之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动力,“以网制网”,帮孩子摆脱网络成瘾的威胁。此外,社会更要加强法制建设,对执法人员加强教育,加强对黑网吧的打击力度,使青少年远离黑网吧、不法网站的毒害,将网络变成人们获得知识、获得健康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