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21575600000062

第62章 温柔的凡·高(1)

文森特·凡·高(1853—1890),后期印象派绘画大师。

凡·高出生于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等地的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由于同情和支持贫苦矿工而被解职。

其间,凡·高经历了失恋与贫困的折磨,开始在对艺术的探求中寻求自我解脱。

1886年,凡·高来到巴黎,结识了高更、毕沙罗和塞尚,画风转向印象主义,后有《向日葵》等名作问世。

1888年起,凡·高与高更有过一段密切合作,后因两人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割下自己耳朵的后精神分裂。

患病期间,凡·高创作了《星月夜》和《鸢尾花》等作品。

1890年7月,凡·高精神病再度复发,开枪自杀身亡,年仅37岁。

凡·高的作品,表现出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倾向,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其艺术对20世纪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生命对凡·高来说就像假日的开始和结束。这个假日太漫长了,这延长了生活对他的拷问,也延长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愤恨。在这个漫长的假日里,他让自己的思想为所欲为。

在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一起洒下最后一抹余晖时,在学院派的公式土崩瓦解时,在传统老化僵死之际,凡·高的思想应时而生。他和塞尚、高更一起,使绘画重新回到方法的探究上,并且在这之后,他还为20世纪的艺术作好了准备。

他对摹仿绘画嗤之以鼻,他的趣味和上流社会的趣味大相径庭,他只按照自己的智慧和感觉,去重新创造世界。

在塞尚致力于空间观念,高更致力于构图新观念之时,凡·高则在解放色彩,使其达到强度和表现力的顶点。在他的画中,颜色巩固着素描,强调着形状,给予着节奏,规定着比例和空间。他用生涩、干燥、挑衅的颜色,在对立中求得和谐。它们时而是尖利的,时而是严峻的,没有微妙区别,也没有中间过渡,采用的是凶狠的率直。“我寻求用红色和绿色表现人类最可怕的狂热”,他这样说。

但他的思想并不能拯救他的感情。他的爱情是一场好像永远也走不出的白日梦,他在其中烦恼而忧伤。生活和爱情在这个假日里不是轻松和浪漫,而是无休止的烦恼与折磨。他渴望能在假日里娶到一个妻子,能有一个孩子,来分享他那些思想背后的满腔柔情,可生活总是让他的那些柔情无的放矢,除了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