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21575600000040

第40章 艾米莉·勃朗特:爱情荒原里的石楠花(4)

(1)

当《呼啸山庄》刚刚出版的时候,人们都认为作者肯定是位男性,因为女性无法写出这种作品。后来当人们发现作者竟是位女性时,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一个女子怎么会写出一本完全没有女人味的小说。他们推测那个乖戾的希斯克里夫一定有个原型,那是谁呢?艾米莉生活中的男性除了父亲,就是哥哥布兰威尔。于是,人们认定布兰威尔就是这个原型。

这些流言蜚语使艾米莉非常生气。

事实上,艾米莉非常痛恨哥哥布兰威尔,在他还未去世时,她甚至动过杀死哥哥的念头。有一天,布兰威尔去酒店喝得酩酊大醉,别人把他送回家来。艾米莉是一个在夜晚思维十分活跃的人,当时正在进行创作,她被叫出去扶布兰威尔,见到哥哥这副样子她十分生气,恨不得把他丢在门外。

后来布兰威尔与有夫之妇鲁宾森夫人私通的丑闻传遍了哈沃斯,艾米莉对哥哥失望到了极点,他们俩的关系公开恶化。她尤其对布兰威尔那充满情欲的爱情充满鄙夷,以至于在艾米莉的小说中,我们欣赏到的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的爱情完全超越了情欲。

因为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的恋爱延续了兄妹乱伦的主题,而艾米莉恰巧有一个哥哥,于是有些人还推测艾米莉之所以没有恋爱是因为她的恋兄情结。这样的谣言几乎令艾米莉发疯,因为那些人根本就没有理解她的作品。

(2)

在《呼啸山庄》里,凯瑟琳和孤儿希斯克里夫从小一块儿长大,情同兄妹,希斯克里夫甚至可能是肖恩的私生子,是凯瑟琳同父异母的哥哥。但他们的爱情没有性的色彩,最多的就是在凯瑟琳死去的那天两个人发疯似的猛烈拥抱。

《呼啸山庄》封面

显然,布兰威尔不是希斯克里夫的原型,而艾米莉·勃朗特也没有恋兄情结或乱伦意识。事实上,希斯克里夫是艾米莉·勃朗特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

大量事实表明,艾米莉本人具有塑造不寻常的男主人公所需的全部男子气。

夏洛蒂·勃朗特称妹妹艾米莉“比男人强大,比孩子单纯”,她“内心隐藏着力量与火焰,能够令她的男主人公头脑活跃,情绪激动”,“她有宽宏大量的性格,不过不免热烈和急躁;她的精神执著不懈”,“她坚强乖戾的性格中含着某种严厉”。

勃朗特姐妹的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身材很高,而艾米莉是家中除了父亲以外最高的人。哈沃斯的当地人说艾米莉“更像个男孩而不是女孩”,“当无精打采地逡巡在荒原上,向爱犬打口哨或者大步流星行走的时候”,她看上去“像是漫不经心的小男孩”。她在家里一向以男孩自居,绰号是“少校”。埃热先生,也就是那位布鲁塞尔的教授说“她本应该是个男人”;夏洛蒂谈起乔治·艾略特的情人时说,“莱维斯的脸庞几乎让我感动得流泪,他和艾米莉太像了”。

(3)

拜伦式的英雄正是艾米莉所欣赏的,她甚至把拜伦的经历变成了希斯克里夫的经历。拜伦爱着的一位女士玛丽·查沃斯也曾对女佣说:“你以为我会对那个跛脚的少年感兴趣吗?”此时跛脚的拜伦正好在附近,他听见了玛丽的话,痛苦地从房间里冲出去,消失在夜幕之中。在《呼啸山庄》里,希斯克里夫在听到凯瑟琳和管家耐莉的谈话之后也冲出去并离家出走。

勃朗特姐妹在世时,拜伦是她们共同的偶像。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罗切斯特身上也有拜伦式英雄的影子。因此,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的希斯克里夫是她的个人气质与理想中的男性形象的合二为一。

(4)

《呼啸山庄》中的另一个主人公凯瑟琳的原型显然是艾米莉·勃朗特自己。或者可以说,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是同一个人,就是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告诉迷惑不解的管家耐莉,她将嫁给埃德加而不是希斯克里夫,因为她和希斯克里夫太像了:“他比我更像我自己,耐莉,我就是希斯克里夫。”她和他一样粗野,报复心强。这个“脾气暴躁”的姑娘曾经要求把鞭子作为礼物,还总喜欢攻击别人,对他们拳打脚踢。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情绪激动时都有相似剧烈的生理表现。二人都会在激动之中紧磨牙齿并把头在硬物上猛撞。有一次凯瑟琳“狂躁不已”,用牙齿撕裂枕头,并扯撕其中的羽毛,好似狐狸猛甩一只小鸡。

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只是一个人,他们一起分享了一个两种性别、两颗心灵的艾米莉·勃朗特;希斯克里夫代表她身上的男性精神,而凯瑟琳代表其女性精神。因此可以说,没有恋爱的艾米莉把自己的全部分给了男女主人公,实现了自我——雌雄同体。

(5)

艾米莉对爱情的描绘与夏洛蒂也不同。在夏洛蒂笔下,爱情常常是单相思,女主人公疯狂地爱上男主人公,她们往往是爱情的奴隶,她们的幸福和命运依赖于男人的态度,这些女性角色十分苦恼、伤心,为得不到爱情而不能自拔。这样的爱情正是与夏洛蒂对埃热先生的单相思经历有关。

而在艾米莉的笔下,爱情要平等得多,女主角也要勇敢得多。她们积极地追求爱情,对爱情坚贞无比。这些男女之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了解,而且常常是青梅竹马,爱情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发展;相互之间的离别更加深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恋之情,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人。不像夏洛蒂,她就是一个女人,她永远缺少另一半,她在苦苦等待、寻觅、追求另一半。

(6)

艾米莉写小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表,为此夏洛蒂做了不少工作,姐妹俩僵持了很长时间艾米莉才同意将书稿寄出,这才有了今天的《呼啸山庄》。

在《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发泄完所有的仇恨后,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不吃不喝,把服侍他的佣人和医生都赶走,在孤独中走完了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话用在艾米莉·勃朗特身上最恰当不过。在她人生的最后阶段,艾米莉·勃朗特仪式般地重复着希斯克里夫,仿佛在告诉世人:她就是那个希斯克里夫。

染上肺结核后,艾米莉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呼吸变得急促,脸色很难看。她没把自己的病情告诉自己的姐妹,夏洛蒂注意到她的情况,劝她看病、吃药,她固执地拒绝了。到了1848年的11月,艾米莉已经骨瘦如柴,而且十分沉默寡言,拒绝任何人对她的关心和问候。

夏洛蒂耐心地劝她吃药,她理也不理。安妮关心她,她也不理睬,为此夏洛蒂非常伤心。艾米莉在折磨她的姐妹,就像希斯克里夫折磨伊莎贝拉和林顿那样。她知道她可以让她们痛苦,而且任性地坚持,在她身上,与希斯克里夫一样,爱与恨总是不能和解。

盖斯凯尔夫人的传记《夏洛蒂·勃朗特传》里,描写了艾米莉·勃朗特的弥留之际:

12月的一个星期二的早晨,她起来了,和往常一样地穿戴梳洗,时不时地停顿一下,但还是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甚至还竭力拿起针线活来。仆人们旁观着,懂得那种窒人的急促的呼吸和呆钝的眼神预示着什么,然而她还继续做她的事。夏洛蒂和安妮,虽然满怀难言的恐惧,却还抱有一线极微弱的希望……时至中午,艾米莉的情况更糟了,她只能喘着说:“如果你请大夫来,我现在要见他。”这时已经太迟了。两点钟左右她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