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21575600000023

第23章 简·奥斯丁的独身:傲慢,还是偏见?(3)

(1)

简·奥斯丁有句名言:为了金钱、权势与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但结婚时不考虑这些因素也是愚蠢的。

她在《傲慢与偏见》的开篇第一句话便宣称: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我们也可以说,在《傲慢与偏见》中,“举世公认的真理”不仅是“有财产的单身汉需要娶位太太”,而且是“没有财产的妇女需要嫁一位有财产的丈夫”。

这是经过几次恋爱与几次在婚姻殿堂外的徘徊后,简·奥斯丁悟到的婚姻的真实含义。

的确,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没有财产而受过教育的妇女,除了婚姻,简直就没有别的出路。若要谋职,就只能去当家庭女教师,而奥斯丁在《爱玛》中借一个人物之口感叹道:家庭女教师的命运简直还不如被贩到美洲去的黑奴!《爱玛》中还有一番话说:“单身妇女,若收入微薄,当然令人耻笑,惹人讨厌,是儿童取笑的对象。单身妇女若有财产,总是令人尊敬的,完全可以做到通情达理,讨人喜欢。”很明显,在奥斯丁看来,关键还是“财产”二字。总之,是经济、是财产状况决定人们的生活与命运,决定着婚姻关系。

(2)

简·奥斯丁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在教区中担任牧师,这是一份令人尊敬的职业,但是养活一家十口人的重负常常令他入不敷出。家庭生活也十分的节俭,家里雇不起佣人,只有一个做饭的厨师;买不起新的流行的衣服,只能自己亲自动手缝制参加舞会的裙子和袜子;出门没有马车,只能搭乘别人的马车。

父亲死后,家庭的生活更加紧张,经济也更加拮据。依靠父亲留下的微薄遗产和兄弟们的帮助,简和姐姐卡桑德拉及他们的母亲才得以维持生活。简的一家的生活永远与奢华无缘,她们甚至“常常因为没钱买茶叶和糖而发愁”。

这一切对于极端聪明、才华横溢、心比天高的简来说,不能不是巨大的阴影。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一种可实行的选择:嫁人。这是唯一的道路。正如她认识到的那样:“独身女子对贫困有一种可怕的畏惧——这也是人们赞成婚姻最有力的理由。”

女主人公——往往是体面人家的没有丰裕陪嫁的淑女——的婚事,是简·奥斯丁在其作品中最为关心的,当然也是简·奥斯丁遇到的最大问题:出生体面却没有丰厚的陪嫁。

她笔下那些女主人公,和她自己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大都出身于中产阶级的家庭,家境的不富裕使她们面临着同样的经济困境,为了生存,为了未来有个好去处,只有选择婚姻这条道路。在婚姻的选择上,她们往往考虑男人们的地位、财富及硕大庄园等理性因素。这些女主人公们利用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实也是简自己的心声和选择。

(3)

灰姑娘能嫁给王子一定有她的独特魅力。简清楚自己对金钱与财产无能为力,但她知道女人的美德对男人的吸引力,而且简自信自己的聪明是征服男人的魅力之一。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好像是这个小说中唯一聪明的女孩子,当然,她也因为自己的美德和聪明赢得了自己的幸福。这是简对爱情与婚姻的美好憧憬。

但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只是一厢情愿的虚构,生活就是生活,它的残酷性并不以人们的不情愿而改变。现实中的简·奥斯丁异常聪明,而且是标准的淑女,只是小说中的那个达西始终没有出现,结果简·奥斯丁终身被如意的婚姻拒之门外。

最终,简·奥斯丁只能终身感叹婚姻中的金钱力量,然后一厢情愿地在自己的作品中编造爱情神话。

(4)

有些喜欢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呼啸山庄》的读者常常抱怨,简太不浪漫了,在其作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中,简念念不忘的就是那些财产钱物,好像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一点都不重要。甚至夏洛蒂·勃朗特也曾尖刻地攻击简·奥斯丁:“她全然不知激情为何物。”

夏洛蒂·勃朗特其实也在一厢情愿地编造平民出身的女子获得幸福的爱情和富裕的婚姻的故事,可是她也不得不在《简·爱》中,一厢情愿地安排简·爱继承了一笔遗产,偷偷地将简·爱和罗切斯特安排成了门当户对。这确实够浪漫的,灰姑娘不但嫁给了王子,而且灰姑娘原来还是个公主。

与夏洛蒂·勃朗特相比,简·奥斯丁现实多了,她一门心思扎根现实,灰姑娘就是灰姑娘,她永远不是公主,顶多是个聪明的淑女,可她一直在努力,寻找幸福的婚姻。

而且,灰姑娘还很清楚,爱情如果没有其他附件,诸如人格自尊、经济条件、家庭支持等等的支撑,爱情终将是脆弱的。

因此,可以说简比勃朗特姐妹老辣些、超然些,她以机智的微笑替代了沉重的呐喊,或许她的气质与修养是更适合调侃与讥讽的,只是那些作品传来的一阵阵悲凉,让人们总能感到她与中国的张爱玲心有灵犀。大概她们之间最相似的一点,就是看透了金钱与爱情之间的秘密关系。

还有一点就是,她们都看到了金钱可以买到高雅的生活,现在人们基本上都认可这一点,但是那些对爱情抱有乌托邦幻想的人总是因为这一点而愤世嫉俗。

简从不对此愤世嫉俗,她尊重金钱与婚姻之间的这种既定关系,因此,她一直都理智地对待婚姻。同时她又肯定爱情对婚姻的不可或缺性,因此,她也不会因为获取财产而草率地把自己嫁出去。而要平衡两者,简所面临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独身。

当然也有一些幸运的女人,她们获得了爱情,同时因为爱情获得了富裕的婚姻,她们是幸运儿,就像简作品中的那些女主人公。但简不是,她扎扎实实地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之中。

(5)

不要以为简就是被动地承受这一切,如果那样,她就不是简·奥斯丁了。

除了靠婚姻获取财产之外,简·奥斯丁在取舍中看到了靠写作赚钱的前景。靠写作获取财产,那当然是一种比婚姻更体面的方式。

父亲去世后,家里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几个哥哥相继成家,简和母亲虽然靠那些微薄的资产尚能维持生活,但她清楚地知道,在自己所处的社会里,没有财产的女子的地位极其不稳定,同时,她也不想成为兄弟们的负担。父亲在世时,曾拿着她的作品到出版社去游说,后来,这样的事由她的哥哥代劳。

遗憾的是,简在有生之年没有花上自己赚取的一分钱,她42岁就匆匆离开了人世。在她去世后,她给奥斯丁家族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她的那些美妙的作品也给世界留下了更丰厚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