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忍细看的大唐史
21432900000042

第42章 丧钟敲响,李唐王朝终归西(2)

田令孜此时已经势衰力孤,但是仍然想继续控制李儇,作为保护自己的屏障,所以劫持他逃往宝鸡。大部分的朝廷官员都很痛恨田令孜,于是率兵进攻宝鸡,田令孜又带着李儇逃往汉中。光启二年(886年),襄王李煴被挟持到长安立为傀儡皇帝,改元建贞,唐僖宗李儇被尊为太上元皇圣帝。失势的田令孜知道自己已经不为天下所容,只好让位给杨复恭,到成都去投靠哥哥陈敬瑄。

文德元年(888年),唐僖宗李儇因病驾崩,年仅二十七岁。杨复恭立寿王李晔为帝,就是唐昭宗。杨复恭代替了田令孜担任观军容使,把田令孜的干儿子王建调出来担任壁州刺史。可是王建夺取了利州,自命为防御使,又攻占了很多地方。唐昭宗李晔无法阻止,只好在这些地方设置永平军,任命王建为节度使。

田令孜想和王建联合对抗朝廷,就写了一封信给他,王建很高兴,但是不知为什么,田令孜后来又反悔了。王建对此十分愤怒,就率兵包围了田令孜所在的城池。田令孜登上城楼向王建道歉,问他为什么要把城围困住。王建说:“我也不想这样,只要义父您改变自己的打算,那么我们父子之间仍然可以像当初一样和谐相处。”田令孜要求和王建面谈,王建答应了。当天晚上,田令孜来到了王建的军营,王建却把田令孜和陈敬瑄抓起来,关在了碧鸡坊。

两年之后,田令孜和陈敬瑄在同一天被处死。临刑前,田令孜把丝绢撕成条,结成了绳索,交给行刑的人,教行刑的人如何用绳索行刑。田令孜叹了一口气说:“哎,我曾经风光一时,担任了十军的观军容使,现在虽然要赴死了,但还是要有一定的规矩。”一个曾经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亲手扶植起来的干儿子手里。

宦官干政的终结

在唐昭宗李晔即位之初,除了藩镇势力的扩大,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宦官干政,此时的宦官头目就是力排众议拥立他登上皇位的杨复恭。

杨复恭是枢密使杨玄冀的养子,宦官杨复光的堂兄,他家世代都是十分有权势的宦官,从小就进入宫中任职。唐僖宗李儇在位期间,爆发了长达十几年的农民起义。王仙芝和黄巢领导起义军攻克了东都洛阳,又拿下了长安,宣布建立大齐政权。李儇在田令孜的挟持下,仓皇逃往成都。此后,田令孜专权,杨复恭称病退隐。在田令孜失势后,杨复恭又重新复出,他惩处了一批田令孜的心腹和爪牙,深得民意军心。后来,朱玫、李昌符等朝官拥立襄王李煴为帝,在杨复恭的周旋下,他的养子杨守亮率领军队与王重荣和李克用共同讨伐朱玫,朱玫最后被自己的部将王行瑜斩杀,李煴被王重荣所杀。

唐僖宗李儇驾崩后,杨复恭拥立李晔登基,但是李晔并没有像唐僖宗李儇信赖田令孜那样信赖杨复恭。李晔表面上对杨复恭十分尊敬,但是又尽量回避与杨复恭的接触,更不会和他商议政事。李晔还经常和大臣们探讨如何才能限制宦官,提高自己的权力。

有一次,李晔的舅舅王瓌要求出任节度使,李晔问杨复恭能否予以任命,杨复恭对李晔说:“陛下,吕产、吕禄败坏了汉朝,武三思败坏了唐朝,所以外戚一定不能当封疆大吏,您可以封他个闲职,否则怕他有了地盘之后,不再听朝廷的指挥。”但是李晔还是让舅舅王瓌出任了黔南节度使,杨复恭担心王瓌会和自己争权夺势,在他赴任的途中,派自己的亲信把王瓌所乘的船弄沉,王瓌一家和仆人全部淹死。事后,杨复恭对皇帝说王瓌是因为船出了故障所以不幸遇难的。当李晔得知了王瓌的真正死因后,对杨复恭深恶痛绝。所以无论是对权力的争夺,还是私人恩怨,杨复恭都成为了李晔心中的最大敌人,因此李晔下决心要将他除掉。

杨复恭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通过收干儿子培养了很多党羽,他将几百个宦官干儿子派往各地做监军,牢牢控制住军队,又认了很多朝廷官员当干儿子,将他们派往各地担任刺史,从而把持地方政权,号称外宅郎君。为了除掉杨复恭,李晔对杨复恭的干儿子们进行拉拢,用离间计挑拨双方的矛盾,以便趁机除掉杨复恭。

杨复恭有个干儿子叫杨守立,本名胡弘立,是天威军使,脾气十分火爆,士兵们都很害怕他。但是杨守立对义父杨复恭十分尊敬,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唐昭宗李晔想利用杨守立来打压杨复恭,他对杨复恭说:“你的义子杨守立英勇善战,我想让他来宫中担任守卫,你带他来吧。”杨复恭见自己的干儿子受到皇帝的赏识,十分高兴,很快就把杨守立领进宫。李晔封杨守立统领六军,赐姓李,赐名顺节。杨守立为了博得皇帝的欢心,经常向李晔打小报告,揭发义父杨复恭的种种不法行为。杨复恭发现自己的干儿子开始和自己争权夺势了,心里十分气愤。

有一天,李晔和宰相们正在大殿上商量镇压藩镇的事情,杨复恭有事要面见皇帝,他说自己的身体不好,不能走太多路,让轿夫把轿子抬到了大殿上,到皇帝跟前才下轿。宰相孔纬看不过去了,便对李晔说:“陛下,您身边就有反叛之人,何况那些鞭长莫及的地方?”李晔听到后假装吃惊地问:“爱卿,我不懂你的意思,你说的反叛之人在哪里呢?”孔纬指着杨复恭说:“陛下,此人近在眼前,就是他!”杨复恭惊慌失措,连忙说:“臣对陛下忠心耿耿,岂是叛逆之人?”孔纬接着说:“陛下,杨复恭不过是个奴才,竟然坐着轿子直接来到大殿上,这是对你的不尊敬,而且他还广结党羽,到处认干儿子,其中有很多人掌管禁军或者担任节度使,这不是明显的要造反吗?”杨复恭辩解道:“我收养义子是为了广收人心,更好地辅佐皇帝,怎么能说是要造反呢?”李晔厉声说:“你说是为了收拢人心替国家着想,但是为什么让他们姓杨而不姓李呢?”杨复恭无言以对,面红耳赤。从此,杨复恭和唐昭宗李晔之间的矛盾就公开化了。

杨复恭看皇帝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不好了,恼羞成怒,写信给在各地的干儿子们,让他们拥兵自立,不再给朝廷进贡。龙剑节度使杨守贞和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听了义父的话,开始不向朝廷进贡,还上书攻击李晔昏庸不作为。李晔作为报复,夺了杨复恭的兵权,派他到凤翔去做监军。杨复恭违抗圣旨,留在长安不上任,上奏要求回家养老,本来他只打算用这个理由要挟李晔收回成命,谁知李晔竟然同意了他的请求,免去了他的官职,只给他留了一个上将军的空闲职位,让他回家颐养天年。杨复恭要挟不成,反而失去了兵权,异常痛恨李晔,派人将传旨的使臣杀死在归途中,然后逃到山中隐居。不久之后,耐不住寂寞的杨复恭又回到长安的官邸,他的官邸距离玉山军营很近,他的干儿子杨守信是玉山军使,经常到家中来探望他,于是他把杨守信叫到家中,一起商议下一步的计划。杨复恭还给他的侄子兴元节度使杨守亮写信,说唐昭宗李晔对不起自己,忘恩负义,不仅不知道知恩图报,还百般刁难他,后悔当初拥立他登基。他指示杨守亮要囤积粮草,积极练兵,不要给朝廷进贡,公开和李晔对抗。

有人得知了杨复恭的动向,向李晔密报了杨复恭同杨守信和杨守亮合谋造反。李晔把以往搜集到的关于杨复恭的罪证连同谋反的消息一同公布,派人带兵去逮捕杨复恭。杨复恭违抗圣旨,抵抗官兵,杨守信也带兵前来助战,双方大战了一天一夜。守卫城门的禁军想趁乱打劫,李晔对此早有准备,命令宰相刘崇望率领兵马守护财物,防止有人抢劫。刘崇望看到禁军的所作所为,厉声斥责道:“如今圣上正在亲自督战,你们都是拿朝廷俸禄的守卫之人,应当前去杀贼立功,你们趁火打劫,难道不觉得羞愧吗?”将士们听了之后都表示愿意跟着刘崇望前去助战。

杨复恭看到刘崇望带兵增援,知道自己再继续对抗下去如同以卵击石,于是带领全家出逃到兴元。杨复恭出逃后,李顺节也失去了利用价值,李晔命令两军中尉铲除李顺节,两军中尉以皇帝的名义诏李顺节入宫,李顺节在宫门处被侍卫拦住,扣押了他随行的三百余名士兵,只让李顺节一个人进宫,李顺节一进宫,就被埋伏的士兵杀掉了。

杨复恭到了兴元之后,集中兵力向朝廷开战,李晔借助各地节度使的力量和杨复恭对抗。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杨复恭的军队被节度使李茂贞打败逃亡到别的地方,在路途中被捉,当即被斩首。

杨复恭死后,唐昭宗李晔夺回了朝廷的政权,一鼓作气地狠狠打击了多年以来骄横跋扈的宦官们,使宦官势力遭到了重创,宦官干政得以终结。

初伐强藩,见欺茂贞

唐僖宗李儇执政时期,中央禁军已经被彻底摧毁了。所以到了唐昭宗李晔执政时期,藩镇的势力已经极度猖獗,几乎到了失控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李晔意识到朝廷孱弱是因为没有一支足够强大,可以用来震慑藩镇的军队,所以才导致藩镇各自拥兵,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因此,他即位之后,就开始招兵买马、扩充禁军,召集了十万兵马,想要通过武力来收回李唐河山。

在禁军初步组建好之后,李晔便开始集中兵力对抗藩镇。他下诏剥夺了陈敬瑄的官爵,任命韦昭度担任行营招讨使,让他率兵出征,让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协助韦昭度,同时新设了永平军,让王建担任节度使和指挥使。

讨伐西川的战斗开始了,但是这次战斗进行得并不顺利,杨守亮和顾彦朗各自有一方领地需要镇守,所以抽不出太多的兵力,负责领兵的韦昭度又是个文人,不懂得调度兵马、安排战局,再加上禁军刚刚组建,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训练,所以人数虽多,却不堪大战。在这种情形下,王建成为讨伐西川之役的主力军,但是王建已经得到了朝廷的封地和奖赏,所以并不急着和陈敬瑄速战速决,他一边扩充自己的兵力,一边四处游说、收买人心,他将这些人收拢在自己的麾下,兵力和声势大大增长了。经过几年的征战,除了成都,整个西川基本上都被王建掌控了。当朝廷召回征讨西川的军队时,王建的羽翼已经丰满,所以没有跟随韦昭度回长安,而是选择留在了西川,自立门户。

除了西川之役,同时进行的还有河东之役。朱温、李匡威、赫连铎联手打败了当时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李克用出身沙陀贵族,他曾经帮助唐朝消灭了黄巢的起义军,为兴复唐室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曾经带兵攻打过长安,逼迫唐僖宗李儇再度流亡他地,唐昭宗李晔也为此饱受颠沛之苦,而且当时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几股藩镇势力中,李克用的军队最为强大。李克用的兵马不仅数量多,而且士兵都训练有素,兵强马壮,实力不可小觑。

李晔即位后一直想要削弱强藩势力,首先就将李克用列为了攻打的对象,但是当时的中央禁军不仅人数不多,也缺乏训练,根本无法与李克用的军队相抗衡,只能借助其他藩镇的力量。所以这次战斗的胜利,令李晔十分欣喜。

第一次战斗结束后,朱温、李匡威、赫连铎三人上书李晔,表示希望继续攻打李克用,李克用不除终是大患。李晔接到奏章后很高兴,李克用是他的一块大心病,如果真的能把他彻底铲除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李晔也有一些担心,毕竟李克用在黄巢起义中为李唐王室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次趁着李克用大败而归再次去讨伐,有点趁人之危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这次能否再像上次一样打败李克用还是个未知数,一旦李克用胜利了,那李晔将会落入非常不利的境地。李晔一时难以决断,就召开了殿前会议,让三省和御史台的四品以上官员一起商讨这件事,没想到除了个别大臣同意之外,绝大部分的大臣都反对再次攻打李克用。但是胜利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李晔最终还是决定再次讨伐李克用。他任命宰相张浚为行营都招讨,又任命了几个节度使为招讨使,组成了一个讨伐联军。

李克用听说了这件事,他觉得张浚所率领的中央禁军是乌合之众,根本不足挂齿,朱温虽然实力比较强,但是由于敌人众多,无法全力进攻,也不会构成重大的威胁,只有李匡威和赫连铎所率领的军队才值得留意。李克用派了少数人马去对付张浚和朱温,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抵御李匡威和赫连铎。张浚好大喜功,他生怕被同去的几个节度使抢去功劳,于是不顾自己率领的中央禁军实力微弱,莽撞向前,遇到了号称河东第一猛将的李存孝。李存孝带的军队不多,但是面对比自己数量多十倍的禁军却丝毫没有惊慌,他设下了一个圈套,诱使张浚的前锋中了埋伏,于是轻而易举地活捉了张浚的前锋官。张浚军的失利,大大挫伤了联军的士气,朱温的军队也接连打了几个败仗,李匡威和赫连铎虽然一开始还算顺利,但是李克用率领的主力部队赶到后,他们就难以抵挡了,狼狈逃走,损失了一万多的兵马,李匡威的儿子和赫连铎的女婿成了李克用的俘虏。打败了李匡威和赫连铎之后,李克用率领大军击溃了张浚的军队,河东战役就这样结束了。

中央禁军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唐昭宗李晔面对这样的结果十分懊悔,自己即位后为了削藩所做的所有努力全都付之东流了。西川之役虽然消灭了田令孜,但是却失去了西川,让王建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朱温在战役中坐收渔翁之利,帮助李晔打仗提高了声望,李克用被削弱也解除了一定的威胁,朱温得以集中精力去消灭周围的其他势力,从此实力一天天壮大起来,成为了中原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