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每天读点季羡林(全集)
2133500000004

第4章 季羡林之人生信念(4)

但一切又算什么呢?什么都会过去的,季老不就是自己的行动在抒写一句话:人生没有过不去坎!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把困难当作机遇,把命运的折磨当作人生的考验,把今天的苦楚寄希望于明天的甘甜,这样的人,即便是上帝对他也无能为力。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很耐人寻味:

天神西绪弗因为在天庭犯了法,遭到宇宙之神宙斯惩罚,降到人世间来受苦。宙斯对他的惩罚是:推一块石头上山。每天,西绪弗都费了很大的劲儿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时,石头又会自动地滚下来。于是,西绪弗又要把那块石头往山上推。这样,西绪弗不得在永无止境的失败命运中,受苦受难。西绪弗每次推石头上山时,其他天神都打击他,告诉他不可能成功。但西绪弗不肯认命,一心想着推石头上山是他的责任,只要把石头推上山顶,责任就尽到了。至于石头是否会滚下来,那不是我的事。

所以,当西绪弗努力地推石头上山的时候,他心中显得非常的平静,因为他安慰着自己:明天还有石头可推,明天还有希望。

宙斯对西绪弗无可奈何,最后只好放他回了天庭。

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人不追求和向往美好,但老天好像就是要与人作对,总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布满坎坷,总是不让人一帆风顺,各种各样的挫折总是在人不经意间横亘道上。意志薄弱者遇到困难时,便心灰意冷,顾影自怜,整天精神萎靡,怨天尤人。而意志坚强者,则不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往往是愈挫愈奋,义无反顾,永往直前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

天无绝人之路,生活丢给我们一个难题,同时也会给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琼斯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坚信冬天之后有春天。他在困难面前没有低头,没有被挫折吓倒,而是另辟蹊径,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人生的道路充满荆棘与坎坷,但生命是美丽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笑对坎坷。生活中我们不必去乞求也不可能总是阳光明媚的艳阳天,狂风暴雨随时都有可能光临。但只要我们有迎接厄运的勇气和胸怀,在打击和挫折面前不低头,跌倒了再重新爬起来,将自己重新整理,以勇敢的姿态去迎接命运的挑战,只要我们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就能走出人生的辉煌。

苦难,在不屈的人们面前会化成一种礼物,这份珍贵的礼物会成为真正滋润你生命的甘泉,让你在人生的任何时刻,都不会轻易被击倒!

朋友,你一定见过瀑布吧。美丽的瀑布迈着勇敢的步伐,在悬崖峭壁前毫不退缩,因山崖的绞结碰撞造就了自己生命的壮观。有谁能说,这不是生命的美丽呢?

一日一心得:

人的一生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无尽的烦恼;有波澜不兴的坦途,更有布满荆棘的坎坷与险阻。当苦难的浪潮向我们涌来时,我们惟有与命运进行不懈地抗争,才有希望看见成功女神高擎着的橄榄枝。

认真做事才算对得起自己

季羡林语录: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季老一生做人、做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认真”二字,他为人谦虚谨慎,治学严谨,这方面胡适先生曾大力赞扬过他。季羡林作为北大教授,几十年来,季老每天凌晨4时准时工作,直到晚10点,认真得让人无法置信。作为总编之一他参与编纂了《中国大百科全书》、100多卷的《传世藏书》,领衔主编1000多卷的《四库全书存目》、编辑数十卷的《季羡林文集》。紧张工作之中,季老对国内外来信,每信必复,透着贯穿一生的严肃认真。

对学问如此,对生活亦如此。季羡林将“文革”中在北大蹲牛棚的血泪经历仔细回忆,认真撰写后,交中共中央党校出版,命名《牛棚杂忆》,意在教育国人。毕生认真的季羡林也曾因为过份认真饱尝苦头。1968年被打成“黑帮”之后,劳苦致病,甚至不能行走,自己爬行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医生。事事认真的季羡林遵从革命指示,主动自报家门“是黑帮身份”。不料原本满怀阶级感情的医生闻言立即变了脸,由春风般的温暖转变到严冬一样残酷无情,一脸的革命人道主义,更不用说治病救人了。

现代人聪明有余、认真不足,每个人都希望今天做的事明天就有好的结果作为回报,这种急功近利的急躁态度不但没能使事态有所发展,而且往往会适得其反。

还有一部分人眼睛永远都只看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的心里一直都在期待自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眼高手低,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做事。这些都是不认真的人,他们不懂得最辜负他们人生的,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季老的弟子唐师曾还回忆说:1979年,我在北大国政系上一年级,社科院一位前辈托我给季老家带东西,推开朗润园北面某某公寓一扇木门,季老先生正坐在重叠如千山万壑的书堆中用功。堆在桌上的各种参考书比我还高,书中夹着纸条、卡片、种种索引,一副做大学问的认真样子,令我肃然起敬。我冒失地往沙发上一靠,竟压着一堆睡觉的猫咪。季老是中国的国宝,猫咪是季老的家宝。20年弹指过去季老还是当年那身蓝布中山装“我很保守,到哪都这么穿”,季老的猫或死或丢换了一批又一批,当年他撒在未名湖后湖朗润园一带的莲子已是一片残荷。日月荏苒,可季老侍弄小动物、接人待物、研究学问依旧认真如故。

毛泽东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是人生中一个既简单又深奥的哲理。只有认认真真地去对待生活,我们才能从生活中收获更多。

人生只有一次,而且时光短暂易逝,没有比这仅有一次的人生更加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的了。不管生活中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遇到什么样的人,我们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对待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结果也许是重要的,但与过程相比则算不上什么,人生本来就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因此,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力求将其做到最好。

有一位年轻和尚,一心求道,希望早日成佛。但是,多年苦修参禅,似乎没有进步。

有一天,他打听到深山中有一破旧古寺,里面的住持修炼圆通,是得道高僧。于是,年轻和尚打点行装,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来到老和尚面前。两人打起了禅语机锋。

年轻和尚问道:“请问老和尚,你得道之前,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又问:“那得道之后,又做什么?”

老和尚说:“还是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于是哂笑:“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我得道之前,砍柴时惦念着担水,担水时惦念着做饭,做饭时又想着砍柴;得道之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这就是得道。”

老和尚的一句“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矿道破了得道的禅机。在老和尚眼中,三心二意很难得道,而认认真真地去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情才是得道之秘诀。“认真”对于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来说是一种生活姿态,一种对生命历程完完全全地负起责任来的生活姿态,一种对生命的每一瞬间注入所有激情的生活姿态。

是的,也许“认真”是一项无法保证丰收的艰苦耕耘。但是它使人生的原生态得以展示,亦使人生的丰富性得以体现。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一生贫困潦倒,以打磨眼镜片维持生活。白天,他在昏暗狭小的作坊里一丝不苟地淬炼、打磨、装配,每个程序都精益求精,劳动情状几乎比夜晚在灯下写哲学著作还要虔诚。在他生活的城市里,没有人意识到斯宾诺莎将是影响几个世纪人类精神领域的大思想家,却都知道他是手艺精湛的工匠。艰辛的劳动使斯宾诺莎双目失明,英年早逝。但若没有认真打制眼镜片的劳动姿态,也就不可能有在思考和写作中燃烧自我的精神境界。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寻求永恒价值的根基,后者是前者在另一种劳动形态上的升华。在为世人寻求光明这个意义上,斯宾诺莎打制的每一副镜片与写下的每一页手稿都具有同等的价值。

人的一生弹指一挥间,不过几十个春秋,所以有古人感喟人生苦短。每个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不会有后悔药让我们重新来过。如果能在自己年华逝去、行将就木的时候,还能够不后悔、不羞愧,这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正因为不容易做到,所以才有很多人懊悔当初“我要是怎样怎样,我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就在当初“怎样怎样”了呢?生命绝不是用来虚度的,认认真真地过活才是让我们身心都觉得平静与踏实的方式。

一日一心得:

认真是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一个懂得事事都认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他也许会是一个平凡的人,但绝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人,他的生命将因为他的认真而变得丰满而充实。他的人生没有虚度年华,而且在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中得到了巨大的教益。